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学、中学和小学一体化的长链条人才培养新路径,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是十二年一贯制的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就人文领域长链条育人路径的课程建设做出了诸多尝试。其人文领域的课程建设,旨在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跨学科能力、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探索一体化的长链条人才培养路径,助力学生更长远的人生发展。
以“北京中轴”主题文化课程为例,该课程确定了三个维度的目标——价值体认方面,通过中轴线建筑群的设计,领略自然与历史交融的魅力;问题解决方面,自主设计并执行中轴线相关的实践方案,发现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责任担当方面,为中轴线申遗提供建议方案,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时代使命感。学校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设置了“时空之轴”“发展之轴”和“文化之轴”三个项目主题,涵盖地理、历史、政治、语文等多门学科内容。
“穿越中轴线,沉浸时光里”——时空之轴
北京旧城中轴线既是空间对称之轴,也是农时节律之轴,完美地结合了时间和空间。在第一课时中,学生查找古今时空探究的工具资料,通过简单情境的构建,解决了测什么的问题。在第二课时中,学生制作了专业的日落轨迹及星轨图片,并通过小组主题讨论,对日晷的原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地球运动规律有了切身的体会。在第三课时中,学生调查了二十四节气的来源及其与物候的关系,分析了每年冬至日太阳正好照亮故宫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背后原因,充分理解了古人“象天法地”的建筑观和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这三个课时紧密联系,分别从知、行、意三方面完成了渐进式的育人过程。
“世纪前门,商市变迁”——发展之轴
本主题聚焦前门地区的商业发展,采用“一境到底+问题式”的情境式教学策略,以“前门服务业的发展变化”这一真实情境为依托,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问题式情境的设计包括:过去内联升等老字号因何相聚前门?哪些因素影响了内联升等老字号选址?通过实地调研,你认为内联升等老字号目前的经营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结合中轴线申遗与北京2022—2035年的商业消费布局规划的背景,前门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有何改进措施?
“中轴景观,文脉传承”——文化之轴
本单元项目以中轴线景观为切入点,分析我校校史与北京中轴线的渊源,加深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比如:邀请各科师生代表分享各自学科与北京中轴线的联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分析北京中轴线的一些奇异现象;邀请话剧社成员介绍《龙须沟畔的读书声》的大致内容,从戏剧角度拉近北京中轴线与学校生活的联系;等等。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