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乐韵互动互通

2024-09-03 00:00:00臧婷
人民音乐 2024年8期

由莫斯科音乐学院与俄罗斯音乐联盟携手举办的“中国音乐文化与俄罗斯” 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23 年9 月25 日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正式开启。这一会议是中俄两国文化深度交流与融合的见证,标志着两国在音乐文化领域的合作掀开了新的篇章。

一、共创:中俄学术平台的搭建与筹措

莫斯科音乐学院与中国音乐教育机构及音乐家之间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自20 世纪起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与合作基础。这种长期稳定的交流机制,为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此次活动由俄籍华裔作曲家、俄罗斯联邦功勋艺术家左贞观先生发起。左贞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俄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因而使本次会议得到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尤其是学院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康斯坦丁·弗拉基米罗维奇·泽金及其学术委员会的鼎力相助, 使得这一构想得以迅速落实。在筹备过程中,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封立涛、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杨燕迪、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黄晓和等中方代表积极参与,使会议得以成功举办。

本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球四个国家的48 名学者参与。会议共收到六十多份参会申请,与会人员不仅包括中俄两国的知名学者,还有来自越南等国的音乐学者,他们带着对中国音乐文化与俄罗斯音乐文化交流的深刻理解汇聚一堂,展现了国际学术界对这一议题的广泛关注与浓厚兴趣。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中,学者们围绕“俄罗斯国内研究中国音乐文化的困境”“20—21 世纪中国对俄罗斯- 苏联音乐的研究”“俄罗斯音乐家为当代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中国学生在俄罗斯音乐类院校学习的困境”以及“20—21 世纪中俄音乐文化交流”等五个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二、对话:中俄音乐文化的互视与互动

开幕式上,泽金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强调, 俄罗斯音乐家对中国文化的学术兴趣由来已久,这种兴趣在当代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高度评价了中国作曲家的最新创作成果, 认为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世界音乐宝库, 也为俄罗斯音乐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研究资源。

杨燕迪教授在致辞中(线上)表达了对主办方的诚挚感谢,并对为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俄罗斯音乐家致以崇高的敬意。他指出,中俄两国在音乐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源远流长,中国音乐家在俄罗斯这片文化沃土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同时也将中国灿烂的民族音乐及当代音乐成就推介到俄罗斯, 促进了两国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杨燕迪表示,中俄音乐的多次交流不仅是文化上的碰撞,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一平台,为日后中俄深化友谊、共创辉煌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共设三场专题报告会,以不同学科、不同研究视角着眼中俄音乐交流的诸个方面。第一场:探讨俄罗斯和苏联音乐、音乐家在中国现代音乐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第二场:分析俄罗斯和苏联作曲家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形象,揭示跨文化交流的独特视角。第三场:聚焦两国在音乐文化和创作领域的互研,特别是跨文化或风格交流的问题。会议内容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种创新的交流模式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无法亲临现场的学者也能参与讨论。

首场研讨会由远程连线的黄晓和教授主讲,黄教授深情回顾了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学习经历,他认为俄罗斯及苏联音乐艺术的卓越成就离不开国家深厚的历史积淀。同时,他还强调俄罗斯音乐不仅为西方音乐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中国当代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

下诺夫哥罗德音乐学院曲娃博士的《普罗科菲耶夫与中国20 世纪音乐艺术的交织》、哈尔滨音乐学院李然教授(线上)的《红旗歌舞团中国巡演:实践轨迹与深远影响》等发言,从多国家、多领域、多维度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俄罗斯与苏联的音乐创作、教育教学情况的演进历史及其两国音乐家如何在交流互动中塑造中国当代音乐风格的实践案例。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黄杰华教授的报告揭开了苏联著名音乐史学家阿列克谢·康定斯基在华活动的史实及其对中国音乐史教育体系的贡献。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郑丽莎副教授(线上) 分享了2015 至2019 年间莫斯科音乐学院教师在华的教学足迹。沈阳音乐学院周磊教授(线上)回顾了该校与俄罗斯音乐界在“第一次浪潮”与“第二次浪潮”两个关键时期的合作历程。

除历史追溯外, 针对中俄文化交互的具体合作实践同样值得深入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张晖教授(线上)的报告,细致剖析了俄罗斯视唱练耳学派如何多维度影响并构建了上海音乐学院的课程体系, 同时展望了该领域在中国音乐院校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场专题研讨会以左贞观的《俄罗斯与苏联音乐中的中国文化元素演变》为开篇,引领听众深入探索一个独特的文化交融现象: 自19 世纪中叶以来,俄罗斯作曲家如何将“中国元素”作为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左贞观指出,100 年间中国文化在俄罗斯及苏联音乐作品中的呈现方式经历了显著的变化。20 世纪初,受东方浪漫风潮的影响,俄罗斯音乐家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入学习,并将其融入作品中;20 世纪下半叶,以杰尼索夫、斯维里多夫和西杰利尼科夫为代表的作曲家超越了“异国情调”追求,转向深入挖掘中国文化中的深层意象,体察跨越国界的文化共通性。

来自下诺夫哥罗德音乐学院梅德韦杰娃、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的盛聪、上海音乐学院的肖海燕、中央音乐学院的王一涵和王音博等学者(均为线上),分别就居伊、齐尔品、阿隆·阿甫夏洛穆夫等作曲家的作品中“中国主题”的多样表达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喀山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家马克雷金则对20世纪俄罗斯作曲家如何创造性地运用中国调式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分析。

