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同伴和玩法,支持幼儿参与一日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的决策。”我园大力实施稚美课程,体现教师有准备的教与幼儿有准备的学,在共同作用过程中,让幼儿获得美好而有意义的童年;同时还要回归幼儿成长的自然状态、理解幼儿发展的生态规律。作为教师,我们致力于让课程目标融入幼儿的生活,尊重幼儿的需要,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支持,助力幼儿的自主游戏。
真人CS游戏初体验。开学初,大二班开展了“假期故事畅谈日”活动,我班妞妞分享了假期和父母一起玩真人CS游戏的过程,这在班级内引起了很大反响,孩子们提议也想在幼儿园玩这样的游戏,于是他们在教室内试验了一番,但在教室进行了多次游戏后,有的孩子感觉教室空间狭小,不适合进行CS游戏。孩子们不断交流讨论,探索如何打破材料和空间的限制,他们开始把游戏向楼道转移,还自发地搬来桌子、椅子等当作游戏道具,有的小朋友还从家里带来了玩具枪进行游戏。
大班幼儿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游戏,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行为。教师可以选择“静待花开,顺其自然”的教育方式,把每一位幼儿看作独立个体,尊重幼儿的自主创造,鼓励、支持幼儿的独立探索。但有时游戏的形式、材料、场地等会限制幼儿的活动和思维的拓展,教师要及时观察和倾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户外战壕拓展再体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教师可以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我园在花园的小土坡旁,放置了几个小铁锹作为游戏道具,希望小朋友能从挖掘游戏中找到快乐。但随着土地被不断挖掘,表层土变得松散Q45dX6Gh2uRAKKpCfbWAZA==,一阵风吹来,小朋友们纷纷说:“老师我迷眼了!”这让我们怀疑小土坡是否还有游戏价值。经过商议,我们认为幼儿园每一个地方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游戏和学习的场所,于是,教师团队根据小土坡周围的地形,追忆自己童年时的游戏体验,开辟了一条贯穿土坡的长沟。孩子们看到后,眼前一亮,高兴地说:“这不就是战壕吗!”他们紧接着在战壕的基础上挖出了大大小小的洞,重新找回对挖掘游戏的兴趣。战壕是师幼携手共建的场所,其中既包含着教师对童年的追忆,也展现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思维。
户外游戏对师幼双方都有极大的益处。对幼儿而言,户外活动可以增强幼儿体能,提高身体协调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收获自信和满足感;促进幼儿思维的发散与拓展,锻炼幼儿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对教师而言,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教师能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可以从幼儿游戏过程中获得启示,内化课程目标,提升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