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意坊”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2024-09-05 00:00:00孙文斐
留学 2024年17期

班本课程的建构是一个不断研究和探寻的过程。济南市育贤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育贤一幼”)在园本课程体系下,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本着“幼儿自主”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创设了“绿色创意坊”班本课程,支持和鼓励幼儿动手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发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对其进行适当的加工,就能够“变废为宝”,使其成为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作品。育贤一幼在幼儿自主成长课程体系的引领下,结合创意美术课题组的相关活动,有规律地在园所投放各种材料,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在一次次活动中,幼儿丰富了感觉和知觉,并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精细之处觅兴趣,创意之中谈起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教育要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给幼儿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幼儿共同成长,让幼儿有一个快乐美好的童年。

“绿色创意坊”班本课程的创设,缘起于一些废弃的泥工盒。废旧物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往往被我们随手扔掉。一次普通的泥工课结束后,小朋友们的桌子上出现了许多空了的橡皮泥塑料盒。笔者像往常一样,请孩子们收拾好自己桌子上的物品,并把用完的盒子扔到垃圾桶。这时,有几个小朋友悄悄地说:“扔了多可惜!”听到他们的话,笔者立即捡回了被扔掉的泥工盒,然后提问道:“孩子们,你们觉得可以用这些废掉的盒子做些什么呢?”小朋友们随即兴奋地讨论了起来:“用毛根和眼睛做成小怪兽吧!”“也许可以做个收纳盒!”“做个立体小房子也不错呦!”……激烈的讨论过后,他们开始分组对泥工盒进行观察、设计,进而准备材料、动手制作。在他们的巧手和巧思下,一个个废弃的泥工盒变成了各式各样的艺术品和生活小用品。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是一个过程。他认为,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所决定的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的目的,主张教育应当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中心。看着孩子们所创造的作品,联系杜威的“做中学”理论,笔者深深感受到,真正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就藏在孩子们的生活中,近在眼前。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在精细的观察中寻找孩子们的兴趣点,捕捉可以生成课程的素材。

点滴之处现思路,废旧之中显挑战

捕捉素材是建构课程的重要步骤,在这一过程中,课程发展的思路会不断生成。在“绿色创意坊”班本课程建构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找寻适合的材料,来补充和丰富课程建设。

泥工盒“变身”后,孩子们都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不停地讨论这一话题。“老师,你不觉得这个盒子用处变大了吗?”“瞧瞧我做的整理盒,把咱班的小扣子收得多整齐!”“幸好我请老师把盒子留了下来!”……看到孩子们如此兴致高昂,笔者决定带领他们一起寻找更多的“废”品。“日常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废旧资源,还有哪些要被扔掉的东西可以再次被我们变成可用的、好看的物品呢?”带着这个问题,孩子们开始了探索、寻觅和思考。包装盒、快递盒、月饼盒、塑料瓶、瓶盖、旧报纸……废旧物品实在太多了,我们可以改造哪些呢?孩子们决定将废旧物品进行简单分类,并按照制作方向分成了废盒组、旧瓶盖组、废旧纸品组、旧瓶旧罐组等小组。之后,他们开始寻找自己所需的材料。在分组的基础上,我们预设了“绿色创意坊”班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并根据废旧资源的种类、形状、色彩等,利用各种手段与形式引导幼儿一起研究、创新和创造。

行动之处现问题,过程之中探课程

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进一步实施课程呢?我们开始了不停的讨论、研究、实践。

在“绿色创意坊”班本课程创设的过程中,我们准备好了各式各样的材料,分好了小组,接下来该怎样开展活动呢?我们可以用这些收集来的废旧材料做些什么呢?只靠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们难免存在意见不统一、创意不合理的问题。为此,笔者在班级内组织了以“变形记”为主题的讨论活动,通过讨论,确定了以废旧材料为主线开展主题区域活动和亲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完成盒盒袋袋“大变形”。

在主题活动中实施。在大班“我长大了”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打破常规思维中“画”的概念,制作了棉签创意画——画出自己,并用棉签拼贴出自己的骨骼。在此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材料与创意相结合所造就的奇特艺术效果。

在亲子活动中实施。我们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的半日活动和家长开放日活动,与幼儿一起感受“变废为宝”的快乐。和家长一起创作的“变脸瓶身”,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了废旧物品的妙用。

在日常生活中延伸。“亲爱的老师,孩子说落叶可以做出非常漂亮的作品,这叫‘废物利用’。这是他的作品,非让我传给您看看。”这是我们班李任奇奶奶发的一段话。她的孙子在我们班组织了以树叶作为材料表达秋天的主题活动后,又自主创作了新的作品。

用纸管制作的指偶、用牛奶桶制作的脸部艺术作品、用蛋托制作的长城、用纸盒制作的机器人……如今,我班各个区域都摆放着孩子们用废旧物品创作的玩具或艺术品,每一个物品都体现了孩子们的创意。而“绿色创意坊”班本课程的相关实践,也让笔者深刻意识到,课程的实施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让班本课程变得更为实用和丰盈的同时,也让教师的课程意识和研发能力得以提升。

(作者单位:济南市育贤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