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境教学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024-09-05 00:00:00张静苹
留学 2024年16期

幼儿的数学能力要从小培养,3—6岁是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幼儿逐渐形成了数的概念与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能力,中班幼儿需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宽窄等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其中,区分物体的宽窄对于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观察发现,幼儿对比较物体很感兴趣,如比较拼插玩具的长短、比较用积木搭建的楼房的高矮,因此,根据教学内容,我们采取了比较教学法,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学会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们此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初步了解宽和窄的概念,并能通过比较分辨宽和窄。我首先在课堂上出示了两块长短、宽窄不同的积木,引导幼儿从这两方面进行观察和交流,并向幼儿介绍长与宽的概念:长为点到点的距离,通常在二维空间中度量物体边长时,称数值较大的为长,数值小于长或者在“侧边”的为宽。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抽象的讲解可能难以理解。因此,我借助实物进行教学,如使用积木、纸条等。我选取了不同宽窄的纸条,让孩子通过观察纸条,理解宽窄的概念;我还引导幼儿使用比较法区分积木的宽窄,有的幼儿把两块积木重叠起来进行比较,有的幼儿把材料并排目测区分宽窄,通过观察和操作这些实物,幼儿对宽窄的概念有了更好的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采用了师幼问答和情境教学的方式发散幼儿的思维,并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以下是课堂实录节选:师:“张老师手里拿了什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纸条有什么不一样呢?哪个宽?哪个窄?”幼:“红色窄,蓝色宽,黄色有一点宽。”师:“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幼:“我用重叠的方法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出来的。”此外,我还在课堂上开展了“给纸条排排队”游戏,我将班级的小朋友分为四人一组,让每个小朋友选一张纸条,按照从宽到窄的顺序给纸条“排队”。在师幼互动与游戏过程中,通过观察不同宽度的纸条,幼儿对于宽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小组互动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课程结束后,我及时进行了教学反思,以优化今后的教学实践。这包括,在导入环节中,采取更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兴趣;在观察比较环节,以具体问题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在小组活动中,设计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要求幼儿在观察物体时不仅仅考虑宽窄,还要综合考虑高低或稳定性等其它因素,培养幼儿的整体性思维;最重要的是,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都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并给予积极的反馈,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北京育新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