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建设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提升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技术、管理和政策等多方面的挑战,实现信息化建设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信息化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梳理目前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研究面临的阻碍,并提出推进信息化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路径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经济 协调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企业生产运营效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化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
一、内蒙古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通信管理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内蒙古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率也达到了85%左右。特别是内蒙古的一些偏远牧区,如锡林郭勒盟的部分地区,过去网络信号覆盖较差,但通过近年来的基站建设和网络优化,目前已实现了基本的网络覆盖,使得当地牧民能够更便捷地与外界进行沟通和获取信息。
根据相关调查,内蒙古农村地区的平均网络下载速度已达到每秒20Mbps左右,虽然与城市的每秒50Mbps相比仍有差距,但已能够满足基本的日常需求,如在线教育、视频通话等。但仍有一些偏远地区,如大兴安岭林区的部分区域,由于地理条件复杂,网络覆盖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技术创新,提升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以实现更均衡的信息化发展。
(二)产业信息化发展情况
1.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从农牧业领域看,信息化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农牧业企业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牲畜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了养殖效率和质量。同时,一些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兴起,也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但整体上看,农牧业的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农牧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比较有限。
从工业领域看,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开始实施数字化转型,采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部分煤炭企业通过应用智能化开采设备和管理系统实现了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营。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相对较低,面临着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挑战。
从服务业看,电子商务、金融科技等新兴业态发展迅速,一些电商平台在促进本地特色产品销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金融机构也加大了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提升了服务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餐饮、物流等传统服务业领域,信息化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
2.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
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内蒙古依托丰富的能源资源和优越的地理环境,吸引了一批云计算和大数据企业的入驻。数据中心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为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人工智能产业。人工智能技术在内蒙古的一些领域开始得到应用,如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等。但总体上看,人工智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
(三)人才培养情况
在相关专业设置方面,内蒙古多所高校和职业院校积极响应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开设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内蒙古大学设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培养了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信息化人才。一些职业院校也开设了电子商务、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专业,注重培养应用型信息化人才,以满足市场对不同层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在企业的培训体系方面,内蒙古一些企业重视员工的信息化培训,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部分大型企业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信息化培训课程,提升员工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同时,一些企业还鼓励员工自主学习和创新,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奖励,激发员工在信息化领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自治区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设立了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信息化人才来内蒙古发展。
二、信息化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阻碍
(一)基础设施仍需完善
部分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信息化进程。内蒙古部分农村和偏远地区,互联网接入、宽带覆盖等基础设施仍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均衡限制了当地居民获取信息和服务的能力,也阻碍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影响了整体经济发展。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
信息化建设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呼包鄂地区凭借优越的经济条件和技术资源,信息化建设进展迅速;部分盟市由于资源和资金短缺,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这种不均衡,制约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削弱了整体经济的竞争力和协调性。
(三)政策支持有待加强
资金投入仍然不足,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指导,导致信息化项目推进缓慢,企业和个人在应用信息技术时面临诸多障碍,难以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此外,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也使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制约了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四)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内蒙古在信息技术创新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许多企业难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导致技术鸿沟加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不断涌现,但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缺乏足够的资源和实力引入和应用这些技术,限制了企业技术升级。
(五)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其培养需要较长时间和大量资源,教育体系和培训机构难以迅速满足市场需求,且往往集中在大城市和大企业。内蒙古目前在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就面临人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等挑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三、信息化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一)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网络覆盖率和信息传输速度。一是推进宽带网络普及,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缩小数字鸿沟,确保每个家庭和企业都能享受到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二是加速5G网络建设和普及,支持物联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新兴应用的发展。三是建立更多的边缘计算节点,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实时性,满足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等应用的需求。四是支持物联网平台和标准的建立,促进各类设备的互联互通,提升各行业的智能化水平。五是在交通、能源、医疗等领域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
(二)优化政策环境
完善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数据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管理、知识产权保护。一是制定和完善数据隐私保护政策,明确数据收集、使用、存储和共享的规范,防止数据滥用和泄露。二是出台网络安全相关法规,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三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激发创新活力。四是简化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企业时间和成本负担。五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更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来。六是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政策合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三)促进技术创新
加大对信息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政府制定长期的科研发展规划,明确研发重点领域和方向。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前沿技术的探索研究。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支持体系,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建立快速、高效的专利申请和保护机制,打击侵权行为。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建设示范工程和试点项目,扩大先进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
(四)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升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教育部门调整课程设置,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相关学科的比重,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企业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学习和行业交流等多种方式,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政府有关部门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国内外高端信息化人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区域间的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进步。实施差异发展策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帮助欠发达地区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建立跨盟市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合作机制,促进资源流动和经验交流,实现地区间的共同进步,构建全区一体化的信息化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胡刚,陆岷峰.科技金融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路径研究——基于新目标策略影响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24-02-29:31-38.
[2]王新武,王洪艳.数字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路径研究[J].村委主任,2024-03-10:176-178.
[3]秦小童,李昀梦,李子晗,李晓峰.乡村振兴战略下廊坊市服装产业带动地方乡村经济发展的模式探索[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4-01-15:15-17.
[4]陈文静.基于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跨境电商企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战略研究[J].商业经济,2023-09-27:88-90+97.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