[摘 要] 实施项目化教学,教师要不断优化学生项目化数学学习内容、丰富学生项目化数学活动方式,用概念思维设计项目化学习内容,用概念思维谋划项目化学习方式,用概念思维优化项目化学习评价。基于概念思维的项目化学习,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能的提升、跃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地、深度地、持续地发生。
[关键词] 小学数学;概念思维;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以“探究”为形式的学习方式。实施项目化学习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化活动,更要渗透概念思维。概念思维是学科思维的一种表现方式,在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基于学科的立场、视角,应用学科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推动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活动要基于概念思维来研判,从这个意义上说,概念思维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项目化学习水平,还能提升学生的项目化学习元认知技能、水平、素养等。
一、概念思维:设计项目化学习内容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实施项目化学习,教师首先要设计项目化学习内容,项目化学习内容解决的是学生“学习什么”的问题。基于数学学科的概念思维,师生共同设计的项目化学习内容必须具有“数学味”,能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1]。在小学数学学科项目化教学中,教师要从数学学科知识整体上谋划活动内容,在此基础上着眼于具体的活动内容,设计相关的主问题、主任务等。
设计项目化活动内容,要求教师善于提炼重点、难点知识,从学生的认知重点、难点、疑点、盲点中提炼活动主题、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关的主问题、主任务。唯有如此,主问题才是驱动性质的问题,主任务才是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任务。这样的问题、任务等能促使学生项目化学习活动走向深度、走向深刻。
以项目化活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为例,用概念思维来考量就是:认识“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基于这样的学习内容定位,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两个项目化活动。
任务1:确定遇险船只的位置。在完成这个任务时,笔者让学生基于“指挥搜救员”的角色来画图、操作、描述。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建立“参照物”“方向”“角度”和“距离”等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进行探索,从而让学生感受精准确定位置的方法。
任务2:描述遇险船只的位置。笔者引导学生用概念思维去描述。通过这样的项目化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打开项目化探究实践的大门。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整合知识的学习,它能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能培育学生的元认知、批判性认知、思维能力。教师基于概念思维设计项目化学习内容,能让项目化活动内容推动学生数学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数学素养。
二、概念思维:谋划项目化学习方式
实施项目化教学助推学生的项目化学习,不仅要用概念思维来设计内容,更要用概念思维来谋划方式。如果说,项目化活动内容解决的是学生“学什么”的问题,那么,项目化活动方式解决的是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教师要用概念思维来谋划学生的项目化活动方式,项目化的学习方式往往是一种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搭建支架、打造平台、提供契机和发掘相关的素材、资源等。换言之,教师要为学生的项目化学习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基于概念思维的视角,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数学学科的视角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探究[2]。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素养导向,注重整体性的思考,突出数学学科的知识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项目化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的活动,是一种经验性、生活性的活动。这种活动必须蕴含数学味,指向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认知,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设计了“草坪预算”的项目化活动:一个边长为80米、此边所对应的高为40米、另一边长为60米的平行四边形空地,小明想将它弄成一个草坪,每平方米的草坪植入价为80元,将这个空地全部植入草坪一共需要多少元?这是一个生活化的事件,也是一个生活化的问题。这样的生活化事件、生活化问题能驱动学生的数学思考、探究:有的学生认为,要对草坪的植入价格进行预算,关键是要计算草坪的面积;有的学生说,尽管我们没有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我们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测量;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尝试将未知图形转化成已知图形等。基于此,笔者给学生的项目化活动搭建了支架: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什么图形?怎样转化?为什么这样转化?这样的问题支架赋予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广阔时空,能让学生不断猜想、实践。
概念思维是一种本质性、优化性的思维。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活动样态不断调整介入方式、介入程度。比如教师可以适时追问:为什么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将平行四边形剪开?一定要沿着高剪开吗?如此,让学生在项目化实践活动中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概念思维:优化项目化学习评价
对于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教师不仅要跟进,更要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评价。关于项目化学习,从顶层设计上来说,教师要注重整体性的谋划、方案的设计;从学生活动的层面上来说,要引导学生探究;从评价的层面上来说,要鼓励学生积极展示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实施项目化学习活动时,教师要秉持“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将目标要求等作为实施项目化学习的原点和归宿。基于数学学科的概念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数学学科素养立意,引导学生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深度卷入、沉浸,促进学生“登山”、进阶。
概念思维要有明确的思维目标。比如,在“数与代数”这一板块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培育学生的代数意识、符号性思维等;在“图形与几何”板块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在“统计与概念”板块内容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育学生的概率思想等。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应当成为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和准绳。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出发,对学生的项目化学习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比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这一部分内容之后,笔者设计了“设计并制作长方体”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一是让学生根据展开图制作一个长方体;二是让学生用给定的长方形卡纸做一个无盖的长方体;三是让学生做一个最大容积的无盖的长方体。这样的项目化活动能有效驱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尤其是让学生做一个最大容积的无盖的长方体这个项目,激发了学生的深度数学思考:有的学生做了一个正方体,认为正方体的体积最大;有的学生则想象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的上面倒扣着相同的无盖的长方体,两个长方体刚好构成一个正方体,因此应该是宽、高为长的一半的长方体的体积最大。通过学生的多样化的展示,学生能分享、交流项目化活动经验、项目化的活动结果。
数学项目化学习中的概念思维是一种数学化思维,是一种具有数学味道的思维。概念思维改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的数学认知方式,改变了数学课程的育人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真正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学科的意义和价值。基于概念思维的项目化教学不仅注重内容的开发、方式的创新,还注重过程与成果的展示。项目化学习促成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建构,让学生在充分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展示中经历深度学习。
实施项目化教学时,教师要不断优化学生的项目化数学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项目化数学活动方式,提升学生的项目化数学学习质量,培养学生项目化数学学习品质。项目化数学学习有助于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实施项目化学习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数学高阶认知,更能促进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发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能的提升、跃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地、深度地、持续地发生。
参考文献:
[1] 唐黎明. 小学数学微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J]. 基础教育参考,2021(11):47-49.
[2] 罗伯特·M·卡普拉,等. 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M]. 王雪华,屈梅,译.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