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层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基层和谐稳定。优化市域社区治理对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通过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市社区的治理实践开展研究,总结其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短板弱项,在实现权责协调匹配、优化社区基础设施、推进数智社区治理、保持人员队伍稳定、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深化居民自治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优化路径。
关键词:城市社区 社区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
一、呼和浩特市市域社区治理基本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四川省贵州市考察时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社区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基层和谐稳定以及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呼和浩特市为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加强立法、优化布局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推动社会治理出实效、结硕果。通过加强在基层党建、接诉即办、社区服务和物业管理等领域的政策法规建设,为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拆分超大型社区、拆墙并院合并小社区、优化街道社区布局后,新增9个由区政府直管的区域服务中心、4个街道筹备组和54个社区,切实做到让社区“瘦”下来,服务“提”上去。以推动“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来提升服务水准线,目前全市共有62家社区社会组织,积极挖掘和培育了30多个社区便民服务类小微项目并完成落地试点工作,为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积极孵化和凝聚了社会力量。通过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体系建设3年行动计划为全市300多个社区配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设立了100 多个为老餐厅,全面提升了呼和浩特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北疆示范社区”和“服务能力提升行动社区”的建设,完善了社区文化阵地及基础设施,提高了社区文化服务水平。虽然呼和浩特市在顶层设计和基础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但是仍旧存在治理模式比较粗放的问题,社区治理水平多年未有大突破。
二、呼和浩特市市域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治理力量比较薄弱,权责互不匹配,与各部门的工作联动性有待提高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创新社区治理方面下足功夫,但是社区的治理能力明显落后于城市的发展水平,社区治理能力仍旧存在问题。一方面,职责范围划分不明。当前社区工作内容较为繁琐庞杂,工作机制散乱,事务性工作占用大量时间,牵制了工作人员抓好社区建设的精力,使社区陷入“疲态治理”的漩涡之中。已制定的社区准入事项清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并不能真正践行,有33.68%的样本对象认为“行政事务负担过重”带来的问题阻碍了社区工作的顺利推进。除此之外,还要承担来自其他部门要求社区协办的临时性工作,且大多都没有经费保障,加大了社区的工作负担,“越减越负”现象凸显。另一方面,社区权责互不匹配。部分职能部门以属地管理为名,向社区摊派本部门职责内的整改治理任务。社区没有执法权,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撑和相关部门有效的协作配合,推进工作只能“靠动员、靠人情、靠面子”,执行压力较大。
(二)社区基础服务设施配备不足,智慧建设滞后,与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匹配
社区服务设施是发展社区服务的载体,呼和浩特市受基本服务设施不足的影响,社区服务能力提升较慢。一方面,社区建设“硬设施”不达标。部分社区基础办公设备不足,存在多人共用一台电脑、两个社区共用一个办公场所等现象。现有社区办公面积与“每百户居民30平方米标准”的社区配套用房原则存在差距,多数社区一个功能性用房要兼顾三项及以上功能,不能满足辖区居民的基本便民服务需求。另一方面,社区建设“软实力”较滞后。呼和浩特市社区的b9df6c1c805086005d2023f01a5a70d4智慧化和大数据治理仅停留在使用手机上传户卡信息等数据建设的阶段,数字技术尚未被广泛应用到社区的微观治理中,智慧社区治理模式尚未形成。单一的社区治理手段与多元的居民治理需求不相匹配成为当前呼和浩特市基层社区治理发展低效的问题之一。
(三)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偏低,人才流失严重,与打造强有力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目标还有距离
按照《关于调整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的补充通知》文件要求,经过调薪之后,呼和浩特市社区工作人员的月工资稳定在3000元左右,但与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相距甚远。调查中,认为目前工资待遇偏低的样本对象在赛罕区占72.73%,在回民区占82.2%,在玉泉区占88.64%,在新城区这一比例则高达92.98%。有限的晋升空间也极大地影响了呼和浩特市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其自我价值的实现。伴随着政府各部门职能任务的下沉,社区工作人员面临着工作任务重和薪水待遇低的双重压力,工资报酬与工作付出不成比例,工作人员辞职比例不断攀升,人员流失严重,工作队伍不稳定影响社区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社区多主体共同参与意识薄弱,参与热情有限,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还有差距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离不开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建言献策,依靠基层政府自上而下的力量可谓是独木难支。“形成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结构”被45%以上的样本对象认为是当下较为突出的社区治理难点,在玉泉区这一比例高达59%。社区居民普遍缺乏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意识, 往往认为社区治理是基层政府的职责。然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大包大揽式的治理手段远远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与此同时,社区缺少居民和其他多元治理主体参与的平台和制度,社会组织、物业公司、社区共建单位、辖区单位等主体的力量还没有充分发挥。物业公司与基层社区工作人员面对问题互相推诿,共建单位和辖区单位的深入协作未能实现,各类矛盾问题丛生。广大居民和其他多元治理主体共建共治的主体责任还有待进一步强化。
(五)社区应急管理保障机制运行不畅,应急管理人才稀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待提升
