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袜子宝宝回家”是一个在小班开展的富有趣味的配对游戏,在游戏中,教师让幼儿根据袜子的颜色和图案进行分类,在体验配对游戏乐趣的同时提高幼儿的观察识别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引导幼儿细微观察。当幼儿刚接触到这个游戏时,他们都能根据颜色进行分辨和镶嵌,且在镶嵌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袜口的方向进行调整、旋转,这说明幼儿对颜色的认知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较强。但当遇到需要通过观察具体细节来完成游戏时,幼儿就需要教师做相应的引导,教师需在调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OsHBMdeIwkYyBxEieoTOXld9sCZYpjq6LhxWzFdIM1o=幼儿发现更多的线索来完成镶嵌和配对。
理解幼儿游戏思维。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教师要善于总结幼儿的游戏方法,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及幼儿思维的发展水平。在“袜子找朋友”游戏中,幼儿会通过点数来确认自己是否全部完成配对或镶嵌,表现出对数字的敏感和逻辑思维的应用,因此,教师指导的侧重点可以放在帮助幼儿分析游戏方法和过程上。
鼓励幼儿分享游戏。幼儿完成游戏后,教师首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询问幼儿是否愿意分享自己的快乐;其次是提供给幼儿分享的机会和时间,以开放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遇到的困难,并鼓励幼儿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同时这个过程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
通过持续观察,我作为教师,深刻感受到了只有在游戏中理解幼儿、欣赏幼儿、支持幼儿,明确幼儿的需求,关注幼儿游戏的过程,读懂幼儿的心理,才能发现教育契机,打破思维定式,以开阔的视角审视幼儿与外界的互动关系,创新教育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幼儿构建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并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