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有益的理念指导和策略抓手。当前的语文项目化学习呈现出丰富的情境,如设计明信片、征文比赛、展览馆布置、拍摄微视频等。学生置身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有关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发展核心素养。
当前的语文项目化情境,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情境设计与学习目标分离,项目化情境的设计热闹、新颖,形式大于内容,罔顾学习目标指向;二是项目化情境的设计虚假,背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三是项目化情境的设计碎片化,未能统整学科知识,难以呈现真实而连贯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项目化情境设计为例,探寻语文项目化情境设计的优化策略。
语文项目化情境的设计要有目标导向,既要指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项目化情境的设计为例,此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其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梦回繁华》介绍的都是中国文化遗产,《梦回繁华》和《蝉》的说明语言形象生动。在设计情境时,教师需要明确以下知识和素养目标: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又不乏生动的特点;感受前人非凡的智慧与创造力,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基于以上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笔者设计“申报一项文化遗产”的大情境和四个序列小情境来驱动整个单元的学习,指向学习目标。
这个大情境设计精准定位学习目标,以“制定一个申遗工作方案”和“进行一场遗产申报答辩”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走进并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以“完成一次文化遗产调查”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深入文本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确定文化遗产的调查角度;以“写一篇文化遗产推荐书”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并实践事物性说明文的写法。学生在“有目的”的情境中学习说明文知识,在“有任务”的情境中运用语言,在发展言语经验的过程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当前的语文项目化情境设计存在虚假问题,如拍摄微电影,或者进行班歌创作等,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语文项目化情境的设计不是虚拟情境而是真实生活的呈现,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迁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激发学习兴趣,真正理解和内化知识。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项目化情境设计为例,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介绍了系列文化遗产。学生对文化遗产中非凡民族智慧的了解不应只停留在《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文本内容的品读上,而应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去感受、介绍。笔者设计了以下项目化情境帮助学生真正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
[案例呈现]
1.组建申遗小组,制定一个申遗工作方案
分工提示:文化遗产资料搜集、文化遗产推荐书撰写、申遗课件制作、确定申遗答辩代表、出任申遗答辩评委。
情境设计说明:教师指导学生组建申遗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让学生代入申遗工作人员的角色,呈现真实的申遗工作情境,驱动学生深入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
2.进行一次文化遗产调查
搜集本组选定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文化遗产的样貌、人文历史价值、保护现状等,完成《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为推荐书的写作和答辩作好准备。
情境设计说明:通过设计写作《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这一基于真实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从人文历史价值、面临问题、拟采取的保护措施等角度深入了解文化遗产。
3.进行一次申遗答辩
小组进行申遗答辩,评委根据“申遗答辩评价量表”分别从推荐内容和答辩表现等角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有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文化遗产的知名度、拟采取的保护措施的可行性、答辩陈述表现、答辩回答表现、答辩课件制作情况,等等。
情境设计说明:教师创设申遗答辩这一真实情境,评价学生撰写的文化遗产推荐书的写作情况、对文化遗产的调查和了解情况。
上述案例中,教师设计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的项目化情境,呈现了真实的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写调查报告、进行申遗答辩等系列任务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锻炼了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的语文项目化情境存在这样的现象,如用“征文比赛”为情境导入教学,结果后续的教学环节与征文比赛并无多大关系,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消失。项目化情境的设计应统领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项目化情境设计为例,笔者设计“为杭州文化遗产写推荐书”这一情境,以“杭州油纸伞”这一文化遗产为说明对象,整合本单元的四篇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进行统整教学。
[案例呈现]
1.联读概括,明确对象特征
结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四篇文章的说明对象特征,为杭州油纸伞确定介绍的角度。
提示:阅读《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总结建筑物的介绍角度;阅读《梦回繁华》,总结图画、工艺品的介绍角度。
2.观察比较,突出文化特征
学习以下材料,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写出油纸伞与普通雨伞的不同特征。
课文材料: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3.具体生动,写出文化味道
品析课文例句,运用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写出油纸伞的特征,小组合作形成一篇文化遗产推荐书。
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以上项目化情境的设计贯穿教学始终,教师先是整合四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特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对象介绍的角度不同,为相应的文化遗产确定介绍角度;接着了解突出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仔细观察及与同类事物进行比较的方法来突出文化遗产的独有特征;最后整合四篇课文中运用多样说明方法的例句,引导学生品读其精妙所在,学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具体而生动地写出文化遗产的独有特征。
总之,语文项目化情境的优化设计,可以改变当前情境设计雷同、虚假、偏离目标等问题,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语文教学从文本内容的讲解转向关联真实生活的语用实践。
作者简介: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景苑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