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全息评价,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2024-09-05 00:00:00姚月平杨赞赟苏倩倩
留学 2024年17期

指向五育并举的过程性评价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命题。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浙江省在2021年、2022年先后发布了三个文件,明确提出在实践五育并举的过程中,实施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工程,要不断完善道德素养评价、开展学习素养评价、深化体育素养评价、改进美育素养评价、加强劳动素养评价。因此,对指向五育并举的过程性评价进行研究,既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课题,也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

为什么要开展“五育全息评价”?

“五育全息评价”,意味着把学生个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发展作为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最重要的教育价值,并以之来引领整体的教育变革。与通过考试、测评对学生个体进行终结性评价的传统评价方式不同,“五育全息评价”是在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五育培养状态的及时反馈和调节,以便顺利达到育人目标而进行的评价。但现有的学校评价体系,仍然存在着功利化、失衡化和滞后化的特点。

评价功利化。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各种测评频繁,一部分教师对过程性评价的理解较为窄化,将测评结果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既难以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也无法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起到及时反馈和正向激励的作用。这也导致家长和教师往往只关注个别学习能力特别强的孩子,如此一来,给其他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困扰,评价很难精准到每个孩子。

评价失衡化。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学校开展评价工作的现状,我们对本校部分教师进行了调研走访。我们将评价工作的时限拉长到一学年进行观察,发现约81.2%的教师都是在一个学期的期末或者一个学年的期末集中进行评价,平时基本很少开展或者不开展评价——这种方式会造成学生评价偏向主观、依据相对单一、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较差;约14.5%的教师平时会开展一些过程性评价,到期末时,评价频率比平时更高一些;仅4.3%的教师评价工作开展比较均衡。

评价滞后化。学校指向五育并举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尚未有效建立,评价内容、工具、程序等方面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亟待提高。五育评价涉及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过程性评价,内容繁多且工作量大,若没有科学的、专业的评价工具,教师很难有持续的动力。所以,对传统的评价方式要进行数字化改革,形成系统的指引方案,并与日常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从流程上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学校缺乏健全的整体评价机制,比如指标体系的统筹、评价工具和管理平台的缺失,都使得指向五育并举的过程性评价存在困难。同时,学校缺乏统一的监管机制和有力的决策依据,五育并举容易流于形式。在评价的实施方式上,学校的日常评价还在用传统的纸笔作记录,费时费力,而且评价数据因持续时间长、范围广而烦冗庞大,且难以留存。此外,在评价角色方面,家校共育场景较少,家长无法了解学生在五育方面的成长数据,育人目标无法及时传递。

为此,我们提出了构建“五育全息评价体系”的设想:借助科大讯飞五育评价系统(指标中心、采集中心、评价中心、数据中心、系统管理中心),从崇善、求真、健体、尚美、润劳五个维度出发,家长、学生和教师通过学生画像和学校画像采集数据,再将数据进行归集整理、共享、分析,最后形成学生的成长报告,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尝试将评价管理向数字化转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采集,健全反馈和激励机制,从而督促教师落实五育并举,辅助学校推进评价改革,从而实现学生全场景的多元评价。

如何推行和开展“五育全息评价”?

“五育全息评价”的系统由多维数据采集、数据融合处理、数据综合应用三部分组成。多维数据采集,即从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维度采集数据,其采集终端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班牌、兑换机、手环或其他智能设备;平台支持微信、钉钉、教育魔方和师生通,评价方式包含课堂即时点评、活动推送、写实记录、学分管理、民主评议等。数据融合处理,即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集和治理,通过数据共享与分析,输出并推送给不同的用户。数据综合应用,即根据不同的管辖范围监测五育发展数据、实时成长报告、学生成长档案和个体或群体画像。

“三阶评价”开启数据采集。我们分三个阶段进行数据采集:第一个是形成性评价,第二个是阶段性评价,第三个是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方面,我们设计了“未来大家”系列活动,比如:求真类,包括未来创客、未来华罗庚、未来演说家、未来翻译家、未来科学家等;崇善类,包括未来敬老院、未来时代楷模等;尚美类,包括未来画家、未来墨客、未来百灵鸟、未来白天鹅等;健体类,包括未来篮球、未来足球先生和一些平时活动等;润劳类,包括未来厨艺师、未来工匠、未来公务员、班级管理师等。我们将这些五育活动的具体数据上传到相应的数据收集板块,做好过程性评价的数据积淀。

阶段性评价是指学生日常的项目化测评成绩,比如:一、二年级的计算、阅读实验、单词积累、纸质劳动等成绩,以及中高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等纸笔测试成绩,等等。教师需将这些项目化测评成绩上传至数据系统,并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主要包括学校雏鹰奖章荣誉、英才荣誉和总结性评语三个方面。其中,英才荣誉是指锦绣七星少年的评比,主要包括文明之心、劳动之心、学习之心、艺术之心、进步之心、雏鹰之心、全能之心,最后评选出“锦绣最美少年”。

“分级合作”确保全面实施。学校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场景出发,对学生的成长写实数据、学业数据、体育数据、课后服务数据进行智能化的采集和多元评价。此阶段重点落实分级管理、多元合作,做好学生的综合评价工作。其中,成长写实数据主要指“未来大家”活动的参与情况数据由德育处上传;学业成绩数据由教务处记录和管理;体质健康数据主要由体育教师负责上传到系统对应的项目中;自定义数据包括学校的特色项目、获得奖章、教师的总结性评价等。最后,评价系统将所有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家长可以看到孩子的一棵成长树,数据越多,成长树就越茂盛。

“五维并行”实现评价架构。“五育全息评价”系统基于育评融合的理念,围绕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为每一位学生生成一份个性化的成长手册和阶段性的五育报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系统设置了指标中心、评价中心、报告中心和兑换中心四大版块。学校在指标中心根据本校实际,构建了求真、崇善、尚美、健体、勤劳五项一级指标以及12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从形成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个维度展开,最终形成“锦绣七星少年”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中心主要分日常评价和评语评价两大部分。其中,日常评价从求真、崇善、尚美、健体、勤劳五个维度发布任务并采集数据,从而形成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数据;评语评价主要是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基于学生一学期或者某一阶段的表现,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报告中心则由学期报告、学生报告、五育驾驶舱三部分组成,其中,学期报告中,绿色的是学生完成的部分,红色的是学生待完成的部分,家长、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参与。兑换中心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长值选择心仪的奖品,学校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五育评价体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破解难题,实现了高效技术支持。学校通过系统进行阶段性、全方位的数据采集,让评价依据从主观经验转向客观理性的数据支撑;系统对数据进行多元分析和动态反馈之后,最终形成的可视化评价报告从多维的角度立体地刻画了学生,并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认识自我,促成学生的全面成长。

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达成了学校的育人目标。学校通过不同形式的美育活动,拓展了学校文化的内涵,构建起了学校一贯以来“美的教育”的办学特色和崭新格局。学校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场景出发,对学生进行丰富多元的评价,最终实现了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协同育人。

赋能评价,打造乐学智慧校园。作为浙江省首批现代化学校,我们强化数字赋能,学校相关经验入围了浙江省首批中小学智慧校园优秀案例,助推了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教育教学研究和培训中心、南浔区锦绣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