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微治理”,打造高质量发展共同体

2024-09-05 00:00:00刘悦栋刘涛
留学 2024年17期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话语。近年来,山东省新泰市教体局聚焦人民满意宗旨和高质量发展目标,着力探索实施教育“微治理”,打通育人“最后一米”。在此背景下,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统筹设计,建立了1校领衔、3校共进、各美其美的“1+3+N”微治理项目化运行模式。具体来说,各成员校基于自身的优势和经验主动领衔微治理项目,形成“项目认领—方案制定—实施带动—成果界定”的项目化运行模式。之后,通过现场会、研讨会、沙龙、讲座等形式,让成员校优势项目在整个集团发挥作用,最终实现领衔校更卓越、其他校更优质、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价值引领,搭建学生自治体系

五微治理,引领学生自主发展。集团以“五微治理”为基础,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引领学生自主发展。一是养成微互助。课程思政,激励互动,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其懂得“是、非、善、恶、美、丑”的含义。二是学能微提升。倡导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彼此分享学习经验和方法,列出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三是美育微熏陶。以“微舞台 大梦想”学生才艺展示活动为主体,组建80个社团,做到“周周有活动,天天能锻炼,人人能出彩,个个有提升”。四是体质微达标。以体质测试项目为主,每天布置跳绳1分钟、快跑1分钟、仰卧起坐1分钟等体育微作业,提升学生体质。五是安全微提醒。设置班级安全监督员,月底民主投票评选“安全小卫士”。

自主设计,建设班级文化生态。“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组织自己建,自己的活动自己办”是集团的班级管理理念。我们倡导学生自主设计班徽、班歌等班级文化符号,并创立班刊,形成班级理念。在班级管理上,按照岗位需求,竞争上岗、轮流执勤。

主题教育,落实价值引领任务。一是政治启蒙。加强组织教育,将队前教育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起点,在入队仪式上进行党、团、队旗传递,引导少先队员从小听党话、跟党走。二是阵地建设。构建双线德育阵地:办好学校微信公众号,建设红领巾电视台;到孟良崮战役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三是主题活动。开展“手拉手”系列主题活动,在实践中让学生增长见识、培养能力。

品牌建设,驱动师生卓越成长。集团积极打造“一核四礼六成长”和乐德育品牌。一核:以基于价值引领的学生自治体系搭建为核心。四礼:以时间为轴线,开展9月“入学礼·启智润心”,6月、11月“入队礼·政治启蒙”,4月、10月“成长礼·责任担当”,7月“毕业礼·放飞理想”。从学生进校门到毕业,从学期初到学期末,精心安排,实现全程育人。六成长:立足群育、全员成长的“十月阳光朗诵节”,立足卓越、个体培养的“小学生个人规划”“红领巾课题研究”“红领巾讲家乡故事”活动,立足家校同行的“家长学院”建设,指向班主任专业发展的“三航三格”矩阵模式,落实全员、全方位育人,驱动师生卓越成长。

数字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集团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实际表现进行“五维五级”评价,搭建学生全面发展的数字效能云平台。评价指数以雷达图的形式呈现,直观展现治理对象的综合状态及优势特点、问题不足。集团用发展指数来评价学生的整体素养水平,最终形成学生、班级评价指标体系,助力提升学校治理效能。

一聚六面,构建教师成长共同体

共创名师。集团为教师搭建多元化发展平台,遴选领衔人,成立语文、数学、英语、道法、科学五大学科“名师工作室流动站”,并根据成员校的需求,将流动站放在学科相对薄弱的校区。流动站以名师为引领,以学科教学为纽带,以研究为核心,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体系和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体系。在实践中,形成了“集团创设平台、专家引领指导、学员自主发展、团队同步成长”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实现了青年教师主动发展、骨干教师特色发展、名优教师续航发展,提高了集团的整体教学水平。

共读经典。集团开展“共读经典”活动,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学习型组织,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以此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

