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蒙古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几点思考

2024-08-29 00:00:00佟成元
北方经济 2024年6期

摘 要: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在支撑和壮大实体经济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但内蒙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必须补齐生产性服务业的短板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内蒙古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应从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活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等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实体经济 集聚 融合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三次产业的实物生产和服务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投入的产业,贯穿于一项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与提供过程的诸多环节。按照国家统计局新发布的行业分类,生产性服务业分为10个大类、35个中类、171个小类,包括通用航空、仓储和邮政快递、生产性租赁、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教育培训、金融服务、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等。内蒙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2023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为10186.1亿元,占GDP比重下滑至41.4%,与2020年相比,降幅达到6.8个百分点,这既有工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原因,也有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的问题。为实现内蒙古“闯新路、进中游”目标,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恢复与发展,确保其成为助力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内蒙古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一)生产性服务业是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

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在实体经济上,而实体经济的发展重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上,这是内蒙古塑造新优势、打造新引擎的关键所在。全区制造业增速较快,2023年全区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高于全国制造业6.7个百分点,但是产业链上游的生产性服务业还不发达,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受到制约。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而服务,重点是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只有生产性服务业足够强,才能够适应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需求,才能够加速中低端制造业去产能进程和数智化转型。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二)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以优化生产关系为基本内涵,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扩大生产关系的服务范围,提高新质生产力的生产效率。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为产业提供更加专业、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在新质生产力涉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相关企业和部门可以借助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仓储、物流等环节的外包,从而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最有竞争优势的环节中,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扩大生产要素的适用范围,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能级跃迁。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大力推进产业数智化转型,还能够提高数据要素的流动性和利用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释放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三)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提供经济增长新动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研发、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等为主要内容处于生产前后端的生产性服务业附加值较高,而处于生产中游的制造、加工及组装等环节的利润空间则较小。内蒙古制造业正处于从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攀升的重要阶段,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依托生产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制造业的非核心业务分离,有利于提升制造业核心业务能力,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二、内蒙古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几点建议

(一)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和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继续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夯实数据要素、数据平台、基础设施等数字化基础底座。同时,推动数字技术创新资源共建共享,鼓励新型数字服务基础平台的发展,优化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生态。二是积极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应用。聚焦产业转型需要,积极发展在线研发、数字金融、智慧物流、在线检测、工业电商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广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区块链等技术在咨询、信用、知识产权、广告等服务业领域的应用。三是建设一批数字化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在智能工厂建设运维、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等领域遴选一批典型案例,扩大生产性服务优质供给。

(二)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活力

加快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主体,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活力。一是加快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企业。加大力度招引知名企业在内蒙古设立企业总部,汇聚一批区域性、全国性的总部企业,通过总部企业带来的高端产业、高税收贡献、高素质人才、高消费能力集中的优势,推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二是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鼓励有能力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开展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并购重组,建设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的企业。三是打造安全可靠的生产性服务业供应链。优化供应链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管理,拓展品质溯源、知识产权服务等专业化供应链业务。聚合链主企业、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等,推动集中采购、共享库存、支付结算、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功能集成,建立一体化供应链。

(三)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优化服务业布局是科学配置资源的重要前提,要结合城市定位和产业布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集聚区集中,形成集中集聚、多点辐射的格局。一是积极创建标杆示范城市,支持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城市建设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特别是首府呼和浩特市,应围绕科技研发、科技服务、大数据服务三大核心功能,进一步推动总部经济发展。在这些重点标杆城市推进现代化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建设,加快重点项目布局、高端人才引进、政策试点落地。二是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平台。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平台建设,升级阔能现有平台,加快培育一批集战略咨询、管理优化、数字能力建设、合作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业平台,以此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三是优化现代物流枢纽布局,打造现代物流服务业集聚区。内蒙古目前有6个国家物流枢纽,总数与河南省、江苏省、湖北省三省并列全国首位。内蒙古应抓住机遇,围绕提质、降本、增效,以补齐物流基础设施短板为抓手,持续完善物流枢纽总体布局,加快构建内外联通、经济便捷、智慧高效、融合联动的现代物流体系,着力提升内蒙古枢纽网络服务能级,推动物流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改造。

(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形成良性的产业生态系统需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分离”与“融合”相结合。一是提升生产服务业服务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力。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性服务业运行质量,研判先进制造业生产模式变革方向,并据此设计服务产品,创新服务模式,紧跟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服务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立和完善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网络,搭建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先进制造企业交流平台,推动服务与制造两类企业产品、技术、设计、管理等协同创新,逐步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二是构建强有力的创新支撑体系。加快形成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互促的创新体系,不断壮大创新主体。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优化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柔性引才用才机制等。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高水平引进建设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培育一批科技服务业企业,鼓励领军企业联合高校、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等组建创新联合体。

参考文献:

[1]李丽,甘小军.海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科学,2023(09):32-35.

[2]孙文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如何助力新质生产力[J].智慧中国,2024(06):25-27.

[3]高帆.天津市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分析[J].经济与管理科学,2023(09):23-26.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