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校合作的桥梁,班级家长会能够汇聚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如何开好班级家长会,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深入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
前期准备:引发共鸣
首先,召开家长会前,班主任应做好前期调研,了解家长的期待和需求,以问题为导向,让家长会开得更有针对性。
其次,班主任应以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为基础,来设计家长会的主题、流程和相关内容,便于形成交流讨论的氛围,促进家校双方达成育人共识。
最后,做好班级资料整理,以视频形式展示学生的日常活动与表现,让家长会更有感染力。班主任可以按班级管理、学生成长、家校共育等版块来整理图文资料,并剪辑成5分钟左右的班级视频,展示班级文化建设。
中期开展:深入互动
遵循身心特点,制定育人主题。家长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成长需求和学段特点,设置具体的共育主题。比如:高一年级的学生需要适应新学期、新环境,可以设置“高中新起点 青春待成长”“从‘新’开始 以‘心’相知”的主题;高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容易波动,厌学、焦虑等心理问题逐渐增多,这一阶段可以设置“提高学习技能 合理调节情绪”“运用亲子沟通 培养健康心态”等主题;高三年级,学生面临未来发展规划的问题,还可能会因为压力过大导致心理问题,这一阶段可以设置“未来规划 驶向新的人生”“打造温馨之家 巧为高三减压”等主题。
营造互动氛围,汇聚家长智慧。一方面,邀请优秀家长就亲子沟通技巧、学习习惯养成、心理问题疏导等内容做经验分享;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家长“智库”,鼓励家长对班级建设提出宝贵意见,使家长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
运用多种形式,提升共育品质。班主任要打破壁垒,不断开发新的家长会形式。比如:举行有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习惯培养等的培训型家长会;家长和学生平等对话的沙龙型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活动型家长会等。
后期工作:巩固成果
家长会后,班主任还要持续做好后期工作,来巩固家长会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使其转化为家校共育的强大动力。一方面,要及时收集家长反馈,做好反思和总结,进一步优化召开家长会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家校共育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根据共同制定的发展目标,采取实际行动,落实家长会上达成的理念共识,增强家校共育的信心。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