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领域的开拓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是引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方向的关键力量。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高度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努力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聚焦前沿技术领域的创新,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支撑。
近年来,教育部等部门积极倡导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推出了“拔尖计划”“英才计划”“强基计划”等一系列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计划。这些专项计划各有侧重、协同发力,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舞台。
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高校,我国大中小学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机制初步形成。进一步做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要提高对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认识。只有认识到位了,才能有自觉的行动。这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长远大计。目前,这些计划的实施不是差不多了,而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形成更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舆论氛围,促进全社会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更高程度的关注,从多方面给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更加积极主动的支持,更加有效地吸引优秀高考学生投身基础学科。
要与时俱进,勇于、敢于、善于实践创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重要时刻,各相关学校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国家战略需求的新变化、新任务,不断调整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查找短板。
要深刻把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抓好重点任务。要拓宽视野,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各国拔尖人才培养的做法,既要扎根中国大地,又要置身于激烈的世界人才竞争之中,为建设世界创新高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负责培养人才的高校首先要做到自身“拔尖”。高校要苦练内功,扎实做好工作。同时,还要促进承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校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实践借鉴,使这些计划在高校、教育界、全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系统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有待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尽管这些计划的实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对于党和国家的要求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来说,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走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之路,任重而道远。
(作者系中华出版促进会教育新闻出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