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瓦特改良蒸汽机时间表述的思考

2024-08-29 00:00:00孙蝶
中学历史教学 2024年8期

摘 要: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对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时间表述为“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做了一系列改进”,但没有给出确切的时间。实际上,初高中其他版本历史教材和相关历史研究著作对这一事件的时间都有具体阐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提出了相关要求。由此,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应该明确具体的时间点,从而有利于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部编版历史教材 瓦特改良蒸汽机 时间表述

瓦特改良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主要的动力和革命性标志,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知识。对于这一事件,部编版历史教材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表述为“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做了一系列改进。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1]。对此,笔者不禁思考:1785年投入使用的改良蒸汽机什么时候发明的?有无标志性的时间?教材中这样的表述是否过于模糊不清?本文以初高中其他版本的历史教材为依托,借助相关历史研究著作,结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对部编版教材中的这一表述进行思考。

一、初高中其他版本历史教材的叙述

对于瓦特改良蒸汽机这一重大发明,其他教材中都有非常明确的表达。旧版川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写道:“1782年瓦特又试制成功一种能带动机器旋转的高效率联动蒸汽发动机。1785年,改良蒸汽机开始用作纺织的动力机。”[2]旧版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历史教材中的表述为:“1782年,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改良了蒸汽机,研制出联动式蒸汽机。”[3]旧版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世界历史》教材中的表述为:“1782年,瓦特设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使热效率增加一倍。经过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动力大,效率高,成为能带动当时多数动力机械的‘原动机’。”[4]同样,高中教材里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的表述为:“1782年,徒工出身的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科学知识,经过不断改进,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还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5]旧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给出的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里指出:“英国人瓦特于1769年发明了单动式蒸汽机,1782年发明了联动式蒸汽机。瓦特的联动式蒸汽机——万能蒸汽机,把汽缸和冷凝器分离,使蒸汽机的热效率提高了八倍至十倍,结束了人类对水力、畜力和风力的依赖,并广泛应用于生产。”[6]旧版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2》的表述为:“1782年,格拉斯哥大学的机械师瓦特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作为机器动力的联动式蒸汽机。”[7]旧版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四分册(试验本)》的表述为:“詹姆斯·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科学和技术相结合,不断实践,于1782年研制了‘万能蒸汽机’。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它有利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8]从这些教材的叙述中可以得知,1785年投入使用的瓦特改良蒸汽机为“联动式蒸汽机”或“复动式蒸汽机”,也被称为“万能蒸汽机”,它的发明时间是1782年,有明确的时间,与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不明确的时间表述不同。值得思考的是,虽然上述教材都认为瓦特改良蒸汽机是1782年,但也有教材没有给出具体时间,甚至给出不同时间,如旧版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所描述的“1783年,瓦特又把蒸汽机与工作机连接在一起,使工作机获得了强大、持续而稳定的动力,并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生产劳动中普遍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的革命性飞跃。这样,以瓦特蒸汽机为代表的、可带动一切工作机的、万能的‘原动机’出现了”。[9]所以,1782年这一时间是否确切仍需结合相关历史研究著作进行佐证。

二、相关历史研究著作中的阐述

对于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投入使用的时间,相关历史研究著作中也有具体阐述。王章辉《英国经济史》写道:“1782年瓦特制成了联动式蒸汽机,这种机器通过由偏心轮和连杆组成的传动装置,把往复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10]刘宗绪《世界近代史》对此写道:“瓦特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科学知识,研制成了单向蒸汽机,于1769年取得专利。1782年他试制成双向蒸汽机。这种机器是普遍适用的高效率动力机。1785年起,蒸汽机开始应用于棉纺织厂。”[11]王觉非所著的《近代英国史》写道:“在工厂主马修·波尔顿的合作和资助下,瓦特经过10多年的研究,终于在1782年制成了复动式蒸汽机。复动式蒸汽机的制成,基本上完成了蒸汽机的发明和改造过程。”[12]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中指出:“1782年,瓦特用新的方法制成了复动式蒸汽机。这种新式的蒸汽机,使蒸汽向活塞的两个方面施加压力,使活塞既能向前、又能向后推动。1785年,第一个使用蒸汽机的纺纱厂在诺丁汉建立起来了。”[13]林举岱所著的《英国工业革命史》指出:“瓦特的第二个发明,是制造出复动式蒸汽机。新的蒸汽机,瓦特是在波尔顿的支持和合作下,于1782年试制成功。这种新的蒸汽机,是把活塞紧密地装在汽缸里,并装有联动装置。复动式蒸汽机发明后,1785年就应用于棉纺工业。”[14]从这些历史研究著作的阐述中可以看出,瓦特改良蒸汽机确是1782年,投入使用的时间是1785年,与初高中大多数教材的描述相吻合,说明这一时间是确切的。既然时间准确,但部编版初中教材里却没有明确写出来,就需结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看课标对此是否有要求。

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目标明确要求:“历史课程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15]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就是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16]《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这一部分,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要求是:“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7]笔者认为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历史学科素养,蒸汽机的发明,尤其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是整个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需要知道蒸汽机的相关史实,包括时间、人物和影响。而且,瓦特改良蒸汽机这一历史事件,在全国各地复习考试中都是高频考点。如果学生通过学习还不知道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时间,那么在平时的考试测验或者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就很可能出现失误。以各地模拟题和中考题为例:

2020年四川省南充市名校联考中考适应性试卷(一)历史试题选择题第23题,题目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下列技术革新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珍妮机②飞梭③蒸汽机车④瓦特改良蒸汽机。

2019年天津市一模选择题第6题,题目是:下列是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按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①电灯②火车③瓦特改良蒸汽机④珍妮纺纱机⑤电冰箱。

2014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选择题第14题,题目是:下列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且排序正确的是①卡尔·本茨制造汽车②瓦特发明蒸汽机③莱特兄弟制成飞机④史蒂芬孙制造火车机车⑤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01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选择题第30题,题目是:科技创新推动人类历史进程。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珍妮机的发明②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③飞机的问世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这些题目的共性其实就是考查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基本史实的掌握,尤其是时间的掌握,体现了对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查。所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所提到的“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做了一系列改进”指向性不够明确,学生学习后还是无法清楚掌握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时间,那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就不全面。虽然近几年直接考查瓦特改良蒸汽机时间的题目很少出现,但是从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的角度看,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时间有必要写出来。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学生只有树立时空观念,才能基于时间与空间去研读历史,自主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要依托教材展开,如果教材中对某一知识的介绍不充分不明确,那么教学和学习就会有疑惑。瓦特改良蒸汽机这一对工业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要了解它,首先就要明确它的时间,加深对它的记忆。部编版初中教材对此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时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它的记忆就不深刻,不利于时空观念的培养。此外,从初高中历史课程衔接这一角度看,部编版初中教材中这一事件的模糊表述不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易造成初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的脱节。因此,初中教材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编写应该突出关键时间点。

【注释】

[1]教育部:《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96页。

[2]龚奇柱:《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109页。

[3]王斯德:《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13页。

[4]刘宗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长沙:岳麓书社,2018年,第67页。

[5]教育部:《中外历史纲要(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60页。

[6]朱汉国、马世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4—95页。

[7]王亚民、陈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73页。

[8]余伟民:《高级中学课本·高中历史第四分册(试验本)》,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9页。

[9]朱汉国、马世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九年级上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43页。

[10]王章辉:《英国经济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150页。

[11]刘宗绪:《世界近代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72页。

[12]王觉非:《近代英国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65页。

[13]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59页。

[14]林举岱:《英国工业革命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3—34页。

[15] [16] [17]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4、5、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