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依托小学语文教材,立足语文关键能力,以提高课后服务为落脚点,尝试构建小学“主题‘说、读、做、写’四项式”课后素养作业新体系。为与此相适应,创设有学校特色的作业与评价体系,将原先以学科知识为主的传统作业调整为五育并举的素养作业结构,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笔者尝试以课后托管为落脚点,结合语文课程特点,开发小学“主题四项式”课后素养作业新样态,建构有学校特色的作业与作业评价体系,让课后素养作业真正促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基点:课后素养作业“托管”化
基于对“课标”精神的践行和人才培养的目的,笔者依托小学语文教材,尝试建构并实施了“主题四项式”作业体系。“主题”,是根据教材的实践主题(一学期八个主题课后素养作业);“四项”,是指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同主题下的“说、读、做、写”实践性活动,逐级递增训练语文关键能力。
我们尝试借助作业体系(如图1)的建构与实践,尝试从以下四大层面进行突破。
学生层面:通过趣味性与有效性兼具的多主题课外阅读与语文实践探索,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课堂层面:基于小学生语文关键能力发展梯度,有的放矢地探索“主题四项式”模式,避免机械性作业,做到册册有语文素养目标、次次能训练语文关键能力。教师层面:不断学习素养作业设计的理论知识,不断探索语文课后素养作业设计的新样式,在实践中逐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学校层面:构建有趣的“课后素养作业体系”、有效的“课后素养作业评价体系”,在实践中“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
二、构建:“主题四项式”作业样态
(一)基于教材编排,确定素养作业单元主题
小学语文教材双线组元的特点突出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使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目标指向更加明确。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的主要方式。
以三年级上册为例,我们依据教材的单元人文主题:(1)学校生活。(2)金秋时节。(3)童话世界。(4)策略单元:预测。(5)习作单元:观察。(6)祖国山河。(7)我与自然。(8)美好品质。设置了一学期素养作业的主题:(1)校园,成长的摇篮。(2)来一场寻秋之旅。(3)游历童话王国。(4)大胆地预测与猜想。(5)发现生活中的美。(6)诵祖国壮美山河。(7)走进大自然。(8)闪光的品质。
(二)基于学情,优选素养作业样式
四项式作业大致通过两种样式推动学生探求学习内部真理并获取能力。
1.单样式
说。听说是学生形成并发展读写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故事会”“演说家大讲堂”“新闻播报台”“少年说”等成了作业体系中提升学生言说能力的平台。如“少年说”平台,从一二年级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绘本故事、玩具、水果,到三四年级说说旅行见闻、自己最爱读的书,到五六年级的“强国有我主题演讲”“围绕一个观点表达”等。有体系呈阶梯行进的“少年说”言说作业体系,让学生在不同阶梯提升言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
读。各种朗诵会“春天的歌谣”“我是小小朗诵家”等成为学生锻炼的平台。另外,从学生的阅读实际出发,多角度选择阅读书目,制作“阅读地图”,让学生循图而读。阅读的书目随着学生年段的提高,其难度与深度也呈螺旋上升特点。
做。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这成为作业设计的重要板块。表1(见文末)是一位教师设计的单元主题素养作业:查找同题材古诗;搜索现代版“鹳雀楼”图片或视频;现场录制朗诵视频;拍摄风光图;制作手抄报等。
写。在“说、读、做”的基础上,“每日写点”,让三四年级学生每天用几句话记录生活中有趣的、难过的、快乐的事,或写写印象深刻的事物等。而“我来仿写”主题任务,二三年级是仿写课文里的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到了高段,就仿写整篇课文,或者与课文同题异构等。
2.融合式
在“主题四项式”作业体系中,这四项式不是割裂、独立存在的,它们往往相互融合,呈现出复合类型,形成合力。例如表2,我们设计的“一年级上册起始单元课后素养作业”。
(三)基于“学练”空间拓展,实施“216”作业模式
语文教材编排的一个单元一般需要2周的教学时间。根据学校实际,语文教师参与课后服务一周一般有3个课时。基于教材及教学实践安排,我们设定了两(2)周一(1)主题6课时的作业量,安排在托管时间内。在教师的监管和帮助下,学生独立完成或同伴合作完成,并实现自我评价。
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设计“小眼睛 大世界”为主题的6课时作业。
第1、2课时:布置观察任务,“争做水果代言人”;借助观察单,多角度观察水果;记录观察单,尝试分享观察发现;画画水果,写“代言词”。第3、4课时:缤纷世界我来拍(小动物、植物);缤纷世界我来说;缤纷世界我来写。第5、6课时:看球赛,观察场景;画球赛,说精彩瞬间;写球赛,享精彩瞬间。(见表3)
(四)基于四阶协同运作,实现“课外作业课内化”
逐步建立并完善自下而上再转变为从上到下的“学校—学段—班级—学生”四阶协同运作体系,让课外作业“课内化”,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因为是在教师监管着的课后服务时间段完成,学生的完成效率及作业质量大大提高,实现了“有序管理,提质作业”。
学期初,学校根据学期活动安排,有序开展综合性、多学科协作的主题活动。学年段结合教材、语文关键能力梯度,构建每学期“主题四项式”课后素养作业框架。班级成为“说、读、做、写”活动共同体。管理体系的落脚点是学生,评价体系促使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开展自我评价,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另外,学生在与伙伴的合作交流中,学会了与他人共处。
三、实效:作业评价管理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
作业及评价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两者密不可分。课后素养作业设计,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多样态成果展示,激发学生跨学科作业兴趣;二是通过课后素养作业手册关注学生成长;三是通过三级争章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元认知发展。
“主题四项式”课后素养作业的实践探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校作业管理的压力,提高了课后服务水平,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研究和课堂指导中。同时,它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学习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丹霞路小学)
编辑:曾彦慧
新课程·上旬2024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