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志地图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知识性、乡土性和直观性,使得其在拓展教材内容、活化课程、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课程资源价值。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有效地利用方志地图,发挥其课程资源价值,关键在于对方志地图的科学选择、区分运用和合理解读。
关键词:方志地图 高中历史教学 史料运用
地方志,又称方志,是“一种记载某一地区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物产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著作”[1],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种历史地理文献。在存史、资政、育人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而也是开展地方史教学和研究的重要资料。作为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志地图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知识性、乡土性和直观性,使其在拓展教材内容、活化课程、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下面,笔者以学校所在地的两幅方志地图为例,试从作为课堂教学主材料和辅材料的不同角度,对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做一探析。
一、主材料:通过《凉州府城图》探究我国古代城市的布局与功能
选必2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第三目“城市的产生”以城市的兴起及功能为主线,扼要介绍了早期的中外城市。笔者根据课本对城市的定义“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及对城市主要功能的介绍“学习聚焦:城市具有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种功能”,选取了点校本《(乾隆)甘肃通志》中的《凉州府城图》[2]为主材料,结合课本主要内容,做了匹配整理。
设计了以下问题:
1.观察《凉州府城图》,你对府城的整体形状有何认识?
2.你知道或者熟悉的建筑有哪些,是否了解其功用?
3.结合课本,指出府城的空间布局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哪些功能?
设计意图:
问题1:首先从府城的形状入手,引导学生读图,激发探索的欲望,形成整体感知。
学生可举手回答。通过观察,学生多半会得出凉州府城是长方形的结论。教师补充解释:根据学者研究,清代城市的外部形态大体上可以分为方形、圆形、不规则形三种类型。每一类型又可以分为若干的次类型,如方形又分为正方形、长方形、方形折角形、方形抹角形、方形凸角形等。[3]凉州府城应属于方形城市——正方形城池。课本上展示的郑州商城“也是略长一点的方形”[4]。方形城是我国古代城市外部形态最普遍的一种类型。
学生观察,教师补充,通过结论的差异进一步明确中国古代城池的主要特点,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问题2:通过问题设置,使学生深入府城图局部,寻找熟悉的建筑。教师特别点出府城西南角凤凰台所在位置,即学校的位置,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第3个问题做好铺垫。
问题3:旨在让学生阅读课本,以地图为基础,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和功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回答,教师做补充解释:通过府城图可以发现,凉州府城由三条南北向、三条东西向的干道纵横交错形成,其中以东西两门和南北两门相对构成“十”字主干道,街道整体布局方正对称,呈“棋盘式”。具体而言,凉州城的最高行政机构——凉州府署位于府城的中心西北方位,武威县署位于东南方位,这种布局体现了府署的重要性和优先地位。最高军事机构——总镇署位于凉州府署西部,城守营、典史署位于西南部。文昌宫、文庙、贡院等文教建筑主要分布在府城东南角。总体来看,行政军事官署、文教以及宗教建筑呈多点分布,没有形成统一的功能区,“但从城市内部的区域尺度来观察,整个城市内部的西北方位是城市重要官署布局的重点区域,是城市内部的权力重心所在”[5],仍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因此,凉州城虽然仅为府城,但通过与课本内容的结合解读,以小见大,依然体现了我国古代都城的营建模式与基本功能布局。
二、辅材料:通过《武威城市详图》深化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了解
选必2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从城市化的演进、居住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等四个方面,说明了近代以来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的进步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意在使学生认识城市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观念。[6]笔者根据课程立意,选取了编制于1943年的《武威城市详图》[7]作为辅助材料,并根据课本主要内容对地图做了信息提取:
材料一 (1941年)东大街为商业中心,建筑物多为两层楼房。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家国营银行和甘肃省银行等凉州分行,均设在这条街上。旅店和饭馆则大部设在南大街。城厢以外,以东关最为繁荣,所有经由旧驿道来往的铁轮大车、骆驼队,以及乘坐骡马的旅客,均以东关为宿站。凉州城是全河西地区唯一有电灯的城市,不过光度不很亮,除了机关、银行、旅店以及较具规模的饭馆和大商店以外,多未装用。城区并有少数人力车。因此凉州也便成为河西区内最具现代化色彩的城市了。
——摘编自陈斯英《西北万里行》
材料二 中国城市由“传统城市”的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通商贸易成为开埠城市的经济主体,城市商业得到发展,洋行大量出现。兴办近代工业使中国城市化发展加快。这些城市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旅。
——摘编自侯蕊玲《论中国近代城市产生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材料三 近代西北城市长期以来主要服务于封建统治者、军阀的政治和军事需要,城市往往是封建统治的基地和堡垒,他们利用城市对农村进行严密控制,并以城市为中心对农村进行搜刮,以满足他们的政治和军事需要。因此,与东南沿海近代工商业城市不同,西北城市更多呈现出的是中世纪色彩。
——摘编自李建国《论近代西北地区城市的特点及其影响》
针对中国近代城市的兴起设置了以下问题:
1.阅读课本,中国近代城市最先兴起于哪些地区?请判断晚清武威是一个传统市镇还是通商口岸城市?
