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的语文学习之旅应当成为学生的生活之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语文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相融共生。生活化语文教学是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语文教学。将任务群融入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能让学生对语文展开自主性、自能性的思考、探索,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要精心设计任务群,推动学生进行生活化语文学习。
任务群不是几个任务的简单组合、叠加,而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设计的一系列学习任务。大概念是任务群设计的“焦点”,它往往指向主题。语文学科的主题主要来源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任务群的设计,应当有助于学生立足大概念进行语文学习。在任务群设计中,教师应当具有核心思维、焦点思维、整体思维意识。
教师立足大概念设计的任务群,要成为解决某一问题、聚焦某一要素的操作性表达。教师要从线性思维转向非线性思维、从单一性思维转向整体性思维。如教学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拥抱自然,热爱生活”。教师就应当围绕这一主题设计这一单元相关课文的任务群。当然,面对同一个单元主题,不同课文的目标以及任务群设计也是有差异的。以《春》的教学为例,笔者设计了以下任务群,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化的思考、探究:[任务一]探究课文的写作内容、写作背景、写作主旨;[任务二]课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对表达写作主旨有怎样的作用?还有哪些作家也写过《春》,其表达主旨是什么?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手法?[任务三]给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创作一幅画。这样的任务群设计,不仅着眼教材文本,更着眼教材文本的写作背景,即作者的生活感悟;不仅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而且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积极主动地搜寻文本的相关信息。
教师立足大概念设计任务群,就是要让任务群设计不偏离方向,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让教学目标不虚化,让教学内容不泛化,让教学过程不浮化,让教学效果不浅化。
情境是学生生活化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在生活化语文教学中,教师并不是非要机械地将学生带入周遭的生活之中,才算实施了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而是要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生活味。为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内容中融入相关的生活化内容,创设生活化的大情境,让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语文学习。在生活化的大情境中,教师要唤醒、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渗透相关的生活化的课程资源、素材,让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语文学习,促进学生的生活化感悟。生活化的情境,能让学生从传统的“学会”转向“会学”。
大情境是学生开展生活化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师要在情境中融入生活化的因子、元素,让情境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如教学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这个单元安排学习的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梦回繁华》都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类型有很大的差异,有桥、古典园林、动态的昆虫、静态的图,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围绕课文的具体内容,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我市即将召开运动会,作为一名市民,你如何介绍我市的优秀历史文化呢”,然后设计三个学习任务:[任务一]我市人民政府网站内有“历史文化名城”专栏,重点介绍了我市的历史、文化,是展示城市的窗口,请你仿照《中国石拱桥》的写作形式,设计一份题为“大河上的桥”的文案,介绍我市的一座桥,我们将选择相关作品在学校网站上发表;[任务二]根据《苏州园林》等文章的写作手法,结合我市的城市文化,为我市的特色园林建设撰写一份方案,为其绘图、命名,用文字介绍园林的特征;[任务三]结合《蝉》的写作手法,撰写一篇宣传文稿,向大家介绍一些城市中的某一种小昆虫、植物等。这样的基于生活化大情境设计的学习任务群,不仅能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教材文本,而且能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将教材中的文本知识学习与写作结合起来。
生活化的情境不仅是学生生活化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引导学生生活化语文学习的重要支架。教师要精心设计生活化的情境,优化生活化情境,充分发挥情境的育人功能,彰显情境的育人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相关的平台、契机,引导学生展开生活化的语文学习实践。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生活化的实践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真实的实践,二是虚拟的实践。真实的实践,就是学生深入实际生活中去开展语文学习实践,如调查、访谈、探访等;虚拟性的实践,就是学生在一种生活化的拟真情境中开展语文学习。基于学生的学习实践,教师要设计相关的任务。
从哲学视角看,教师应以实践的逻辑而不应当仅仅依靠感性的逻辑、理性的逻辑来理解语文教学;从课程视角看,语文课程也不是固化的素材,而应当是鲜活的经验、体验;从教学视角看,语文教学应当回归生活、表达生活。语文教学大实践,是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将语文与生活无缝对接。为此,教师的语文教学要突破、超越语文学科课程的疆域,向其他相关学科、向学生的生活领域延伸、拓展。如教学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至爱亲情”。其中,《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等充满浓浓的亲情,而《〈世说新语〉二则》则主要表现少年的睿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家庭、社会的责任感,从而让学生学会交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自主阅读、梳理阅读,还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特长,积极主动地观察、体验、探究。
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我的学习实践进行反馈、评价。为此,教师要扩大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及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活化语文学习评价之中;要丰富评价的内容,不仅评价学生的语文生活化认知,还要评价学生的语文生活化学习态度、价值观等;要丰富评价的方式,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等结合起来。
大概念是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核心,大情境是生活化语文教学的载体,大实践是生活化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将任务群融入、贯穿学生的生活学习过程的始终,任务群不仅是学生生活化语文学习的驱动力,更是学生生活化语文学习的媒介。借助任务群,学生能对生活化语文学习展开自主性、自能性的思考。将任务群贯穿生活化语文教学之中,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新华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