呼和浩特市的基层社区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有28.42%的样本对象认为需要通过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来提高本社区的治理水平。从事先预防来看,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尽管呼和浩特市针对性地出台并制定了各类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但在具体实践中许多措施与实际情况不相匹配,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与预案中强调的责任分工也有所出入,很难发挥具体实效。从人员配备来看,大量党员和干部下沉到基层社区虽然暂时填补了社区长期以来存在的人力缺口,但由于缺少具备应急管理知识素养的人员,面对事件突发性和传播快等特征,很多基层社区错过了应对的最佳时机,不仅使疫情的防控难度增加,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成倍放大。
三、推动基层社区治理效能提升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划分社区职责,实现权责协调匹配
随着城市治理重心的下移,社区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纽带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明确社区职能,权责利与人财物相匹配”被52.63%的样本对象认为是目前社区建设不完善还需进一步优化的方向。我们有必要提升城市社区治理能力,促进社区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首先,要完善职责清单,减轻社区的工作负担。全面厘清有关部门、单位的社区治理职责,建立职责清单数据库。研究制定社区事务准入机制,围绕申请、审核、批复、监督等环节建立起严密的社区协办工作流程。若确需社区协办,严格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其次,要加强业务协同,破除权责不清的障碍。社区治理涉及事项范围广,实现精细化治理需要着力统筹各方资源,形成基层善治合力。可积极探索试行权力下放机制,学习北上广深先进模式,强化基层社区党组织统筹调度能力,赋予其协调相关资源力量的权限,让基层干部能做工作敢做工作,实现权责匹配。
(二)保障基础配套经费,优化社区基础设施
社区服务缺阵地缺经费、居民活动缺设施缺场所等综合服务资源紧缺的现象严重制约着呼和浩特市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为补齐这一短板,首先,要增加服务经费投入,完善社区建设经费保障体系。按照实际服务人口数和社区规模对所有社区进行划级分类,依照等级逐年增加基本公用经费和活动经费标准,用好用活为民服务专项经费。还可引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与民生工作。其次,要优化社区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服务效能。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按照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到30平方米的标准,对不达标的社区制定阶段性改造计划。通过新建、购建以及改造项目,确保社区综合服务用房各项功能正常运转。
(三)推进数智社区治理,提高社区管理水平
高水平的信息技术手段必然是现代化社区治理的强有力支持。有48.95%的样本对象认为“数字化智慧化治理能力”当前社区治理最迫切的需求。呼和浩特市社区建设要突破现有禁锢,从搜集户卡信息的单向互动中脱离出来,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为社区治理创新赋能。首先,加强“数智社区”研发,探索“1+N”平台建设。破除平台壁垒,将多个应用场景嵌入一个数字治理平台,享受高频次业务点单式、一站式便捷办理。其次,向基层社区延伸,建立一个平台多级联动的治理体系。完善居民信息数据库建设,持续加强“数智社区”的数据共享建设,深化政府大数据中心与相关部门和基层社区的联动协同,提升城市社区建设的智慧含量,重视“数智社区”在制定社会治理政策和提供社会服务供给的作用,推动城市治理效能提升。
(四)提高工作待遇,提升专业水平
造就高素质社区人才队伍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首先,要优化现有政策,制定合理的人才待遇保障制度。“提高工作人员工作待遇,完善用人制度”被85.26%的工作人员认为是本社区首先需要完善的内容。优化现有社区工作人员考核晋升等机制,向长期服务基层社区的人员倾斜,兼顾公平性、增强可行性。探索试行优胜劣汰的考核机制,将满意度评价与人员考核结果挂钩,形成动力与压力并行的倒逼机制。其次,加强专业培训,为促进服务专业化提供智力支撑。根据社区治理需要和社区特点组织专题性培训,兼顾社区发展的个性与共性,积极回应社区的差异性需求,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本土化水平。提高社区工作人员“持证上岗”比例,优先选聘有社会工作证的人员。完善“社区人才引进计划”公开招聘成熟的社工人才,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五)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首先,要注重有效性,完善应急预案内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根据主要风险管控方向,参考过往优秀的实战经验来编制应急预案。加强模拟演练,通过演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战能力,不断强化应急预案内容建设。其次,要注重专业性,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各级政府必须要注重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选聘和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应急管理人才的比例。再次,要注重科学性,建立现代化的应急管理体系。各社区必须重视“数智社区”在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中的作用,建立以预警、监测和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流程,借助数据跨网融合力量提升应急反应速度。借助智慧平台的“城市大脑”功能对风险隐患问题进行科学研判,尽早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实现有问题早防范早解决。
(六)深化居民自治建设,构建共治共享格局
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首先,要引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完善居民自治的治理机制。有40%的样本对象认为“加强与居民的沟通,拓宽居民参与渠道,提升居民参与度”对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社区治理格局有积极的意义。基层社区要从过去一揽子统管的社区治理模式转变,定期组织开展居民议事会,鼓励民事民提民意民决,打造居民议事活动品牌,激发基层社区治理活力。完善社区居民民主议事规则,推广社区事务民主听证制度,完善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联席会议和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逐渐向居民让渡治理空间。其次,要培育多元主体力量,提升协作服务的能力。政府、物业公司、公益类和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居民等主体共同组成社区多元共治的重要力量。基层社区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要为参与治理公共事务的各主体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配套资源,搭建协商治理平台、规范内部协商机制。
参考文献:
[1]单菲菲.城市多民族社区治理:以西北地区为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4.
[2]姜晓萍,衡霞,田昭著.中国城市社会治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4.
[3]刘敏.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深圳经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9.
[4]陈思曈. 大连市Z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2.
[5]汤辉.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社区治理效能提升路径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23(04):41-48.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