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素质教育之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2024-09-05 00:00:00黄向真
留学 2024年17期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模式,以“全面发展的人”为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指明了课程改革的方向,也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清晰的实践路径。走向素养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将成为新时期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笔者自1992年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以来,始终秉承并践行“走素质教育之路,促进学生学业进步”的教育理念,致力于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深入钻研了各个时期的课标和教材,在此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实验的价值。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笔者在教学中,致力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物理知识、培养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独立设计小型实验或模拟实验,以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测量等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

二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笔者通常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策略,通过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例如,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采用概念图法帮助学生厘清物理概念之间的关系,采用探究式学习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在物理教学中,笔者往往会提出一些新颖的科学问题,或者带领学生探索一些未知的领域,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提问,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笔者特别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在此之外,笔者在教学中还注重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积极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建立并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引入前沿科技等,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华区潜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