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24-08-28 00:00:00陈艺玲
家长·中 2024年7期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阅读的地位日益凸显,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严重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从多个方面探究课外阅读的作用,最后提出一些具体的应用策略。

一、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足

虽然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

(一)阅读资源不足

一些学校图书馆藏书量有限,更新速度缓慢,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同时,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无法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二)阅读时间有限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部分教师忽视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过于注重课堂教学和考试成绩,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阅读。

(三)阅读指导经验不足

部分教师阅读指导经验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建议,导致学生无法及时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影响课外阅读的实施效果。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更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宽知识视野、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够接触更为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感受不同作者的风格和思想,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此外,课外阅读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使其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给予课外阅读足够的重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和指导,使他们在阅读中享受知识的乐趣,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外阅读材料,涉及文学、历史、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阅读这些材料,学生可以汲取更广泛的知识,例如接触更多的生字新词,增加自身的词汇量,进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外阅读材料兼具趣味性和可读性,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课外文本,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阅读兴趣点,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伴随学生一生,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3.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的结构、推断作者的意图等,这些都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在阅读与思考的交叉、互动作用下,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等都有积极影响。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等,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还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健康,这些都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此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组织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可以让他们受到思想熏陶,并引领其价值观和审美观,为其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5.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优质的课外阅读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是值得汲取和传承的优秀文化。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走进作者内心,体验不同的情感世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与积累,对学生形成良好情感以及健全人格都具有重要影响。

6.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语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各类优秀的课外读物,是落实读写结合教学法的途径之一,能够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方面,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高级词汇和优美语句,为写作积累素材。另一方面,许多优秀的课外读物充满奇妙的想象和有趣的创意,与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不谋而合。在阅读这些课外读物的过程中,小学生更容易受到启发,并在大脑中形成自己的见解,这些便成为他们进行创意写作的灵感来源。

三、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为了充分发挥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在扩展学生知识面方面

借助课外读物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需要为他们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当兼具趣味性、启发性和阅读性,这样才有利于他们从阅读中汲取知识。为了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在推荐读物时,可以紧密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确保这些书籍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为他们提供有用的知识。此外,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语文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推荐一些简单易懂、篇幅适中的材料,帮助他们建立对课外阅读的自信;针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推荐一些深度且具有挑战性的材料,以此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其探究精神。

例如,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往往具有想象力丰富和故事情节生动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传递一些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的价值观,与小学生的整体情况契合度较高,因此可以作为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首选材料。此外,科普知识类读物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样可以作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

(二)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

1.开展阅读活动。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师可以组织阅读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课外阅读的乐趣。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完成阅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阅读结束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所得,在交流、分享中充分感受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2.培养阅读习惯。

提升阅读能力,需要建立在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石之上。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种有效的做法是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在课外阅读上投入一定的时间,并要求他们作好阅读规划,记录每天的完成情况以及个人的感悟。此外,定期进行阅读评估同样至关重要,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阅读水平和进步情况,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整个学期开展课外阅读,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根据各单元的习作要求和“快乐读书吧”的阅读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兴趣,推荐了一些课外读物,如《安徒生童话》《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其次,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阅读链接”,整合与课文内容相似或语言形式相似的短小篇章或片段,拓展的阅读材料,并进行群文阅读、对比阅读。课后教师继续向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文章。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6课中,教材以《陶罐和铁罐》正文,同时借助“阅读链接”推荐了《北风和太阳》。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可以安排《河蚌和珍珠》《蜻蜓和蚂蚁》等相似性强的文章,作为学生的课后阅读材料。这样由课文逐步延伸到课外,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此外,利用一些零碎时间,组织“词语接龙”“课外知识问答”“百科知识王”等趣味活动,为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搭建平台,同时也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好处。这样,既能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面

1.加强阅读引导和阅读指导。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教授他们有效的阅读方法,如快速阅读、略读、精读等。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性精神。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2.组织阅读后的讨论和交流。

阅读后的讨论和交流是巩固阅读成果、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观点,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可以选择《西游记》等经典文学作品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首先,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尝试在快速阅读中把握文章主旨,在略读中梳理文章结构,在精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等。阅读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评价孙悟空、唐僧等角色或分享从故事中获得的人生感悟等。这样,借助有效的阅读引导和读后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思维品质。

(四)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如寓言故事、科普读物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时间,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其次,教师应注意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包括定期安排阅读时间、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等。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主阅读能力。最后,教师还应将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通过课外阅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拓展视野;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通过阅读科技类读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阅读小达人”活动。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并要求学生每天记录阅读内容和感受。同时,教师还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五)在提高学生情感体验方面

1.选择适合的课外读物。

在选择课外读物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取内容健康、情感真挚、语言生动的书籍。这些书籍可以是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也可以是科普知识、人物传记等,旨在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内容,掌握故事的情节演变,深入体验文本中的情感态度、思想内涵。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例如提出问题、组织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等,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强化情感体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外文章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实现情感迁移,从而在阅读中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寒冷冬夜卖火柴的悲惨经历。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小女孩,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使学生感受小女孩的孤独、无助和绝望,理解她为何会产生一系列的幻想、情感、情绪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共情能力和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六)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课外读物,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这些作品不仅语言优美,情节生动,而且富有想象力,比较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词汇、句型和语言风格,并鼓励他们做好摘抄、尝试仿写或者再创作。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撰写读后感,分享阅读体验和收获,以此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情感体验。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课外阅读,并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阅读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