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让孩子成为游戏与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已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学前教育的大趋势。儿童视角之下的教师应做守望者,孩子应是探索家,双方是联结一体的同心圆。教育需有所为,也需有所不为,同心圆中蕴含着教师的赋权与对话、孩子的探索与自主。
赋权与对话:教师应做“守望者”。作为教师,常会有意无意地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一些他们还没有经历过的事物,认为他们在碰到困难或面对全新事物时需要成人的帮助。如在新引进的“跑酷”游戏中,面对全新的“跑酷”赛道,孩子们发出了惊呼,他们七嘴八舌地猜测这些道具的玩法。此时,教师有两个选择,一是成为“领头羊”,通过演示告诉孩子“跑酷”是什么,该怎么玩;二是“放羊出圈”,观察并赋予每只“小羊”自己探索的权力。在孩子的眼里,这不是“跑酷”是闯关,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领头羊”,探索更多的可能。
有人把没有引导、放任自流的教学称之为“放羊式”。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做“守望”。作为守望者的教师对于“羊群”不该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选择辽阔而自由的草原,同时警惕附近是否有泥泞和沼泽,是否存在危险,最终选择安全的草地让“小羊们”自由地奔跑。此时,孩子们不会觉得自己被约束,因为在他们眼中,这块草地就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安心领地。
当然,每个孩子的性格和能力会有所不同。但必须承认的是,将权力赋予孩子,他们获得的收益将是巨大的。
探索与自主:孩子应是“探索家”。有人曾提出过“朴素理论”,其实“孩子视角”就是孩子朴素理论的另一种通俗易懂的表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想要去“代表”孩子:“我认为你画的是什么、我认为你在做什么”。很多时候,成人表面上是在代表孩子,实际上是想把自己所希望的、认为的结果强加给孩子,或许教师前期给了孩子探索的机会,但从结果来看,这也是支配结果的一种体现。
真正的探索与自主是怎样的?如同给他们一片“辽阔而自由的草原”,在这片草原上,孩子们会提出很多“不科学”的问题:“水可以燃烧吗?”“为什么我们不能长出翅膀?”也会进行很多结果注定失败的实验,比如用手抓住水、用力扇动双臂让自己飞起来。在部分成年人看来,这些事件本身就不合理。但是在孩子们的“草原”里,一切皆有可能。他们争先恐后想成为第一个抓住水的人、第一个飞起来的人,为此去不断尝试、探索、探究。也许:“不知也是有价值的,因为不知就可以让我们去探索。”
对于教师而言,教育的形式并非一成不变,孩子的角色也会有千变万化。他们有时是毫无根基的学习者,有时是初出茅庐的科学家,有时是极富想象力的艺术大师,有时又是在野外奔跑的探险者,他们在磕磕绊绊中成长……
让教师成为守望者,让孩子成为探索家,在所有的可能与不可能中获得成与败的经验,这就是教育的价值。
(作者单位:苏州市工业园区翰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