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习作单元,训练习作能力

2024-09-02 00:00张基煜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9期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外显,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依托小学语文习作单元开展针对性的教育与引领,可以训练学生习作能力,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本文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奇妙的想象”习作教学为例,探究如何依托习作单元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以读促写

阅读能够在学生习作中起到促进作用,这意味着习作教学应落实以读促写。习作单元中有诸多优秀阅读文本与习作例文做支撑,可以促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丰富的习作知识,训练习作能力。

(一)精读课文,感受想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围绕“想象”展开,通过精读课文,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对想象的描写,感受到想象的魅力。“奇妙的想象”习作教学,自然要以课文内容为依托,使学生在积累习作素材的同时提升习作能力。

在“奇妙的想象”习作单元教学中,为引领学生的想象,促进习作训练效果的提升,教师应立足单元课文内容,带领学生感受想象。于是,在开展习作训练之前,我决定先带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提出以下问题:

1.《宇宙的另一边》创造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2.《我变成了一棵树》中,“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了什么?

3.你更喜欢哪一篇课文,对哪一部分内容印象深刻,为什么?

依托问题,学生首先能够主动进行课文内容的再次阅读,回顾课文中所充斥的想象力,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看到两篇课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进入不同的世界之中。同时,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也会将两篇课文结合到一起。比如,大家在阅读两篇课文后,就有人表示:“我更喜欢《我变成了一棵树》,因为变成了树,所以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并且还想到了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果然是妈妈。”也有学生表示:“如果我变成了一棵树,应该也会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吧!”在听到学生表达这样的感受后,我抓住这一习作“关键点”,让学生结合课文以及自己对树的认识,写一篇小短文,讲一讲自己变成树之后,可能会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依托课文开展针对性的习作训练,使学生在充分感受想象的同时,也得到了想象力方面的训练,使习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交流例文,激活想象

例文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学生习作训练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可安排学生对例文进行交流,有效激活学生的想象力,继而引领学生参与到对“奇妙的想象”这一习作主题的练习中。

“奇妙的想象”习作中,教材提供了两篇优秀的习作例文,分别是《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对例文的阅读,能够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在具体教学中,我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提出阅读要求:

1.阅读《一支铅笔的梦想》,总结例文中这只铅笔的梦想。

2.阅读《尾巴它有一只猫》,思考:猫有尾巴,尾巴怎么能有一只猫呢?

围绕以上阅读要求,学生可以边阅读、边思考、边总结,跟着例文中的想象去了解例文的内容。在学生阅读完之后,我邀请不同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有学生说道:“铅笔的梦想很多,它变成了豆角,变成了丝瓜,变成了船篙,变成了木筏……”我接着追问:“那你觉得铅笔这些梦想跟它自己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学生想了想,表示:“这些都跟铅笔一样,又细又长。”待学生回答后,我表示:“你真是个聪明又会思考的孩子!”就这样,我一边邀请学生分享,一边与学生互动,使学生一步步了解到例文中丰富的想象力,沉浸于想象中。为进一步激活学生想象,引领学生将这种想象的欲望融入习作当中,我安排了一项习作仿写任务——

仿照《一支铅笔的梦想》这篇例文的习作形式,写一个片段。铅笔的主人公可以换成橡皮、彩笔、书本、书包等。与此同时,我强调:“大家在写之前,一定要观察它们的特点,然后再站在它们的角度想一想,它们会有怎样的梦想?”仿写任务的安排和针对性引领,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更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习作训练的过程中,受到优秀例文的影响,仿写出能够体现自己特点且想象力丰富的短文。

二、指导练习

习作训练是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关键。为提高习作训练效果,教师需针对性落实学生习作练习指导工作,促进学生有效练习。

(一)明确题目,大胆想象

围绕“奇妙的想象”这一主题展开探究的阶段,教师可以先引领学生明确自己要写的题目和方向,再指导学生大胆想象,找到习作的关键点。考虑到学生间存在差异,教师在习作指导上也应做到因材施教,使习作指导更具针对性,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效果。

为进一步引领学生理解想象的奇妙,并参与到对“奇妙的想象”这一习作的实践中,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奇妙的想象”这一习作主题,然后以自我推荐和点名两种形式邀请学生依托课文和例文,表达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看法。这时,便有学生表示:“想象很奇妙,因为想象的时候,什么事情都可以发生。”也有学生表示:“怎么想象都是正确的。”还有学生表示:“我有好多想象!”经过此次表达分享的过程,学生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到想象上。在学生将自身置于这一情境中后,我表示:“看来大家的想象力都非常丰富,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尝试着把自己的想象写出来好不好?”说完后,PPT呈现问题:

1.无聊的时候,你总会想些什么?

2.动物会说话了怎么办?你变成了别的东西怎么办?未来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3.如果让你写一篇“想象”的作文,你会写什么?确定一下自己的题目吧!