共构课程。集团构建“一核三层五维”融课程体系,开发涵盖“整理与收纳”“农业生产劳动”等十大任务群的劳动课程,制作“跟随节气、节日去劳动”清单,采取“劳动课+劳动周”的方式推进落实。开发拓展性课程,以“教材+”“学科+”“活动+”的五育融合课程、大阅读课程,落实以项目化课程为主的发展性课程。

共建课堂。集团确定“三台五模”进阶式教研组织模式、“四定一评一改”的常规听评课模式、“主题教研+捆绑评价”的赛课主题教研模式、“课例展示+名师论坛”的学科引领发展模式,助力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做到“四有”——眼中有学生、心中有目标、课堂有活力、训练有素养,进而实现学生“三声”——笑声、掌声、辩论声。

共建作业。集团实行“双举手”制度,把好作业时长关,守住作业数量关,筑牢作业质量关。开展语数英学科作业设计分享、作业展评等活动,变作业为作品,推动作业形式和内容的双创新,实现“以作业管理为小支点撬动学校减负提质大杠杆”的目标。

发展性评价。集团制定了教师发展性评价细则。评价内容包含德、能、勤、绩、廉、激励项目六部分,从政治思想、师德规范、教学工作量、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与批改、教研教改、出勤情况、科目评测、满意度调查等方面进行赋分。结果记入教师业绩档案,用于评优树先、职称聘任。

三航三格,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

“三航三格”矩阵培养。集团建立了校本培训导航、级部主任主教练助航、名优班主任和首席班主任领航机制。在具体实施中,以班主任工作年限、治理效能指数、取得成果为依据,将班主任划分为新锐、骨干、模范三个层级。每层级经过3—5年的培养,达到标准后予以升级。新锐班主任的培养,以“合格”为目标;骨干班主任的培养,以“风格”为目标;模范班主任的培养,以“品格”为目标。在明确层级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集团进行系统化设计,在精准的校本培训下,形成了“首席班主任领航模范班主任、模范班主任带动骨干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带领新锐班主任、级部主教练规范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发展样态。

矩阵运行模式。一是自主发展模式。班主任从情况分析、发展总目标、分项目标、具体措施与行动方案入手,制定专业发展规划;进行德育科研,设计班级文化、家校共育、学生活动等研究课题。由首席班主任定思路、班主任定内容、级部主教练促落实,以典型带动、读书提升、合作互助、自我研修、叙事写作、专业引领为路径,激发班主任专业发展内驱力。二是班主任评价模式。以全面发展数字效能云平台为支撑,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个方面收集数据对班主任进行评价,提升班主任的治理效能。三是班级治理策略。聚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方法与治理艺术,开展班主任技能大赛、班队课评比、案例分析研讨等活动,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

三方合力,建设“和乐家”育人体系

建设家校共育保障体系。集团将家校共育列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建立“校长接待日”等家校互动工作制度;建立学校、级部、班级三级家委会;定期表扬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发布“和乐”家校联系卡,广泛征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好建议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实行每月家访机制,实现家校常态化联系。

建设共同学习成长体系。建立“和乐”家长学院,开发家长同行课程。对一实小、青云小学、银河小学校区分别进行家长学校建设,实现共同学习成长目标。一是家长学习体系。包括邀请专家教授来校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开设“家长情绪管理”等校本课程、利用网上“家长空间”推送亲子沟通相关文章等。二是家长驻校策略。开展家长微服务,让家长直接参与教育微治理的全过程。包括邀请家长驻校参与学校治理、与孩子共同听课、参与评课研讨活动等。三是开设家长微课堂。包括建立家长课程资源库、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等。

建立家庭教育评价体系。集团研发“五好家庭”标准,分别从亲子关系、榜样示范、家教家风、家校协同、教育认同5个维度对家庭进行评价。具体来说,通过家长自评、亲子互评、学校点评的方式,对家长的实际表现进行数字分析与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请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共同了解家庭教育的问题根源,提升家庭教育质效。

(作者单位: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