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24-09-05 00:00:00刘爽
留学 2024年16期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建立在较高认知水平上的认知能力。数学作为极具逻辑性和思维性的学科,更加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具深度,让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真正得以发展。笔者以“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为例,浅谈在开放性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几点尝试。

知识的学习可以结合开放的学习资源展开,通过认知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调动学生的思维,带动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开放性的学习资源,要基于学生原有认知和生活实际需求,需要创造性的应用教材,使教材走进学生,同时还应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学习材料,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开放性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前测中,有部分学生不能关注到小数点的变化,0.009m、0.09m、0.9m、9m这些数据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规律,但方法比较单一,不容易发现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变化的本质。因此笔者适度开放本课教学内容,创设蚂蚁餐厅的情境,借助学生最熟悉的人民币创设“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的问题,调动学生原有认知,引导其初步建立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表象,然后通过验证0.04和0.4的10倍关系,认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10倍的规律。

开放性学习资料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让学生逐渐形成抽象化思维,开发性学习材料的提供对于学生的抽象化思维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开放性学习资料有元、角、分;有半具体半抽象的面积图形;还有抽象的数位顺序表。

开放性互动分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倡导学生的参与性,以学生为主角来进行知识的讲解和探索,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和内涵性。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出发,用发散的思维考虑问题,再将思考得出的答案进行聚合整理得出最优答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开放性学习任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不仅需要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进行学习,还需要能将方法灵活地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借助开放性学习任务有助于学生从已有的活动经验出发,对数学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借助已有经验进行推理验证,最终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当前,“核心素养”理念日渐受到关注,并在教育改革中彰显其优势。立足于核心素养要求,借助开放性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从知识的枯燥学习过程中跳脱出来,从简单的线性思考逐渐发展成为全面研究,让学生深入探索知识的过程,感受研究的快乐,逐步建立数学思维体系,感受学习知识的无尽乐趣,再攀数学知识新高峰。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