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新的教材编订理念,教师需要展开单元主题教学活动。每个单元的主题之间都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在进行单元主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统观整个教材体系。立足文本以及学情,以新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单元主题教学形式备受推崇,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单元主题教学活动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何才能使单元主题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呢?在单元主题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新课标理念出发,设计符合学情的主题教学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凸显语文学科本身的实践性、情境性和应用性特征,为学生构建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以单元导读课程、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法、课内外知识融合法、内化和升华法等策略为主要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单元主题学习中的思维成长和语文学科素养的形成,提升课堂学习效果。文章以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创建导读课程,设计有效目标
在单元主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读课程使学生对整个单元的主题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在导读课程当中,教师一定要设计符合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并以此目标作为指引,指导其他的阅读课程。在导读课程中,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应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既然是导读,就要发挥导读的作用,为学生的单元主题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基。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具有整体性,筛选出整个单元的主题思想以及语文学习要素。目前,在实施单元主题教学活动时,教师往往只关注一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或者只关注整体性的主题思想,却忽视了文本的个性化表达方式,这都是片面的教学设计。为此,在设定单元主题教学目标时,教师既要关注整体性,也要关注到每篇文章的个性特征,使学生在个性当中寻找共性,在共性当中感受个性,使整体教学拥有细化的内容。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分析五年级学生的学情,因为在五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文本借助具体事件抒发感情的方法,而且五年级的小学生积累了很多难忘的童年生活记忆,所以更容易理解单元主题包含的情感思想。此外,就五年级学生所掌握的识字量而言,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基本没有文字障碍,所以教师依照这样的学情可以将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为:1.自主阅读本单元的相关内容,学习生字、生词,并体会词语在具体语境当中的具体运用;2.阅读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了解主要的事件,并通过这些事件分析文本中的主要情感;3.学习文本当中的写作手法,写一件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能够将事件脉络写得更加详细,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积累古诗文,体会诗文当中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教学目标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明确,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的习惯。
二、融合内外知识,打开学习思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建立课内外阅读之间的联系,在课内外知识的有效衔接中,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在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地为学生拓展一些课外知识,搜集与之相关的课外学习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单元主题内容。借助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形式,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课内外融合的路径有很多,比如拓展由文本主题延伸出来的其他文学作品,拓展阅读相关的背景资料,拓展不同题材统一主题的相关文学作品,拓展相关的整本书阅读内容,这些拓展内容都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搜集一些课外阅读资料。如果在《古诗三首》的阅读中,学生对古诗文不太感兴趣,也无法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学习视频,使学生借助视频,感受古诗文中的画面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古诗阅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方法指导下,理清古诗的诗意。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季羡林、萧红、陈慧瑛的相关资料,从资料中了解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背景以及他们的作品内容和风格。除了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作者的其他作品,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在学生阅读本单元的内容之后,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有关童年生活的名著作品,比如高尔基的《童年》,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三、创建有效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情境教学就是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场景,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态度和体验,以此为基础,深入理解所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主题教学法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引导学生真正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情境之中,使情境、文本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统一的关系,以此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走进单元主题内容和探究活动。在实际的情境当中,学生更容易对文本内容进行自主性和探究性地思考。情境的设定要符合单元主题阅读内容的共性需求,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可以对整个单元的阅读内容进行整体性的思考和感悟。创设有效的阅读情境方式有很多,比如教师可以创设语言情境、问题情境、媒体情境、故事情境等,打开学生单元主题学习之门。
例如,在本单元教学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本单元主题阅读的兴趣。语言情境创设:同学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心动神怡的最深刻的记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个单元当中充满了作者对于童年生活的回忆,读起来满满的都是快乐和幸福,你们愿意读一下吗?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对于文本内容产生了较强的阅读兴趣。为了使学生阅读更加深入,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师为学生展示《古诗三首》当中的相关画面,使学生在画面中感受诗歌中的朴素语言以及情感,充满童真和童趣的画面会为学生带来美好的阅读感受。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与文本当中作者童年生活有关的图画或者直接将课文当中的插曲放入其中,让学生在联想插图的过程中产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教师在展示画面的过程当中,也应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整个单元的主题思想。教师的引导语言设计为:是啊!在我们所欣赏的画面当中,到处都充满着童年的快乐,引起我们无尽的回忆,所以我们这个单元的阅读主题便是“我的童年”。