此外, 会议还特别设立了一组专门讨论左贞观个人作品的研讨环节。作为中俄音乐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他的研究广泛涉及两国民族音乐及文化传统的交融,这些研究成果深刻体现在其创作之中。帕维尔·图拉耶夫教授以其对左贞观音乐作品的深入研究为基础,深入剖析了作曲家独特的创作路径,揭示了其作品中东西方音乐元素的和谐对话, 以及中国古代哲学智慧与西方作曲技巧的巧妙融合, 为听众呈现了一幅幅跨越时空的音乐文化交流图景。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臧婷的《全球视野下的俄罗斯复调音乐》报告,拓宽了与会者的国际视野,揭示了俄罗斯复调音乐的世界地位。在“俄罗斯和苏联音乐在中国现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 专题中,学者们通过历史资料和案例分析,阐述了俄罗斯及苏联音乐对中国现代音乐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第三场报告会则聚焦俄罗斯与中国学者对彼此音乐的研究。其中,俄罗斯国家艺术研究院、莫斯科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家叶西波娃教授的报告尤为重要。叶西波娃认为,当今世界的整体局势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俄罗斯学者对中国音乐研究的拓展和深入。她从自身研究经验出发,强调理解中国音乐首先应当理解中国文化,而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研究首先应该基于对全人类文化记忆和音乐成果的保留。她指出,“中国音乐研究”这一议题在艺术学、民族音乐学、教育学、语言学、历史学等一众学科中都已成为热点,因此对中国音乐的系统化掌握和话语体系概括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阐述当代俄罗斯学界的中国音乐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时,叶西波娃不仅详尽阐述了主要的研究学派及中国音乐研究的核心关键词汇, 还指出了俄罗斯高等教育体系中,教师在推广中国音乐文化课程时所遭遇的一系列挑战与难题。这些问题与困境涉及到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适应、文化差异的跨越以及资源获取的局限性等多个层面,这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并逐步完善、解决。

中国学者的汇报则聚焦于俄罗斯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作曲技法与音乐分析、俄罗斯音乐的高校教学等议题。双方学者整理了中俄音乐互研文献的成果, 并强调政治经济关系对学术交流的促进,两国学者的研究互为补充,共同推动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研讨会期间还举办了左贞观新著《中国音乐文化概论》的发布会与研讨会。该书由圣彼得堡作曲家出版社于2023 年9 月发行, 填补了俄罗斯中国音乐文化专题著作的空白。扎杰拉茨基教授在会上详尽介绍了书籍内容,并期待其成为多卷本系列的开端。叶西波娃教授回顾了百年来俄罗斯出版的三部相关著作,强调该书的问世是音乐界与汉学界的“重大事件”。左贞观在发布会上表达了对同仁支持的感激之情,他坦言创作此书并非纯粹音乐学家的视角,而是源自个人对中华文化的深情厚谊与创作灵感的需求。

三、践行:中俄音乐交流的合作与实践

9 月26 日晚,“中国音乐:传统与现代”音乐会在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厅拉开帷幕。这场音乐会是本次大型会议的音乐实践部分,亦是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的桥梁,它以独特的方式,将中国传统音乐的深邃意境与现代音乐的创新活力完美融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

上半场是中国传统器乐专场,琵琶以其独有的清脆与悠扬, 率先奏响了这场音乐盛宴的序曲;古琴的淡雅之音缓缓响起,二胡随后深情加入,而埙的古朴之色则以其特有的沧桑感为这场传统音乐的展示画上了点睛之笔,听者仿佛置身于远古的祭仪之中,感受着古老的文化力量。

随着上半场的圆满落幕,音乐会进入更加令人期待的下半场———现代中国新音乐的探索与展示。此环节,不仅跨越了时间的界限,更跨越了文化的界限,将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中国及华裔作曲家的音乐作品汇聚一堂。王西麟的《弦乐四重奏》与左贞观的室内乐《汉宫秋月》,分别展现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语境下的新生命;中生代作曲家秦文琛的室内乐《太阳的影子》则融合了东西方音乐的精髓,创造出既具民族特色又不失国际视野的音乐作品;新生代作曲家臧婷的室内乐《丝路之光》,则以敏锐的感知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为中国新音乐注入了更多活力与可能性。同时,莫斯科音乐学院音乐文化中心的师生们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的加入不仅为这场音乐会增添了国际化的色彩,更促进了中俄两国音乐文化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最终,“中国音乐:传统与现代”的专场音乐会圆满落幕。它既是一场视听上的享受,更是对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发展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音乐文化交流的无限憧憬。

结语

此次“中国音乐文化与俄罗斯”国际学术盛会的召开,不仅架设起两国音乐界学者与艺术家间学术交流与艺术碰撞的桥梁,促进了音乐文化的跨国界传播与融合,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双方在音乐文化传承、音乐教育创新等领域携手并进、深化合作的热切期望。这标志着俄罗斯在音乐学术界首次迎来如此规模宏大、层次高端的国际盛会,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本次研讨会为未来中俄双方在音乐领域的合作与探索铺设了希望的道路,两国学者表达了将双方音乐交流“常态化”的强烈意愿,并坚信中俄在音乐研究领域的合作基石将持续巩固并拓展维度。我们相信在中俄音乐家的共同努力下,两国文化交流互动、相互支持会愈发紧密,并将促进音乐艺术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