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体验式课堂的构建

2024-09-03 00:00柳生元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7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学习体验感,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等一系列活动过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体验式教学十分贴合新课改理念,既可以使学生经历新知的获得过程,也可以强化学生获得新知时的心理体验。初中阶段,学生对数学抽象性的理解较为困难。教师可基于体验式课堂理论构建初中数学体验式课堂,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亲历数学新知生成过程,激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以北师大版“图形的全等”一课为例,设计教学活动,丰富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以及学习体验。

一、教学过程

▲任务一:以情境引入新课

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学习情境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积极作用。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入课程主题,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知识。教师需基于学生学情,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出示已经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包含多组全等的实物图形、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鼓励学生总结特征。

教师提问:(1)哪几组实物、几何图形是一模一样的?

(2)这些实物、几何图形能不能完全重合?

(3)这几组实物、几何图形的共性是什么?

学生:实物图形中有国旗、奥运会标志;几何图形中有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学生:几组图形能完全重合。

学生:这些图形存在的共性特征为完全重合。

教师:同学们,想一下,在生活中,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图形?

学生:有,我家瓷砖的图形都是一模一样的。

学生:个人名片、同一张底片的相片。

教师:是啊,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本节课的要学习的内容,即图形的全等。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开放的课堂环境,能够让学生亲身经历,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一系列操作感知本节课内容,即图形的全等。在学习中,学生能够自主探索,感受、分析初中数学元素,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形成清晰的认知。整个课程导入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上的体验联系生活经验,从生活中找出例子,对全等图形形成感性认知,为下一环节总结图形全等的定义、条件奠定基础。)

▲任务二:找不同,归纳全等图形性质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数学概念,理解数学知识本质。为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教师可设置例题加以巩固,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特点,学生应将抽象性数学内容转为具象性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尤其是数学概念、晦涩难懂的数学语言。如在“图形的全等”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全等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图形、推理图形全等的条件,并加以总结。

教师:同学们,仔细想一下,如何分辨图形是否为全等图形呢?

学生:凭感觉区分。

学生:肉眼看两个图形是否能够重合。

学生:看图形的边、角是不是都相等。

学生:利用尺子进行测量,测量三角形的三个角、三条边。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图形的分辨多从自己的感觉出发,但是你们能够完全相信自己的感觉吗?我们现在从图形本身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从图形的形状辨析。

教师:除了从图形的形状辨析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呢?

学生:还有图形的大小。

教师并未肯定学生的回答,也未否定学生的回答。出示三组图形(如图1)。

教师:这是依据两位同学说的大小、形状性质画的三组图。这三组图形是不是都是全等图形?

学生:第一组图形虽然形状一样,但大小不同,不是全等图形。

学生:第二组图形虽然大小一样,但形状不同,也不是全等图形。

学生:第三组图形无论是形状还是大小,都是一样的,是全等图形。

教师归纳总结全等图形的性质(板书):

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设计意图:在课堂活动中,学生逐步探索、总结全等图形的性质。从模棱两可的感觉到从图形本身总结性质,整个过程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而对全等的概念有更加清晰的理解。)

▲任务三:探索全等三角形

基于对图形全等性质、概念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概念。即利用已有知识、自身生活经验详尽分析问题,并通过想象对问题形成初步认知,以此作为依据,归纳总结相关数学知识。教师并未直接明确已经得到的数学理论知识点,而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从数学课堂中感知数学知识,增强了学生对数学课堂的体验感。

教师:同学们,谁能来说一下全等三角形的含义?

学生: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出示教材图4-23。

教师:谁来说一下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学生: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有三个,即A对应D,B对应E,C对应F。

学生: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也有三个,即AB边对应DE边,BC边对应EF边,AC边对应DF边。

学生:全等三角形对应角也有三个,即∠A对应∠D,∠B对应∠E,∠C对应∠F。

教师利用Flash制作三角形平移、重合的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全等三角形概念,并将全等三角形表示方法板书:△ABC≌△DEF。

教师: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随堂小测验。

测验题:如图2,找出图中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明确对应边和对应角存在共性特征。

解:

对应边:_____和_____、_____和_____、_____和_____。

对应角:_____和_____、_____和_____、_____和_____。

(设计意图:让学生扎实掌握全等三角形性质,利用随堂小测验让学生完成测验,进一步明确对三角形全等的认识。)

▲任务四:自主探究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

在“图形的全等”体验式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可基于以往知识,结合新知,独立自主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同学们,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那我们该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呢?

学生由此产生思考,利用尺子、量角器等工具测量两组三角形,鼓励学生实操,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学生:我利用尺子测量了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两个三角形三条边长相等,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即三边相等为一种判定方法。

学生:我利用量角器测量了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两个三角形三个角相等,可以将两个三角形判定为全等三角形。

学生:我利用尺子、量角器分别测量了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这两条边的夹角,由此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

学生:我也是利用量角器、尺子分别测量了两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这两个角夹的一边,由此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

学生:利用量角器、尺子分别测量了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以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由此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

教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判定方法?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了。

教师:同学们说了五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五种判定方法进行验证。

……

学生:经过我们小组验证,五种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中有一种判定方法不严谨,就是将两个三角形三个角测量值相等作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教师:那你们小组来说一下,这种判定方法为什么不严谨?

学生: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但是边长不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就不是全等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含义相悖,即形状相同、大小不等。

教师:是的,其余四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完全经得住验证。

出示板书:SSS(三边相等)、SAS(两边夹一角相等)、ASA(两角夹一边相等)和AAS(角角边相等)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课堂上的体验感,不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任务五:全等三角形特殊线性质探究

教师:在三角形中,还有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等特殊线。前面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那关于这三种特殊线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我在全等三角形中画出了三角形的高,由于高是对应边的垂直线段,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三角形的高线也是相等的。

学生:我在全等三角形中画出了中线,由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一半(边中点)到顶点的距离也是相等的。

学生:在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相等,而角平分线是将对应角平分为两个相等部分的线段,所以角平分线也相等。

教师:经过同学们的分享,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的高线、对应边的中线以及对应角的平分线等特殊线均相等。

(设计意图:利用分析问题、梳理要点、想象验证、归纳总结等一系列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要点,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任务六:作业布置,巩固练习

作业一:总结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再说一下你有什么新认识。

作业二:习题4.5第1~6题。

二、小结

体验式课堂的构建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本节课中,教师全程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探索,以独立自主、小组合作等形式展开探究,既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并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不急于批评、评价,而是肯定学生的想法,并在发现学生错误观点后,引导学生探究正确观点,促使学生纠正自身错误观念,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单位:永登县第八中学)

编辑: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