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实践

2024-09-03 00:00王泽文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7期

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以及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物理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遵循新课标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学生为本设计教学活动,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材分析

“分子热运动”是初三中比较难的一节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要深挖教材,并结合分子的组成,找到“分子热运动”的抓手,再充分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让学生了解无规则运动的特点,以及扩散现象。再对分子热运动进行讲解,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促使学生深入、真正、全面地理解难点、悟透难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基本上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培养学生的物理观。

2.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没有规则、没有规律的运动,并通过实验知道扩散现象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有关系。

3.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知道分子间既存在一定的斥力,又存在一定的引力。

4.通过物理方面有趣的故事与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对物理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观与爱国精神。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一切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四、教学难点

首先是分子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力。其次,从直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推测无法感知与亲历的事情,培养学生的物理观;最后,让学生学会用分子热运动来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好奇

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也有人说,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由同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分子组成的物质叫作混合物。

师:我们能用眼睛看见原子和分子吗?

生:原子和分子都非常小,我们用肉眼是无法直接看到的。比如,我们生活中一直有微小的灰尘在活动,但是我们看不到。

师:谁能说说微尘物和花香的区别?

生(陷入沉思):微尘物有分子,多了能看到,而花香是一种气体,看不到、摸不着,只能闻到。

(教师不评判学生的答案,而是拿出在课前准备好的花露水和一个小杯,倒一些花露水在杯子里,然后把杯子遮住,端着它在学生中走过)

师:同学们猜猜我手里拿着什么?

生1:有一股香味。

生2:是花露水的味道。

(花露水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学生比较熟悉,容易判断出来,所以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对,但是你们发现了吗,这个花露水的香味,是前排的学生先闻到,后面的学生后闻到。所以说,我们都能闻到香味,但不是同时闻到的,这是什么现象,同学们想过吗?还有花露水的香味从杯子里传出来,香味为什么会迅速传开?下面我们进入新课——“分子热运动”,解开这个谜底。

(设计意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趣、有效的导入对课堂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像物理这种抽象、深奥的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导入,直接把学生引入新课,不但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还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先用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对新知产生好奇,带着探究的意识去深入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的教学效果。)

(二)以问激思,深入理解

师: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空气中的分子之多,是无法计算的。如1立方厘米空气中的分子,如果用每秒计算1010次的计算机计数也需要80年。

生:那么,我们空气中有多少分子?

(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听教师讲授,深刻体会物质中分子的数量之大。)

(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如图1)

师:同学们请看,经过物理实验,我们知道二氧化氮的密度是远大于空气的,它又是怎么进入上面的瓶子中的?

(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气体的扩散现象”。)

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气体的扩散现象”,并与同桌、前后左右的同学展开交流、讨论,使他们总结出分子在运动着,空气分子与二氧化氮分子看似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了对方的瓶子,其实这是分子总是在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师:同学们可以结合气体的扩散现象,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扩散现象。

生1:桂花的香气;客厅闻到的饭香味;爸爸抽烟的味道。

生2:还有黑墨水滴入清水中,整个容器中的水都会变成黑色;我们在公交车上闻到的香水味;我们去医院闻到的消毒水的味道;长时间堆放的食物发霉的味道等。

师:同学们发现了生活中这么多流动的分子,那固体分子会不会通过一定的运动到其他固体中呢?

(学生思考交流后,给出了答案。)

生:固体分子是会运动到其他固体中的。

(设计意图:问题的不断导引,不但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不会偏离课堂内容,更能让学生不断思考,深度学习,触碰知识内核,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三)动手实验,体验过程

教师为学生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思考。在两杯水中(一杯热水,一杯凉水)中分别装等量的水,然后用滴管在每杯水中滴入等量的一滴蓝墨水。

师:同学们,在墨水滴入杯中的同时你观察到了什么?两杯水中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它们说明了什么?(如图2)

(学生仔细观察热水和冷水中墨水的不同扩散现象,然后给出理解。)

生:老师,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时候,水的温度越高分子扩散得越快,水的温度越低,分子扩散得越慢。

师:回答正确。这充分说明,物质的分子无时无刻不在做着无规则的运动。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张思维导图,我们总结一下“分子热运动”的知识点。这张思维导图涵盖了“分子热运动”的主要知识点,同学们结合内容,梳理课堂知识的同时,也为一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如图3)

(设计意图:实验教学比较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再加上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能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能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

六、课后练习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结合讲授、讨论、实验等,学习了“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消化和巩固知识,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

1.(选择题)以下现象能解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观点的是( )

A.夏天,玉兰飘香 B.春天,柳絮飞舞

C.冬天,瑞雪飘飘 D.秋天,落叶纷飞

生:应该是A。因为夏天的花香有自发地无规则运动的特征。

2.(填空)“扩散现象”既可以在 间发生,也可以在 中发生,还可以在 中发生;“墙内开花墙外香”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有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它们的大小是由分子之间的距离来决定的。那么,请问同学们固体、液体,还有气体的分子间距有什么不同呢?(完成表1)

填空题对于学生来说有引导的作用,学生看到问题,经过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了答案,从而使学生从学与练两方面有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巩固了课堂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堂对所学知识的检验与总结,能及时发现学习中问题的同时,还能在课堂上将问题及时解决,让学习不留遗憾。)

(作者单位:甘肃省清水县松树镇中学)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