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作为山东省的县级教育大市,新泰市在县域教育治理架构中,曾将学校作为教育治理的主体,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但在实践过程中,面临教育政策在基层落实缓慢、不精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为此,新泰市教育和体育局聚焦人民满意宗旨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创造性地在全市实施教育“微治理”探索,倡导从细处入手进行多元治理,打通县域教育的“最后一米”,切实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任务落实、落细。
“微治理”的对象涵盖学生、班主任、教师、家长四个层面,以“班级”为基本单位,通过多元融通、共治、共育、共享,建立教育微生态。学生层面,构建“五育融合”培养体系,通过“六聚六要”强课提质、建立“五色德育”机制、实施“五星班级”创建,把教育政策方略转化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体举措,帮助孩子打开生命的格局;班主任层面,建立“培优提能”成长体系,通过实行梯队培养、搭建历练平台、谱写和传唱《班主任之歌》,推动班主任专业发展,增强班主任的归属感与荣誉感;教师层面,完善“研学训赛”培养体系,通过创新教研机制、探索开展教研教学数字化管理、强化政策激励,充分激发教师队伍的内生动力;家长层面,搭建“双向双线多平台”家校共育体系,通过家校“双向”沟通、线上线下“双线”发力、多平台互动,让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的全过程。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教育“微治理”的目标是以“微治理”撬动“大发展”,惠及万千学子。在教育“微治理”的持续探索中,新泰市各级各类学校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集团)和新泰市平阳小学(集团)结合自身优势,实践了集团化视野下的教育“微治理”,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