2.结合课本和材料,与东南沿海工商业城市相比,武威的城市化水平如何?体现了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哪些特点?
针对城市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发展设置了下面问题:
3.近代武威在居住条件改善和基础设施发展方面有哪些表现?
设计意图:
问题1:使学生通过阅读课本首先明确近代城市兴起的概况,同时引入对武威的初步判断,为之后的进一步思考做好准备。
问题2:通过表格与材料一中所展现的少量初等程度的工厂企业,合作社、公会、会馆等经济组织以及铁轮大车、骆驼队、骡马、少数人力车等信息,让学生深刻感知内陆城市武威与东南沿海城市的差距。根据材料二、三,进而得出中国近代城市化起步晚、空间分布不均衡、发展艰难等特征。
问题3:通过表格信息,让学生具体感受武威城市发展在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改善方面的表现,并通过与当下武威城市发展的比较,增强其对城市化影响的认知。
三、总结与反思
对于方志地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已有同仁率先论及,笔者心有戚戚,继踵其后,做了以上探索,现将一些粗浅反思,略述如下:
首先,方志地图的选择。应遵循准确性为上,清晰度次之的原则。在本设计中,笔者查阅资料,武威城图仅在《(乾隆)甘肃通志》有载,即《凉州府城图》。但据学者研究,《(乾隆)甘肃通志》至少有8个版本[8],笔者手头即有三个不同版本的电子书。如何取舍,笔者经过权衡,最终选择了新出的刘光华等点校本。相比旧本,经过全面检查和研究考订的点校本显然更准确、更具学术使用价值。并且点校本中《凉州府城图》置于一页,经过一定修复,图片完整清晰,字迹清楚,更便于在教学中引用分析。《武威城市详图》见于《武威地区志》和《武威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志》,前者为1943年手绘原图,后者系1987年复制图,但后者宋体字标注更清晰便于运用。
其次,方志地图的运用。如何运用,章则宸老师认为有三种方式,即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材料、知识点教学的辅材料以及校本课程材料。[9]三种方式实即地方史资源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三种基本途径。具体如何区分运用,需要根据方志地图与教材内容,尤其是重难点的契合度论定。《凉州府城图》从府城的形制、功能、布局来看,与教材重难点比较契合,可作为教学的主材料。而《武威城市详图》的运用,则限于武威自身在中国城市近代化过程中的边缘地位,对于说明问题,仅能起到对一些知识点的补充作用,因此可作为教学的辅材料。
第三,对方志地图的解读。对地图的解读一定程度上开始于对其使用方式的判定,(下转P5)(上接P32)继而延伸至之后问题的设计。如何做出合理的解读,关乎方志地图使用的成败,和教学的效度。笔者认为一是要紧扣教材主旨及重难点提取地图信息,对于和教材主旨无关的一概舍弃,防止教学设计上的枝蔓以及对重难点的冲淡。这点在辅材料的信息提取上尤需注意。二是可以点出学生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如学校所在位置,但需防止过度延伸。如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教师可作为课后作业,给予一定指导。三是应根据问题设计的需要,查阅地方史志及相关资料,对提取信息做适当的补充,以使对材料的解读更为深入,如上述陈斯英《西北万里行》中相关信息的补充。
总之,方志地图由于其知识性、乡土性和直观性,对迅速抓住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涵养家国情怀以及创新史料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但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利用方志地图,进一步发挥其价值,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本文也仅是做了初步探析,尚待更多同仁的关注与探讨!
【注释】
[1]仓修良:《方志学通论(增订本)》,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6页。
[2][8]刘光华等点校:《(乾隆)甘肃通志(上册)》,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28页、前言第5页。
[3]何一民:《中国城市通史(清代卷)》,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147页。
[4]张驭寰:《中国城池史》,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5年,第176页。
[5]于光建:《清至民国时期武威城市景观空间结构重构》,《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49页。
[6]《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历史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124页。
[7]武威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武威市环境保护局编:《武威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夹页。
[9]章则宸:《方志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中学历史教学》2023年第5期,第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