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思维在寓言故事教学中的应用

2024-09-02 00:00张战霞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9期

辩证思维是学习与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寓言故事,部分教师采用单一直线性思考方式开展教学,使学生对寓言故事中传达的育人内涵理解单一,不够全面。对于一篇寓言故事而言,理解的方向与层面较多,教师并不能直接否定学生的回答。相反,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更利于思维的发展,如《亡羊补牢》,第一个学生回答这一篇寓言故事的中心思想:发现错误了立马弥补也不晚;而另一名学生回答这一篇寓言故事的中心思想:羊已跑了,错误已经造成了,所以我们要防患于未然,避免出现亡羊补牢的情况。这两位学生的回答都是正确的,学生在辩证地思考问题,那么答案便不存在标准,只要思想积极、回答有逻辑、是正能量的,就可以成为正确答案。然而部分教师非要按照教辅资料的标准答案去引导,这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时间、背景、结果这几个方面去思考、去辩证,亡羊补牢是否为时已晚。如此,寓言故事传达的育人内涵才能真正彰显。

一、寓言故事需要辩证思维去多方面解读

关于孔子的一则故事:孔子一日外游,在途中碰到两个小儿。两小儿对于太阳什么时候距离人最近,什么时候距离人最远进行了辩论。一小儿说太阳初升时,太阳如车轱辘般大小,中午则是玉盘大小,说明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另外一个小儿说太阳初升时,人体感受不到热,在中午时感觉异常燥热,说明太阳初升时离人远,正午时离人近。关于这则寓言故事,我们并不能直接否定第二个小儿的道理,除非我们能提出更具实证性的言论。两小儿辩日便是辩证性思维碰撞的过程。一个道理的领悟,需要我们从更多的角度去解释、去剖析,这样才能接近事情的真相。一篇寓言故事,其本身就存在多角度解释。第一个小儿是以丈量度的距离表示,第二个小儿是以体感为距离表示,两者的衡量标准并不是一个体系范畴内的。辩证则是探讨关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结果,寓言故事通常含有深层的寓意和象征,需要通过辩证思维去解读是因为寓言作品往往包含多重意义和观点。辩证思维是处理事物关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强调在分析问题时要全面、统一地看待事物的各个方面,不偏不倚地去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矛盾。

二、《亡羊补牢》课例中如何发挥辩证思维

(一)教材的基本解读——辩证的点

《亡羊补牢》讲述的是一个人养羊,第一晚丢失一只羊,邻居劝诫其补上羊圈的窟窿,但是养羊人却认为,反正羊已经丢失了,补窟窿有什么用,便没有补。当晚又丢失了一只羊,这时养羊人决定补全窟窿,从此后再也没有丢失羊。这则故事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次丢羊。此时养羊人认为,错误已经造成,现在去弥补,已经晚了,因为损失已经造成。

第二阶段:没有补窟窿,第二次丢羊。此时养羊人后悔了,认为应该在昨天补好窟窿,及时止损,这样错误才能被控制。

第三阶段:补好窟窿,再也没丢羊。此时养羊人再也没有丢过羊,引出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虽然错误已经发生,但是积极纠正错误,为时不晚,还能避免错误的继续扩大。

这三个阶段中存在三种不同的心态。而不同心态下,诞生了一个思考点“亡羊补牢,到底为时已晚还是为时不晚”。

(二)如何去发展辩证思维——有趣的形式

在这篇课文的授课过程中,关于直线寓意的理解就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通过整个故事的发展与简单分析,教师可以列举诸多案例来说明亡羊补牢并不晚。但是直线性的理解,并不能完全充分地彰显这篇课文的寓意,教师更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shEPL2mLpZDnotU3xroLWg==考。因此,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亡羊补牢到底为时已晚还是为时不晚”进行单独的提点。关于这两个说法,教师都要进行一次简单的引导:在民间有一句俗话,叫做“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在这个主流思想下,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是却存在一些个别案例。如关于财产、亲人相关的话题,亡羊补牢就显得为时已晚。通过辩证点的剖析,从而引出一场辩论赛。辩论赛就是把学习到的、见识到的、感受到的表达出来、交流出来,探讨这个问题背后的真实道理,并亲身感受从实践中得出的真理,对于学生来说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三、教学过程

通过《亡羊补牢》一文的学习,学生总结的道理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关于这个未晚就是一个论题。学生仔细思考,假若在出现问题后,发现问题并补救到底晚不晚。

基于学科考虑,以下辩论赛设计开展选定的论题为“亡羊补牢,为时是否未晚?”正方辩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反方论点,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一)讨论观点——站队

论题选定后,我先讲解接下来辩论赛的流程和规则,然后在黑板中板书“亡羊补牢,为时到底未晚还是已晚”。并提问:“同学们,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告诉我们及时发现错误并不晚,只要及时补救也能挽回损失。对于这种看法,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蝴蝶效应大家知道吗?一只蝴蝶在很远的海边扑动翅膀,可是却能引发很远地方的狂风海啸。意思就是万物的发生都有必然的联系,哪怕是一个细微的改变,都会影响很多事物原本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说出现了错误,可是这个错误引发的延续效果有可能会朝着更恶劣的方向发展,或许补救就已经晚了。所以,请大家仔细思考这个论点,你们怎么认为的呢?”

