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教学评价研究

2024-09-11 00:00:00纪延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4年8期

[摘 要] 文章以“认识平均分”一课为例,从课堂观察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两方面进行教学评价研究,指出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认识平均分;教学评价;素养导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从教学评价方式要丰富、评价纬度要多元、评价主体要多样、评价结果的呈现与运用等方面细化了教学评价的要求。笔者以“认识平均分”一课为例,从课堂观察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这两方面进行教学评价研究。

一、课堂观察评价

笔者选择了本校二年级某班44名学生作为课堂观察对象,以小组组员学习录像和听课教师课堂观察的形式进行随堂记录,目的是了解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活动。下面从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布(如表1)、课堂教学过程时间分布(如表2)、课堂交流时间分布(如表3)等角度阐述课堂观察情况。

从课堂观察表中可以看到:

(1)“社会化学习”下的组内共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组内共学的时间占整节数学课时间的33.3%,在这个环节中组长带领组员经历观察、分一分、连一连、圈一圈、说一说、比较、写算式等活动,学生的学习在交流中走向深入。

(2)在交流方式上,生生交流占主导地位。无论是小组活动还是全班交流,教师起着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鼓励学生进行相互提问、补充和质疑,促进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

(3)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师只有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经历活动,才能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渗透和准备。虽然在“分一分”这个环节花费了10分钟,但是这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学习水平,充分的动手活动有利于学生将操作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学习效果评价

教师要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通过书面测验、口头测验、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等形式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成长记录册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情况。

1. 知识技能评价

学业水平测试要坚持素养导向和关注数学的本质,要综合考查“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同时,测试要增加应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试题的比例,题目要注重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下面是“认识平均分”的后测练习题及考查说明。

(1)你认为是平均分的在( )里打√,并写出理由。

( ) ( )

我的理由是( )。

说明:本题考查学生平均分的含义,能结合分物过程判断是否为平均分,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2)先分一分,再填一填。

○ ○ ○ ○ ○ ○ ○ ○ ○ ○ ○ ○

12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

列式为:( )。

说明:本题考查学生“等分除”平均分的方法,能用连一连和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结果,实现动作表征、语言文字表征和符号表征的对应。

(3)先分一分,再填一填。

○ ○ ○ ○ ○ ○ ○ ○ ○ ○

10个○,每2个1份,可以平均分成( )份。

列式为:( )。

说明:本题考查学生“包含除”平均分的方法,能用圈一圈和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结果,实现动作表征、语言文字表征和符号表征的对应。

(4)把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

每份( )支,分成( )份;平均分成( )份,每份( )支。

比较上面的两种分法,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相同之处为:( )。

不同之处为:( )。

说明:本题是开放题,考查学生能用语言表征“等分除”和“包含除”两种平均分的方法,并沟通“等分除”和“包含除”两种平均分的关系。

(5)先填空,再判断。

①每只兔子分到3个萝卜,6只个兔子一共分到( )个萝卜。

②18个萝卜平均分给6只兔子,每只兔子分到( )个。这是不是平均分?

③18个萝卜,每只兔子分2个,可以分给( )只兔子。这是不是平均分?

④18个萝卜,每只兔子分4个,可以分给( )只兔子,还剩( )个。这是不是平均分?

说明:本题考查学生能根据情境计算出“等分除”和“包含除”这两种平均分的结果,并判断是否为平均分。

笔者将学生对“等分除”和“包含除”这两种平均分的认识分为四个水平(如表4)。

从上述五道试题和水平层次划分看,学生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较好,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值得思考的是试题(1)和试题(5)都有判断是否为平均分,试题(1)在图中呈现平均分的结果,学生正确率达到100%;试题(5)在文字中通过计算呈现平均分的结果,学生正确率只有70.5%。可见,在不同情境中考查学生同一个数学知识点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有时测试具有不稳定性。

2. 学习情感评价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了解学生对数学课堂和数学学习的内心感受。学习情感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价值观等,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部驱动力。

(1)问卷调查(如表5)

(2)个别访谈

通过全班学生的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对这节数学课的满意程度问卷中有12名学生填了“比较满意”,2名学生填了“一般”,笔者对这14名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

师:你对这节数学课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生1:在组内共学时我的答案是正确的,组长却让我们都听他的,并要我把答案改成和他一样的,结果我们组都错了。

生2:我举手很多次,老师都没有叫我回答,今天我不开心。

生3:我今天做错了几道题目,没有真正弄懂怎么做。

生4:分圆片的时候,我的同桌要跟我抢着拼,害得我都没时间拼了。

生5:我觉得15分钟的组内共学时间太少了,时间到了我们小组还有两道题目没讨论。

生6:平均分的知识妈妈已经教过我了,我还会两位数除法,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太简单了,没有收获。

从调查问卷及个别访谈情况看,笔者发现这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动机强,学习目的明确,在这节数学课上有较好的学习效果,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社会化学习和借助学具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学习前后的比较发现自己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有机会在组内或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教师要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这两个维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倾听力、提问力、表达力、对话力、合作力、批判力和反思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自信心、意志力、成就感和学习目标。此外,教师要尽可能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课堂参与度,从而实现对数学课堂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