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寻虫记:如何“看见儿童”

2024-09-05 00:00:00刘浩
留学 2024年16期

“看见儿童”强调的是要看见幼儿的兴趣、看见幼儿发展的需要,尊重幼儿稚美的天性,从而成就幼儿稚美的童年。主题活动是我园稚美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打破“我要教什么”的固有思维,走近幼儿的内心世界,敏锐捕捉他们的兴趣点和需求,助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连续性,才能做到真正的“看见儿童”。

结合我园稚美课程,本学期我们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开展相应活动。在惊蛰节气来临之际,我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节气四季的交响》纪录片,纪录片中谈到惊蛰节气前后,大地回暖,春雷惊醒百虫,这一现象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在我的支持下,孩子们围绕“春雷惊百虫”主题,踊跃交流起来。我提出了三个问题,以引导他们的交流方向。首先,我问:“春雷惊百虫,你觉得都惊醒了哪些昆虫呢?”沐宸说:“惊醒了蚂蚁和蚯蚓,还有蜜蜂。”阳阳说:“蚯蚓、蚂蚱和毛毛虫。”赵诺说:“惊醒了蜜蜂和小鸟。”提到小鸟,慕梵提出了不同意见,反问道:“小鸟是昆虫吗?应该是小动物吧?”由此引发幼儿们思考动物与昆虫的区别,了解了昆虫是动物的一种,同时认识了昆虫的身体结构。

孩子们对昆虫形成了空前的热情,这时,慕梵有个提议:不如我们去找找昆虫吧。于是,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哪里有昆虫?”幼儿园是离孩子们最近的环境,于是孩子们在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观察,但发现滑梯、平台、花盆、沙池、车棚等地都没有昆虫的踪迹,这引发孩子们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大家找不到昆虫呢?面对孩子们的疑惑,我向他们提出了第三个问题:“什么季节有昆虫呢?”艺馨说:“春雷不是惊百虫吗?打雷了虫子就出来了。”沐沐:“不是,是因为春天慢慢变暖了,小动物才醒过来。”于是,孩子们注意到了气温对昆虫活动的影响,并对惊蛰前5天的气温进行了记录,发现气温一天比一天高。

在出发前,孩子们一起探讨并收集寻虫的材料,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准备了铲子、放大镜、纸笔、板夹以及昆虫盒等。在瀛海休闲公园,孩子们细心地寻找昆虫。“浩浩老师,我发现了3只小蚂蚁”,果果的一句话吸引了我们前去观察,孩子们拿着放大镜观察:蚂蚁真的有六只脚;看!是它的头、胸和腹;它的触角在动!阳阳准备了观察盒,将发现的昆虫放到盒子里,仔细观察后又将昆虫放出去。除了蚂蚁,孩子们还发现了蜘蛛、蜗牛、蚯蚓、马蜂、蝴蝶等等。

回来后,孩子们关于昆虫的谈话还在继续,说起如果自己是小蜜蜂或小蚂蚁,不希望被小朋友带到幼儿园,而是想待在大自然,于是一场“如果我是昆虫”畅想大会开始了,孩子们在昆虫的艰难求生中、在昆虫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中,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不仅让主题活动有了生命力,更让儿童这一生命本体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