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单元模式的初中语文写作指导

2024-08-28 00:00:00王明飞
家长·中 2024年7期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需要结合现实需求不断创新与改革。因此,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师亟须探索更为有效的写作教学模式。在各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中,大单元模式以其整体性、连贯性的教学特点,逐渐成为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新方向。该模式强调对教学内容的系统整合,通过构建大单元框架,使学生在连贯的学习过程中,深化理解与掌握写作的要点。因此,积极探讨大单元模式在初中语文写作指导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贡献一份力量,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大单元模式对提高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作用

(一)加强文本解读与思维激活

在大单元模式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大单元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深入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理解文本的表层意义,并深挖其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将复杂的思想转化为清晰、连贯的语言文字,显著提高写作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大单元模式注重文本之间的联系、强调通过多文本比较,引导学生探索不同作者的表达方式与思维模式,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该模式还倡导将写作指导与阅读、讨论等活动紧密结合,形成一个互动式的学习环境,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此外,大单元模式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使其在不断地尝试和反思中掌握各种写作技巧,进一步提升写作能力。例如,在完成这一类任务时,学生需要思考如何有效组织文章、如何精准运用语言以及如何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思想,在写作中实现个性化表达和创作风格的形成。

(二)提升写作技巧与表达能力

在大单元模式下,教师通过综合性的单元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特定主题,从而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练习并提高他们写作能力。在此框架下,鼓励学生以批判性眼光分析不同文本,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为其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和表达方式,进而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表达方式。此外,大单元模式重视写作过程的反思与修正,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我评估写作质量,识别并改进写作中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对写作规范和技巧掌握程度。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类型的写作风格和体裁,从而培养其在不同情境下应用合适的表达方式,并自主选择和调整使用最为恰当的语言资源和修辞手法,提高写作的适应性和创新性,准确、清晰、生动地表达思想和情感,达到预期的写作效果。

(三)培养创意思维与写作兴趣

大单元模式通过整合各类文本资源,构建跨学科的学习场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丰富的创作素材,进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表达个性的欲望。在大单元模式的学习中,学生被鼓励质疑传统观念,重新解读常规知识,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意思维的激活与发展。学生在深度交流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增强互动,更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为创新性写作提供坚实基础。此外,大单元模式强调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写作任务和灵活的学习路径,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有效提升了学生参与写作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一模式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写作主题,进行自主探究与自我表达,可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就感和满足感,在无形中增强学生持续进行语文学习和写作探究的动力。

二、大单元模式在初中语文写作指导中应用面临的挑战

(一)教学资源有待丰富

基于大单元模式的初中语文写作指导,需要涵盖广泛的文学作品,多种形式的文本材料,如新闻报道、历史文献、科学论文等,以便为学生提供一个跨学科的学习环境。然而,在现实中,教师往往面临着可用资源有限的问题,如学校图书资源的限制,网络资源的分布不均衡等。此外,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保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然而,开发与更新高质量的教学资源,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经济投入,这对许多学校而言是一项不小的挑战。由于缺乏系统的资源整合机制,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资源的搜集和筛选上,会降低教学效率、影响教学质量。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大单元模式的实施还面临着资源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的挑战,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要求教学资源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包括不同难度级别的文本、不同类型的写作指导以及针对性的学习材料等。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同时满足教师广泛性与个性化教学需求的高质量教学资源相对缺乏,这使得教师在实施大单元模式时难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写作基础差异性对写作指导的影响

在初中语文写作指导的实践中,大单元模式致力于通过整合跨文本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在写作中的深度理解与创新表达。然而,学生个体在写作基础上存在显著差异,无疑增加了写作指导的复杂度。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知识掌握的层面,更涉及思维逻辑的构建、文化素养的积累以及创作灵感的激发等方面。学生写作基础的差异性,要求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时,必须对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以便制定出更为个性化的教学策略。然而,在班级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教师难以对每位学生都给予足够的关注与支持,导致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此外,学生写作基础的不均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单元模式在课堂上的整体推进速度,为了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教师往往不得不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或者放慢教学节奏,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能够降低学生能力差异所带来的影响,但也会阻碍高水平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写作基础差异性还可能影响到课堂内外的互动与交流,这是大单元模式实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当学生在写作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时,可能影响他们在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中的表现,如出现沟通障碍,进而影响到学习氛围和知识技能的交流效率。

