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分析的大单元整体教学

2024-09-11 00:00:00何洁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4年8期

[摘 要] 与传统的单课时教学相比,大单元教学整合性强、知识层次分明、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师要立足大单元视角,深入分析学情,让学生将对单元知识的浅层认识转化为深层认知,使学习方式的沟通更加有效。

[关键词] 大单元教学;学情分析;转化思想;核心概念;核心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为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将零散的数学知识加以整合,转换成有序的知识板块,引导学生逐步感知数学知识的脉络内核,实现数学学习过程的最优化。大单元教学是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基于学情为学生“量身定做”,让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晰。教师需要站在数学素养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更多元化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数学活动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立足大单元视角,教师能更好地连接碎片化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领域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模型,培养其解题能力。

一、教学前测,深入分析学情

笔者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和思考。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是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教学前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学习的真正难点。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起点,笔者对班级54名学生做了一次教学前测(测试内容如表1)。

第1题的数据反馈结果(如表2):对于如何计算长方形面积全班学生掌握得较好。77.7%的学生能够回忆出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如表3,第2题能说出全部3个公式或者1~2个公式有37 人,其中15人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8 人能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这充分说明很多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图形间的联系缺乏认识。因此,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应该成为教学的着力点。

二、教学目标、核心概念、核心问题、核心任务

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本单元新设“比较图形的面积”一节课,并将其作为单元的起始课,这既是对面积度量本质的回顾承接,又为后面多边形面积转化思想方法的探究提供了方法的支撑。有了这节课的铺垫,学生经历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能够体验转化的妙处,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体验。基于此,笔者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运用转化思想,在操作活动中观察图形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概括,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发展推导能力与空间观念。

基于教学目标,笔者确定本课以“在转化中找关联推公式”为核心概念,以“如何转化”“转化前后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为核心问题,以“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为核心任务,建构基于素养导向的“学、教、评”一体化的课时教学,突出“学为中心”的学科实践,促进知识的发生、迁移和运用,以此打通从单课到单元的底层逻辑,达成从知识点走向知识统整的教学新样态。

三、教学四个环节

1. 复习引入

在复习引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比较图形的面积”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图形的面积,在学习中我们运用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方法?

生(齐声答):转化。

师:对了,转化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

学生对剪割拼补法和转化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转化中寻找图形关联,再进行推理,能为新旧知识的自然衔接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

(1)剪一剪,拼一拼:怎样剪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

(2)比一比、想一想:操作过程中,想一想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3)找一找、推一推:找一找图形之间的关联,试着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通过任务驱动(如表4)引导学生完整经历“新旧转化—寻找关联—推导公式”的学习过程,体验转化的思想,迁移数学学习方法,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学生借助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任务,通过剪一剪、比一比、找一找等操作活动进行猜想、发现关联,并分小组进行汇报。学生讨论出4种转化方法,如图1。

3. 实践运用

在实践运用环节,笔者设计了“大牛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农场主,他要经历重重考验,你们能帮助他吗”的问题情境,并利用三个层次的评价内容,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和迁移方法,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

如表5,笔者设计的习题题量不大,但题目呈现的方式多样,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型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思考,有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拓展延伸

笔者以《九章算术》的数学史料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关联(如图2),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借助几何直观,运用转化思想推导公式,进一步体会转化前后图形的变与不变,再一次经历推理的学习过程,发展了推理能力与空间观念,促进了思维的结构化。

在教学中教师将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探索转化后图形之间关联这一主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将这样的思想方法渗透在评价设计中,突出了单元整体教学的素养导向,突破了单一课时教学造成的知识之间缺少关联、结构性不强、学生理解片面等问题,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刻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结构。此外,本节课变“老师多讲”为“学生多思、多讲、多探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推导、汇报的过程中展示思维过程,促进其深度学习。

总之,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设定目标、课堂实践、完善评价的过程,积极主动将新知识融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深度探究中激发数学活动兴趣和提升数学素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