以上问题能达到引领学生想象的目的,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习作的方向。确定好题目之后,我便开始引领和指导学生围绕题目进行想象,初步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这时,我以自己确定的“未来的世界”这一题目举例告诉大家:“老师要写的是未来的世界,所以想象了一下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我觉得未来的汽车会飞在天上,未来的高楼大厦建在地下,未来的土地全是漂亮的花草和自由的小动物们。”通过我的描述,学生也开始围绕自己的题目大胆想象。有学生表示:“我要写的题目是‘我家的猫说话了’,我想象如果它会说话,一定会跟我讲自己喜欢的猫粮是什么,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猫窝,还会在生气的时候追着我喊叫。”就这样,大家接连分享自己的想法,搭建了想象力极为丰富的“舞台”。

(二)明晰结构,理清思路

习作练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先明晰结构,理清思路,也就是先考虑好要怎样写,然后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习作前的工作,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质量地推进习作落地,在习作训练中提高习作能力。

在学生确定了习作的题目后,接着就是指导大家将这些想象转化为可以读的文字,并且要确保学生写清楚、写明白。所以,我决定让大家先绘制一张思维导图,把自己要写的内容整理出来。于是,我提出一些具体的习作思考步骤:

1.你要写什么内容?把它们列出来。

2.你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3.想一想你要怎么开头,怎么结尾?

沿着这样的思路,学生能够抽丝剥茧、明晰结构、理清思路,继而使习作一气呵成。当然,这个过程,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我会一边强调这些步骤,一边在巡视中落实针对性教育指导工作。比如,有个学生围绕“我变成了一朵云”的题目,在纸上写写画画,虽然写了很多东西,但非常散,显然是不明白该怎么写。于是,我便指导他:“你先跟老师说一说你变成云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便告诉我:“我会飘啊飘,跟不同的事物交流。”我接着引导:“这些东西会是什么呢?你又要跟它们交流什么?”他想了想,告诉我:“会跟小鸟交流,问它总是飞着累不累。”我继续追问:“那小鸟可能说什么?”就这样,经过你一言我一语的过程,学生也慢慢捋顺了自己要写的故事,并用思维导图表现出来,这就为学生的习作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自主习作

习作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需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为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习作的机会,使学生从自身认知和特点出发,展开有效的习作训练,提高习作水平。

(一)自由习作,创编故事

习作能力的培养,需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自由习作的机会,引领学生进行故事的创编。在“奇妙的想象”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从“想象”出发,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由习作的机会。

从“确定题目”到“明晰结构、理清思路”,大家知道了自己想写的内容,并进入随时可以写的状态中。于是,在具体展开习作的阶段,我让大家在习作中大胆将自己想象的内容写出来,创编出有意思的故事。这一阶段的习作,强调自主性,也就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所想的内容去写,也可以对先前所确定的思路进行修改。这样的方式可以避免学生进行程序化的习作,而是认识到就算已经确定好的内容,也可以在习作中修改和完善,也就是习作过程一定要灵活。这样的安排,既是尊重学生主体性的表现,也是给予学生最大习作自由的体现,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到最大。在大家写完后,我特意进行了一次调查。首先,我让习作中出现变化的学生举手示意,这时班里有一半的学生举起了手。然后,我邀请学生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于是,便有学生表示:“我当时写着写着就想到了,觉得那样写更好。”最后,我对此行为表示肯定:“老师很鼓励大家跟着自己的想法走,但是一定不要偏离题目!”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创编了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

(二)分享交流,互学互赏

自主习作训练阶段,教师除了要引领学生展开自由习作之外,也要为大家提供分享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间的互学互赏,进而有效提高习作训练的效果。在“奇妙的想象”习作训练中,教师可积极开展分享交流会,提出有关习作的话题,引领学生展开针对性训练。

在学生经历了自由创编故事的过程后,一篇篇优秀的习作便新鲜出炉。为了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小作文,并受到他人作文中想象力的影响,我决定在最后阶段开展一场分享交流会。在分享讨论会上,我问道:“谁先来分享自己的作文?”这时,一位积极性较强的学生快速举起了手,然后告诉大家自己的题目是什么,写了什么内容。而我则要求他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内容。随后,我便问道:“还有没有题目差不多的同学呢?”这时候,便有学生小心翼翼举起手,我立刻叫了他的名字,让他也按照同样的方式去分享。在邀请不同学生分享后,我接着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让大家一起交流,这就确保了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并经历一个互学互赏的过程。最后,我让各个小组选出自己小组中写得最好的人,并让这些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习作过程和感受,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还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综上所述,习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依托单元习作,展开习作训练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习作体验,提升习作教学效果。因此,为提升学生在习作中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教师应挖掘习作的特点,引领学生展开针对性的习作训练,使学生有效内化知识。

(作者单位:三明市沙县区翠绿小学)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