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学生作为教育体系中的特殊群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知、情感或行为障碍,因此需要得到更为个性化和全面的支持与引导。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属小学银杏分校从学习支持、情绪行为支持、社交支持和自我管理支持四方面为特需学生构建了综合性的支持框架。
学习支持。学校根据特需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一体三径”学习支持策略:即以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为核心,结合融合课堂、特色学科和资源教室课程三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支持。融合课堂,是指在随班就读的背景下,特需学生与普通学生共同参与课堂学习;特色学科,是针对特需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的特色学科课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资源教室课程,是指资源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为特需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情绪行为支持。为了更好地支持特需学生的情绪行为发展,学校建立了观察记录、分析定策、策略实施三个步骤的情绪行为支持体系。观察记录,是指通过情绪行为观察记录表,详细记录学生的情绪行为表现;分析定策,是指根据观察记录的数据,分析学生的情绪行为特点和成因,并制定相应的支持策略;策略实施,是指通过预防、处理和跟进干预的“三步闭环”支持机制,及时应对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社交支持。社交能力是特需学生融入社会的重要基石。制定了以同伴、家长、教师为主体的支持策略。其中,同伴支持,是指培养一些学生成为“小导师”,以帮助特需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家长支持,是指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培训和亲子活动,帮助家长了解特需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支持,是指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密切关注特需学生的社交表现,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自我管理支持。自我管理能力是特需学生独立生活的关键。学校通过自我监控、自我评估、自我强化等策略,帮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其中,自我监控,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培养他们的自我觉察能力;自我评估,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估,以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自我改进的动力;自我强化,则是指通过正向激励和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管理活动,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本文系2021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一般课题“幼小初协同共构学区教育生态圈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CJG21A078)】
(作者单位: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属小学银杏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