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注重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融为一体,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后,中考注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实践探究的能力。从重视分数走向育人。因此复习课程应以能力立意为主,注重科学与探究并举,让学生能灵活应对陌生、复杂的情境。微项目式学习是实现这一需求的良好抓手。微项目课堂是在课时内,以素养为本,以真实、复杂的生产生活实际为教学情境;驱动学生积极参加项目活动,自主学习,有效整合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在合作探究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系统掌握知识并迁移运用于新情境。同时,学生在微项目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情感价值体验,提升认识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微项目式课堂设计要素如图1所示。
如何在化学学科复习课教学中践行微项目式学习呢?笔者以“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复习为例。该课选取农药残留为微项目内容,运用物质分类和转换的化学观念,应用证据推理、多重表征解决系列化问题,结构化常见酸碱盐的核心知识,推动学生运用核心知识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彰显化学学科的观念和学科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一、选取与核心知识高度融合的真实、复杂教学情境
“常见的酸碱盐”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中“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学习主题的重要组成内容。本主题学习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和化肥等,涉及的物质多,物质类别丰富,物质间的反应多。是整个初中化合物的集大成者,考验学生对物质多样性的理解和转化。学生对单独的知识点能听懂,但解决问题的时候却无从下手。以“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为背景,选取农药残留的情境,在“发现农残”“分析农残”“解决农残”思路的指导和“配制波尔多液”“果蔬洗盐”等情境任务的驱动下,设计教学活动,经历“蓝色农残是什么”——探究酸碱盐性质及其用途;“波尔多液如何配制”——探究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其他农残如何处理”——掌握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最终让学生从辩证的角度看待农药的使用,使本节课的核心知识与农药残留情境进行巧妙融合,将已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后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让学生领会生活即化学,能用化学的视角认识、研究身边的物质,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设计与核心知识、教学情境相匹配的微项目活动
本节课以“探究农药残留”为微项目主题,从微项目活动以农残的产生为切入点,让学生利用化学视角猜测农残的可能成分,结合波尔多液的配制、工业生产、农残测定、农残处理,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不同层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产生化学服务生活的责任感。核心知识方面以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的转化;氧化铜、硫酸铜的转化;碱的通性等串起初中常见化合物间的转化,形成物质转化网络图,让学生能以探究的方式对物质进行检验、提纯、除杂等。微项目活动和核心知识高度匹配,完成项目的同时,对核心知识进行结构化梳理,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如图2)
三、设置与微项目活动深刻交融的系列问题,课堂重点为问题解决过程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素养导向,将核心素养理解为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成为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共识性观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通俗地讲就是培养学生想做事、能做事、做好事,即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将核心知识的学习转化为问题解决。本节课将农药残留的相关要素有效整合,从化学学科视角设置了13个与课堂活动相关的系列化问题(见表1)。这些问题通过流畅且有梯度的问题串,体现思维的深度并兼顾真实性、开放性。
其中“配制波尔多液活动”设置7个问题,这些问题与情境高度融合,指向物质性质与转化、物质的保存、物质的检验、物质的除杂等学科核心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的渴望。新问题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通过解决递进分层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学习信心,鼓励学生多种途径解决问题。
四、制订以核心知识生成和应用为侧重点的评价,兼顾整体学生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成为课堂的难题。课堂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指导,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可以兼顾全体学生。(见表2)
本节课通过波尔多液的配制过程,复习常见酸、碱、盐之间的转化,诊断并提高学生对物质及其转化思路的认识水平。通过对波尔多液的性质、用途、配制、保存、农残处理等相关问题的讨论,学生能诊断并提高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物质的思路的结构化水平。通过对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等相关物质的实验探究,学生能诊断并提高实验探究的能力。通过定性、定量对农残的探究,学生能诊断并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五、微项目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以学生素养提升为中心,基于课标中酸碱盐的核心知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选取农残为情境,以化学视角提出有挑战性的现实问题。通过任务驱动、实践探究、解决问题,构建酸碱盐物质转化图,用物质的性质解决物质的用途、存放等问题,形成化学观念。本节课研究切入点合适,问题驱动性较强,能带领学生完成整个微项目式复习;研究跨度小,紧紧围绕酸碱盐的核心知识,与学生认知能力相符;研究时间短,利于课时内完成任务。教师开展微项目式学习,能够丰富复习课模式,激活课堂活力,提升复习课教学效果,发挥育人作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各有发展。
六、开展微项目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1.微项目式学习复习课,区别于传统复习课的知识点梳理,能够实现对酸碱盐知识点的有效整合。教学聚焦于农残,彰显于常见酸碱盐知识点,学生思考、推理、探究、重建,构建酸碱盐知识网络图;形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农残的形成、检测、处理有可行性操作性;实现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转变。
2.微项目式复习课,选取学生熟悉又陌生的波尔多液。熟悉是经常在习题上见到,陌生是从名字到用途都离学生很远。教师搭建合适的梯度开展教学,从身边的葱入手,结合波尔多液的配制,到农残的处理,微项目内容真实复杂、有挑战性、贴近社会生活、承载着化学核心知识,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又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在完成微项目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化学与社会、生活、科技紧密相连,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能认识农残、不盲目、不恐慌、知道判断方法和处理方式,学有所用,真正体现化学课的育人价值。
3.本节课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再建构,对知识进行迁移并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知道波尔多液、果蔬洗盐,还深知农残来源、农残处理原则、果蔬洗盐有没虚假宣传,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审视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本节课微项目教学设计跨度小、用时短,能与课堂相匹配,完全可以和实际教学内容相整合,能在课时教学中完成,可以作为微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设计样本。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山腰盐场美发中学)
编辑:赵文静
新课程·上旬2024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