(三)缺乏互动学习环境

在大单元模式下,初中语文写作指导强调跨文本的学习与思考,依赖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深度互动,以及与文本内容的多层次交流,旨在通过这种互动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的发展。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这种互动学习环境的缺失成为制约大单元模式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首先,教学资源的限制,使得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互动学习环境成为挑战。尽管数字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日益增加,但难以满足大单元模式对于交流和互动的高要求。教师在运用这些工具进行写作指导时,往往缺乏有效的培训和实践经验,导致无法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其次,在多数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仍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传授而非学生能力的培养,限制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传统的课堂文化和评价体系也是制约互动学习环境建设的重要因素。同时,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体系,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分数,忽视了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抑制了学生参与互动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大单元模式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学生在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及写作技能上的差异,要求教师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和组织能力,这对许多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将难以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互动。因此,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也给互动学习环境的构建带来挑战。

三、基于大单元模式的初中语文写作指导策略

(一)加强内容整合与课程设计

通过精心设计和整合的课程内容,大单元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在多元文本之间建立联系,深化对文化和知识的理解,从而在写作中更好地表达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

以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文本——邓稼先、杨振宁的事迹以及《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进行内容整合与课程设计,最后指导学生以“写出人物的精神”为目标开展写作。对此,教师需在理论引导下,明确大单元模式在语文写作指导中的核心目标,即通过多文本的整合与分析,引导学生挖掘和理解不同文本中人物的共同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围绕“人物精神”的写作主题,同时教师也应设计一系列互动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文本深层次内容的兴趣和思考。在内容整合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对各文本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如邓稼先和杨振宁的科学精神、闻一多和萧红对文化的思考以及《资治通鉴》中孙权对学习的态度,通过讨论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人物坚持信念、勇于探索和贡献社会的共同点,从而深化学生对“人物精神”的理解。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运用问题导学、案例分析等策略,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索并整合不同文本之间的信息。如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在面临困难时,这些人物是如何表现出其精神特质的、我们如何从这些人物的故事中汲取力量等问题,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深化对人物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以“写出人物的精神”为目标的写作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解,创作出反映人物精神特质的作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组织材料、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更要引导学生如何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品质,使作文不仅展现文本人物的精神,也反映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通过这样的内容整合与课程设计,大单元模式在初中语文写作指导中,不仅能够建立学生的跨文本思考和意识,还能够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和价值认同,从而在写作中更加自信和深刻地“写出人物的精神”。

(二)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

大单元模式旨在通过整合单元内的多个文本,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和写作指导中,形成较强的文化理解与创作能力。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以自然景观和情感体验为主线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源,该单元包含《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以及《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为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大单元模式的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水平,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文本,引导学生探索各篇目中对自然美的描绘与人文情怀的表达,使学生能够在跨文本的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文学的魅力。如通过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中对季节变化的不同表现,以及《雨的四季》中雨景在不同季节里带来的变化感受,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情感的真挚表达。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大单元内各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安排多样化的写作活动,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热情。借助深入分析《古代诗歌四首》中的意象、情感与哲理,让学生在模仿与创新中,探索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交融,发展个性化的写作风格。在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过程中,教师还需不断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定期的写作展示和评析,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轨迹上进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互鉴,进一步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升。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通过应用大单元模式,教师能够设计出符合学生兴趣和能力的个性化学习路径,以“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为目标,深化学生的文学理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从而在初中语文写作指导中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三)建设互动促进与学习社群

基于大单元模式展开初中语文写作指导,建设互动促进与学习社群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仿写和深入探讨的良好契机,文本包括《社戏》/鲁迅、《回延安》/贺敬之、《安塞腰鼓》/刘成章和《灯笼》/吴伯箫。教师需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构建一个促进学生之间互动,使其深化文本理解的学习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引导学生对每篇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和理解,挖掘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增进对文本背后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理解。如组织学生围绕《社戏》讨论中国传统戏剧的特点,或通过《回延安》探讨革命文化对当代生活的影响,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文本的认识。基于对文本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学习仿写为目标进行创作练习,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点、叙事结构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尝试在写作中运用类似的表达方式;也可以组织学生建立写作工作坊,相互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以及进行评议和修改,从而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文学创作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如学校论坛或社交媒体建立专题讨论组,让学生在课外也能持续参与文本讨论和创作分享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社群中获得反馈,还能从同伴的作品中汲取灵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构建互动促进与学习社群,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和文学创作的热情,还能够在交流和合作中提升其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实现大单元模式在初中语文写作指导中的有效应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大单元模式在初中语文写作指导中的应用,展现了其在激发学生文本解读兴趣、提升写作技巧与创作思维等方面的积极效果。针对教学资源匮乏、学生能力差异和互动学习环境缺失等挑战,通过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和建设学习社群等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大单元模式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