四、利用比较阅读,凸显单元主题
在单元主题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时,教师可以用更符合小学生学情的方式,引导他们完成阅读任务,例如应用比较阅读法。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完成学习任务的形式寻找文本当中的异同之处,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当前,很多教师在展开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只让学生寻找整个单元的共性主题,而并未对文本内容进行比较性阅读,这样只是培养了学生整合性思维,而难以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审辩性思维。在比较阅读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一些他们能够接受的任务,并以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找到整个单元主题的学习方向。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并且能够迅速地完成对整个单元内容的信息梳理以及比较赏析。
例如,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关的阅读任务,使学生能够在比较阅读中突破阅读的局限性,既能够对于整个单元信息内容进行信息的梳理整合,还能够在共性中寻找文本在表达方面的不同之处。如下表所示:
单元内容 作者知识 主要内容 表达方式 作者感情 语言特点 叙述顺序
《古诗三首》
《祖父的园子》
《月是故乡明》
《梅花魂》
学生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也能够对整个单元的主题产生深刻的印象。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采取合作学习方式,在比较阅读中掌握阅读的方法。例如,在《梅花魂》中,作者采取了倒叙的叙述方式,这与其他的文本内容有所不同。不仅仅是叙述方式,在《梅花魂》中还蕴含了一种强烈的爱国之情。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样化地解读文本内容,在探究文本内容的同时,也要寻找文本中的独特表达之处,以此提升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
五、借助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融合在一起。同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说,而不是强迫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变成学习的被动者。在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读写结合教学活动,并且在设计读写任务时,从单元主题的整体性入手,使学生能够在一系列的练笔活动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获得提升。在单元主题学习中,教师要关注单元中的语文学习要素,以此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将读与写充分地融合起来。比如,语文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仿写活动,还可以针对学习要素为学生创设相关的写作情境,让读和写能够完美契合。使学生能够读出真情,写出真感受,以此提升单元主题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应用到这个单元的教学中。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包含两项内容,第一项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项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得更加具体。依据这样的学习要素,教师可以将“如何写”充分地融入教学中,体现出单元主题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应的读写结合任务。比如,在生活当中,一定有自己难忘的事情,请将你难忘事情的重点部分写下来,并与自己的同学交流讨论,看谁写得更加具体,更有吸引力和可读性。在学生展示自己写作内容之际,教师可以作出点评,比如从细节的描写、事件的具体化表达等方面作出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详细描写,这样的读写结合就具有较强实效性。除了这样的学习任务,教师还可以设计如下写作任务:在这个单元的阅读中,相信大家对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写出自己对于童年的感悟;在酸甜苦辣咸中,你更深刻的体验是什么呢?这样,学生写的内容就会更具真情实感。
六、畅谈学习感受,加深主题理解
就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而言,在单元主题学习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重点关注最后一个环节,即对整个单元内容进行概括和梳理,引导学生能够在这一环节中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的过程是对文本内容的再思考、深度思考,也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内化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还能够使教学目标在学生的自主交流探讨之中获得新的突破,将学习目标外延得更广。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内容进行相关的归纳总结,为学生设计一些交流讨论的主题任务。这些主题任务应该具有开放性和思辨性,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多样化思考,而不应该拘泥于对于文本内容的浅层理解,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一些恰当的评价,如鼓励性、过程性的评价,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并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形成新的学习思路。
例如,在本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味整个单元的阅读过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再思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最深刻的体验是什么?哪篇文章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觉得有什么值得你去学习的地方呢?在问题的启发下,学生会对童年的生活有更加深刻地认识,他们会在这样的思考中成长。比如,有的学生说:童年无论发生什么,都是值得回忆的;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无论古今中外,儿童的世界都是最天真无邪的;还有的同学说,虽然我们曾经历许多自己认为很困难的事情,但是总会过去,而这些经历会成为我们以后最深刻的记忆。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确实带给我们很多启发,那么,你是否觉得现在已经长大了呢?在以后的生活中,你该如何去做呢?学生开始积极讨论,深度探究,在此基础之上,对于童年产生深刻的认知。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创设富有实效性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展开的同时,积极地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内容进行有效地梳理和探究。单元主题学习就要对单元阅读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在这样的整合中,使学生获得新的突破。这样,既可以使单元主题阅读更富有生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其中收获创新思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设定、课内外支持联系、情境化教学引导、比较阅读方法、读写结合策略以及畅谈阅读感受等方面出发,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单元主题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本文系福建省2023年度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线上学习评价实践研究”(立项号:KT23069)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