有的学生回答:“亡羊补牢,肯定晚了啊,羊都已经跑了,损失已经造成了。”

有的学生回答:“亡羊补牢,还不晚,相比于整圈羊,丢了两只及时发现,修补窟窿,避免了剩下的羊丢失。”

还有的学生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说的就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经过讨论,点明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我在黑板上板书正反双方回答的情况。

然后我继续发言:“经过同学们的回答,现在分为两个阵容,左边:正方为坚持为时未晚论点,右边:反方为坚持为时已晚论点。请坚持自己论点的同学们到各自的阵营中。”

(二)互辩双方搜集资料

组织学生展开内部讨论,正反双方大阵容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讨论,要求每一组的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把辩论的点书写到本子上。

让小组成员选举小组长成为双方的辩论成员。每一个小组的讨论点和思维是不一样的,因此会激发出不同的论点来。

当内部讨论时,我鼓励学生借助历史书籍、新闻报纸等查找相关辩论证据。同时我打开教室内的电脑,帮助小组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对自己的论点进行搜索,让学生充分利用周边的资源,尽可能地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论据储备。

(三)活动过程

规则:首先由正方进行辩论,基于正方的发言,反方出示论据进行反驳。正反双方都有一次暂停特权,以便于讨论如何还击辩方。在依次辩论后,后续开展自由辩论,也就是在辩论的过程中,双方都有补充的要点,自由辩论更能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思维碰撞。

辩论赛过程:

正方率先发言:“我方认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当我们发现一个错误时,及时改正,并时刻警醒自己,有效避免往后重复犯错的概率。”

此时我发言:“正方辩论员给出了理论依据,请反方作答。”

反方代表发言:“我方认为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正如正方所言,当发现错误时,其实错误所带来的损失已经不可挽回。就算及时补救,也只能保证往后同样的错误不会出现。损失已经造成,所以为时已晚。”

反方抓住正方发言漏洞而给出反击,我做出了鼓励:“反方非常好地抓住了正方的漏洞,给出的理论依据非常充分。”

正方不甘示弱:“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这一学期,我的数学成绩逐渐下滑,主要原因就是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慢慢地就听不懂了。但是当我意识到不能这样下去的时候,我找到同学开始补习,上课认真做笔记,课后积极复习,我的数学成绩已经提升了很多。所以,只要发现了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就一定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对于正方第一次给出的事实论据我也给予了肯定:“正方用事实证明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反方有什么要反击的吗?”

反方继续发言:“我方刚从新闻上了解到‘某某厂区发生火灾,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开展……’这样的亡羊补牢有用吗?损失已经造成,就算发现了错误,及时补救也无济于事。还不如在一切发生之前,就把这个“牢”做得死死的,就不会出现‘亡羊’的事故。”

先前,双方的辩论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此时双方陷入了僵持,我建议中场休息,进行思维的总结和评价。

我此时提出了一个引导思考的内容:“反方把时间拉到无限长的想象中,亡羊补牢为时就晚了。以火灾举例,发现火灾隐患或者把“牢”做得死死的,不就是因为发现问题才做的补牢措施吗?这是提前预防问题,亡羊补牢的关键是是否堵住那个窟窿,无论是提前预知还是发生了及时制止,都应该是正确的选择。”

随后正方自由辩论补充论据:“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越王勾践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有过挫折和磨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错误和问题而不去纠正,害怕面对困难,才会一发不可收。而越王用若干年来“补牢”,结果取得胜利。这不是为时未晚吗?(引经据典论据)”

反方自由辩论补充论据:“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按照正方言论,都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和时间不可能倒流。假如一个人年轻时不学无术,到中晚年才发现知识的重要性,再去学习。你们说为时是否未晚?”

(四)总结

教师需要对整个辩论赛进行总结,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应该是正方获胜,但是也不反对反方获胜。

假如反方获胜,这就需要教师中和课文的内涵。适当地纠正反方的辩论思想:无论是亡羊补牢事先做好“牢”,还是无限拉长发现问题的时间。但是《亡羊补牢》告诉我们的是,及时发现问题,关键点在于及时。因此,只要及时发现,无论是控制源头还是做好“牢”,都能够极大地避免“继续亡羊”的情况。当然,正方也有发言不严谨的地方,那就是给了反方以时间点为突破口,寻找各种为时已晚的论据。教师进行总结时,尽量以道德准则、事实标准,合理地分析不同情况下的正反双方论点,积极组织学生再一次探索论题背后的真理。

四、教学反思

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有多个层面的理解含义,无论是哪一种,都应该是这个寓言想表达的情感之一。小学生正值思维发展的起始阶段,辩论赛这种有意义、有趣味的形式能够提升参与兴趣。通过辩论赛,学生在辩证的角度下去思考问题,便于更真实地理解这个寓言故事的道理。辩证思维是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使其具备更全面的思考能力。辩证思维让学生能够以更深入、更全面的方式思考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水平,强调逻辑推理和因果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通过推理和辩证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学生多角度思考能力的培养,如此才能为学生思维发展、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第六小学)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