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就业观念等多重因素影响,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复杂,应从加强政策统筹、强化就业育人、实施能力提升、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重视就业反馈等方面,构建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力促进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高质量 体系 就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党的二十大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2024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特别指出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
高校毕业生是新增劳动力“主力军”,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未来的宝贵人才资源。近年来,面对全球经济陷入“滞涨”,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有效需求不足;新技术革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规格和质量提出挑战;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等一系列问题,探索构建并持续完善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进一步夯实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基础,是需要教育系统、就业战线深入研究和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当前影响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发展因素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根本上要靠发展经济。从国内外情况来看,全球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减弱,导致就业岗位供给明显不足,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受地理条件、人口规模、产业发展、科技教育发展程度等因素限制,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于沿海和中部地区,市场主体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有限,对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形成了一定制约。
(二)人才培养因素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一些传统产业逐渐衰退,一些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也逐步向应用型、复合型转变。由于无法提前3-5年精准预测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数量和专业要求,导致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性、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不相适应,产生“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出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速度客观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现象。
(三)就业观念因素
受社会和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毕业生“体面就业”意愿较强,存在选择体制内就业的倾向,特别是综合类本科院校毕业生,“二战”考研、考公人数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周期延长,“慢就业”群体不断扩大。同时,城乡间、体制内外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薪酬福利、工作环境、成长空间等相差甚远,毕业生到基层艰苦地区、中小城市、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及生产一线岗位就业创业意愿不强,出现“懒就业”“慢就业”“缓就业”甚至“不就业”现象。
二、构建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视角下内蒙古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
推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一个宏观政策议题,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则是微观操作层面的7778bf6ee96d2e07ab7d6ad6ac34bb824122685e6af3e4f0a36953f87a473ec2事情。建议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从政策支持、就业育人、队伍建设、市场开发、智慧就业、重点帮扶、就业反馈等6个方面积极探索,做好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成功就业。
(一)加强政策统筹,汇聚就业工作合力
从“就业优先”导向的提出到“就业优先全面强化”的深入实施,意味着就业支持政策不仅仅要在局部加强,更要强化全方位统筹。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要坚持全区就业工作“一盘棋”思想,进一步发挥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推动构建主要领导牵头部署、相关责任主体共同参与、各行业企业协同推进的促就业工作格局。各级政府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需求,认真做好人才需求规划,定期编制发布人才需求报告,强化政、行、企、校就业联动机制,实现毕业生就业与经济发展深度对接。教育部门承担着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就业指导和服务职能职责,要配合人社部门强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支持政策保障,结合当前毕业生多元化就业趋势,加快建立健全灵活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保障体系对灵活就业形势的适应性。
(二)强化就业育人,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就业育人不能单方面依托高校,要以高校为原点将就业引导延伸至社会端、家长端,真正构建起“全员参与”的就业育人服务体系。遴选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事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充分发挥榜样带动和朋辈效应,帮助高校学生提前明确职业选择,规划职业路径,储备职业技能,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指导高校提升就业理论本土化水平,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将就业教育和就业引导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立足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特点和毕业生就业情况,研制就业指导课程,完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对照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开展前置就业观教育,加强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方面的宣讲,引导毕业生保持平实之心,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逐步缓解“缓就业”“慢就业”“不就业”等现象。根据毕业生就业进程开展就业意愿调查,精准聚焦学生生涯发展、职业目标、创业实践等环节分类开展工作,全面强化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能力提升公益直播等活动,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综合竞争力。
(三)聚焦队伍建设,实施能力提升计划
着力于全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培训长效机制,鼓励院校间分方向、联合组班培训。指导高校大力推动本校就业创业指导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定期对辅导员、班主任等就业工作人员进行集中轮训,全面提高政策水平和就业指导工作能力,实现全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师资培训全覆盖。同时,鼓励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到行业企业工作锻炼,探索实施驻校企业家制度,吸引各行各业专家担任就业创业导师,提升就业创业指导实践能力。
(四)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市场建设
会同各高校持续推进“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将专项行动纳入高校就业工作整体部署,充分发挥校领导班子、二级院系领导班子示范带头作用,稳定原有合作关系,扩大新增走访范围,增强访企拓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行业、区域等情况采取集中、联合或分散、线上或线下等方式开展访企拓岗,努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资源。此外,要以专项行动为契机,促进高校与产业园区、企业常态化有效对接,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成果转化、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确保校企双方多领域合作取得实效。加强校园招聘市场建设,指导高校结合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制定就业市场开拓实施方案,通过加强对接、挖掘校友资源等方式,千方百计开拓就业岗位。大力推进“万企进校园计划”,强化与区内外就业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根据毕业生就业意愿有针对性地开拓就业市场,邀请更多企业来校招聘,灵活举办大型综合性招聘会、小型专场招聘会,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就业容纳器作用,为毕业生充分搭建就业平台。
(五)加快就业数字化建设,优化就业指导服务
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就业工作转型升级,明晰就业工作流程,实现精准指导服务。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体化就业服务体系,持续升级、完善内蒙古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优化就业供需、就业育人、统计监测功能,设置“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件事”“用人单位招聘一件事”专栏,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政策解读、供需对接、求职面试、去向登记、档案转递等一站式服务,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指导高校加强校级子平台建设,结合本校实际,将人才培养、就业育人、就业管理等相关工作融入平台建设和应用中,提高就业工作数字化水平。同时,根据毕业生就业意愿,实时更新就业课程资源,开展就业能力提升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指导高校关注困难群体就业,依托平台按照“一人一档”“一生一策”要求,制定帮扶台账,落实帮扶举措,启动国家“宏志助航”计划和自治区“暖心护航”项目,帮助毕业生稳定思想,提振信心,强化就业综合竞争力。
(六)重视就业反馈,深化联动工作机制
会同有关部门,摸清自治区重点产业行业用人需求,指导高校对应产业结构优化教育结构,使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等在不同层面上错位互补,既要培养创新型高端人才,还要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使大学生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层次需求中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引导各高校进一步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的有效机制,结合毕业生就业状况,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办学实际,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结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和社会人才需求的适配度。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OB/OL].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5/content_6954068.htm.2024-05-28.
[2]刘宴兵. 健全完善就业工作体系 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4, (02): 3-7+35.
[3]王美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J].人民论坛,2024-06-30:14-18.
[4]李海波.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发展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