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兔子棋”:在游戏中进行深度学习

2024-09-05 00:00:00王晶
留学 2024年16期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游戏中偶发的教育契机,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的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追随幼儿的兴趣和发现,及时给予有效支持。我园益智区的兔子棋是幼儿最喜欢的棋类游戏之一,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环境创设、倾听、语言鼓励和同伴协作等方式,在游戏中不断探索,深度学习。

环境支持,激发探究兴趣。在提供游戏材料后,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探索新材料的玩法,如规则的创设、各种行走路线、游戏材料中零件的使用等,在此过程中,让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发挥想象力,从而激发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及与同伴共同游戏的愿望。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拓展幼儿的创意思维。

探索材料,关注探究过程。兔子棋中有很多挡板,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了挡板的各种玩法,如既能阻挡住兔子又遮盖住萝卜,“还可以怎么使用呢?”在一次游戏中,一名幼儿对正在下兔子棋的两名幼儿提出了问题,下棋的小朋友说:“挡住兔子后,兔子要向后退两步!”教师追问:“为什么要退后两步?而不是一步或三步呢?”通过教师的追问,幼儿再次明确并细化了挡板的使用规则:大挡板要退后两步,小挡板则退后一步。由此可见,通过自发思考,幼儿更容易掌握游戏规则,教师只是作为幼儿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在关键时刻,重述幼儿的语言,帮助幼儿梳理思路,提炼方法。

加入辅材,拓展探究深度。经过一段时间对材料的探究后,幼儿不满足于现状,提出可以将摇骰子加入到游戏中,摇到数字几,小兔子就向前走几步,随之游戏规则又有了新的进阶,幼儿通过讨论,生成了新的规则并能共同遵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的游戏水平、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在兔子棋游戏中,幼儿和同伴能持续性对游戏材料进行探究,在游戏过程中,他们不断发掘新的玩法,并自主生成相应的规则。面对挑战,他们展现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保持着积极不放弃的态度。相应地,教师也要给幼儿留出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的深度探索和主动学习,使不同年龄和能力的幼儿都能在游戏中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