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蒙古农村牧区高质量就业的几点思考

2024-08-29 00:00段连敖
北方经济 2024年6期

摘 要:促进农牧民高质量就业,是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需要;是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的需要;是扩大内需,推动农村牧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当前内蒙古农牧民就业总量萎缩、质量下降,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求不足,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在分析内蒙古农村牧区就业形势的基础上,就如何促进农牧民高质量就业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蒙古 农村牧区 高质量就业

一、内蒙古农村牧区就业形势

内蒙古劳动力市场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岗位不足且开发就业岗位困难,自治区劳动就业工作的重心已由过去以开发就业岗位安置就业为主转向以职业培训为基础引导和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为主。

(一)农牧民外出务工人数减少

农牧民与大学生和城市失业人员相比,本就竞争力不足,近年来,随着“网店”的快速发展,线下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关厂”“闭店”引发“下岗潮”,使得农牧民工进城务工机会减少,灵活就业难度加大,6个月以上的稳定转移就业率明显下降。

据了解,2008-2024年的16年间,内蒙古农村牧区转移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即“离土不离乡”)人数由2008年的35.53万人增加到了2024年的148.75万人,占比由17%上升到了57.52%,意味着在6个月以下的不稳定转移就业人数大量增加。二是跨省区转移就业人数由48.07万人减少到38.40万人,占比由23%下降到14.85%,意味着较高质量(时间长、收入高)的转移就业明显下降。

(二)就地打工收入仍然较低

在多数人看来,鼓励农牧民流转土地,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可保证农牧民既有土地租金又有就地打工收入,总收入会因此明显提高。但实际情况是土地租金远不如自己耕种收入高。以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的乌兰察布市为例,一亩旱地的年租金约为180-300元,自己耕种(以同样的覆膜玉米为例)的纯收入约为400-600元,两者相差1倍以上。而在普遍实行机械化耕种的情况下,就地打工收入季节性明显,农牧民流转土地后,就地打工时间通常只有20天左右,以每天每人平均100-150元收入计算,年打工收入为2000-3000元,收入仍然偏低。

(三)农牧民就业基础条件仍需改善

脱贫攻坚阶段投资建设的“扶贫车间”目前运行情况不尽理想,部分“车间”从建成时就没有真正运行起来,部分地区脱贫农牧民就业和收入目标基本没有兑现部分地区村集体经济仍然薄弱,旗县、乡镇(苏木)技能技术培训还有待加强,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牧区创业就业。

二、促进农村高质量就业需“对症开药”

(一)高度重视、深入调研农牧民就业问题,准确把握全区农村牧区就业新形势

面对困难和问题,察实情、谋实策、办实事是促进就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解决农村牧区就业问题更是如此。有关部门应担起责任,积极开展深入调研,发现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进农牧民高质量就业。

(二)完善、落实政策,广开农牧民就业渠道

首先,要做到政策上、做法上“不翻烙饼”、不折腾。其次,要完善农村牧区各项政策特别是农村非种植业用地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各类资源优化组合的瓶颈制约。再次,从内蒙古实际出发,鼓励和引导农村短缺生产要素如资金(工商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市场主体(农产品加工与营销企业、信息发布与品牌塑造机构、进城经商与务工能人等)下乡进村。

(三)完善农牧民多元化收入体系,着力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落实好内蒙古近期发布的《促进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行动方案》相关部署和举措,盘活农牧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特别是要规划、策划好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整村搬迁后腾退出来的集中连片建设用地。土地部门要协助相关旗县积极谋划基于占补平衡的土地上市交易特别是跨省区交易,通过政策的落地实施增加农牧民的财产性收入。

(四)重视和加强农牧民就业培训工作,尝试开展“送出去”培训

农牧民创业、就业培训工作要着眼未来、调整思路,瞄准市场、整合资源,内外结合、加大力度。要认清我国能源重化工时代已经结束,房地产业“复苏”困难,与之相关的技术和辅助性工作岗位总量萎缩、需求下降,而休闲度假、艺术体验、数字智能、养老保健、绿色美食等精神文化类、健康养生类消费日新月异的现实,切实把新兴服务业发展和相关技能技术培训,以及相应领域创业就业工作作为促进我区农村牧区就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内蒙古在这些领域产业基础薄弱、人才和经验欠缺,一定要在坚持以往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的基础上,走“请(导师)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之路,尽快把自治区创业就业培训工作提高到一个类型多样、层次多元、适应需求的新水平。农牧民的技能培训也应结合跨省转移就业,尝试开展“送出去”学习培训,让有条件的农牧民在发达地区亲身感受需求的递进、市场的变化、产品的更新,接受前沿理念、海量信息和新体制、新模式的洗礼。

为了切实推进这项工作,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促进农村牧区高质量就业需要,责成有关部门牵头,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旗县分管领导和乡镇(苏木)、村(嘎查)干部培训教育, 让广大农村牧区干部从提高农牧民创业就业能力和工资性、财产性收入比例,以及推进农村经济多元升级的战略高度认识农牧民技能技术培训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途径,从而有效提高各级干部在农牧民技能技术培训和转移就业方面的认识、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丁晨.我区人社部门交出一份温暖且厚重的民生答卷[N].呼和浩特日报(汉),2024-01-13.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原一级巡视员)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