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成长的基石

2024-09-05 00:00:00周向鹏
留学 2024年17期

幼儿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全面发展。理想的家庭教育应是全方位的教育,既包括知识的传授,也涵盖情感培育、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但在现实中,家庭教育面临着种种挑战与问题,包括:教育重心偏移,过于重视“教”而忽视“育”,即知识灌输多于情感与能力培养;过早竞争,家长盲目追求早期学习成果,忽视儿童成长规律;教育方法不当,如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假性陪伴等,影响孩子自主性和社交能力的发展;父亲角色缺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参与不足,影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教育环境单一化,过分依赖祖辈或家政人员带养,不仅容易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而且限制了孩子体验多样生活的机会;等等。

如何有效应对当前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为幼儿构建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优化家庭环境。一是营造积极互动的氛围。鼓励真实陪伴而非仅仅物理意义上的“陪着”,提高陪伴质量,减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干扰。二是平衡教育与玩耍。尊重孩子自由探索的需求,如自由进食、自由活动等,培养其独立性与创造力。三是父亲积极参与。强化父亲角色,利用父亲特有的教育方式促进孩子性格多元发展,增强其体能与社交能力。

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一是融入自然教育。定期安排户外活动,让孩子亲近自然,以锻炼观察力、耐心与责任感。二是情绪与认知并重。注重情绪教育,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同时通过运动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增强学习相关神经递质的分泌。三是个性化教育规划。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潜能,设计符合其发展阶段的学习计划,避免盲目跟风。

争取社会机构支持。一是家长学校改革。开办家长学校,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通过调研家庭教育困惑,成立专门的家庭教育讲师团,建立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家长课程体系,满足家长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二是家园共育机制。家庭与幼儿园携手,建立协同育人模式,聚焦儿童发展,多样态地进行家园沟通。变革家长会形式,一学期开展三次家长会:学期初,家长会以汇报的形式开展;学期中,利用“世界咖啡屋”的方式,针对儿童成长共性问题,促进家长思考,形成信息共享与经验交流的氛围;学期末,进行“一对一”定制式的私享会,复盘学生一学期的成长。三是倡导父性教育。组织父亲系列专属教育论坛和亲子活动,如“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论坛、“爸爸带我去露营”亲子沙龙活动等,提升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参与度。

(作者单位:杭州理想国幼儿园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