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力量之源。在“育德、致美、启智、日新”的育人理念引领下,我校以“一核”“三点”和“三维”也就是“1+3+3”模式,探索校园德育工作体系的构建,通过制度化建设,汇聚教育合力、整合教育资源、拓宽教育渠道,从助力儿童的可持续成长角度出发,尝试从多方面展开德育工作,做好德育“加法题”,努力让每一位少年未来可期。
“一核”是指以“立德树人”为德育目的,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承“金色校园闪闪发光”的办学理念,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理想信念教育阵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在学校走廊墙壁上、在活动的房舍里常看到的一切,对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学校要重视环境的浸润与熏陶,布置校园文化墙、走廊宣传栏,让每一面无声的墙壁发挥有声的作用;大力推进班组文化建设,做到“班班有文化,室室有特色”,从而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沃土,奠定理想信念根基。
“三点”是指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这是“双减”背景下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对“怎样培养人”问题的回答。在全员育人时代,“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就学校来看,班主任是教育主导线,学科老师是学习指导线,学生是自我管理线,而家庭和社会是辅助教育线。我校建立了校级、年级和班级三级家委会,并每年召开家委会成立仪式与活动,如以家长座谈会、一日班主任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引导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促进家校联动育人;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在实践中感受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家校社三方联动,可以逐渐扩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空间,创新德育教育的途径,多元推进,立体育人。
“三维”指德育内容,回答了“用什么培养人”的问题。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形成“活动目标多元化、活动内容系列化、活动途径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成长赋能,如开设礼悟课程,将其与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具体措施有:课堂上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每一篇体现爱国精神的文章;利用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宣讲环节,将每一次国旗下讲话打造成“国旗下的思政课”;定期组织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的班队会;开展体育、艺术类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艺术素养,并通过团体活动让学生感知合作共赢的重要意义;组织春耕节,让学生了解春播的重要意义;开辟“百草园”校内劳动基地,让学生亲自播种育苗,感受生命的美好,为新学期的丰收播下希望的种子。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学校在“1+3+3”模式下做好德育“加法”,才能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助力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育新科星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