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幼儿生活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着关键的支撑作用。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眼于幼儿综合素养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创新幼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进一步促进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雕刻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将传统雕艺和幼儿园美术教学进行巧妙地融合,不仅可以让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活动和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也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在寻雕艺、识雕艺以及创雕艺的过程中,带动幼儿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有必要深入剖析传统雕艺的特征和特点,并找寻与幼儿园美术教学融合的立足点,借助富有趣味性的雕艺文化活动,循序渐进地提高幼儿对传统雕刻的认识和了解,为幼儿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一、传统雕艺的类型及其艺术价值
雕刻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根据不同的雕刻类型和技术,雕艺又分为石雕、木雕、影雕等多种形式,其艺术表现形式和雕刻技巧各有不同。以影雕艺术为例,在艺术表现形式以及雕刻技术方面都有着许多显著的特征。
第一,雕刻艺术的表现力十分丰富。以影雕艺术的作品为例,在各类影雕作品中所呈现的图案内容具有显著的多样性特点,包含日常生活中多种不同的图案元素以及画面场景,可以将生活中富有趣味性的图案以及趣事直观生动地展现在雕刻艺术中。雕刻艺人在进行影雕工艺品e0cda5547a835c66fcc2ffdc803503d8的创作时,一般会从雕刻主题、工艺结构等角度进行综合设计,充分体现影雕艺术的文化特征以及艺术特点。
第二,雕刻技术十分精巧。影雕艺术在实际雕刻的过程中,所涉及的雕刻手法和艺术呈现方式与其他工艺也有着显著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影雕艺术在雕刻和设计过程中所应用到的工具有许多特殊性,雕刻艺人通常会使用木石、金属或者其他类型的材料进行雕刻和艺术塑造,影雕作品的空间感、艺术感十分显著。在影雕艺术的创作过程中,首先艺人会将针作为笔进行雕刻,以层次化的雕琢形式确保雕刻环节精巧、细腻,将相应的点组织成完整的画面。然后,再进一步结合深浅、疏密、粗细等艺术形式进行加工,使之形成一幅独特的雕刻艺术作品。将这种传统的影雕艺术,融入幼儿园美术课堂,借助趣味性的区域活动以及实践活动,可以让美术课堂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在幼儿参与认识雕艺的过程中渗透传统雕艺文化的艺术美,在幼儿创作雕艺的过程中锻炼幼儿动手实践的能力。借助这种类型丰富且形式多样的实践学习活动,让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以及认知水平得到全面地提高。
二、传统雕艺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通过亲子活动,丰富幼儿雕艺学习体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阶段的艺术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各种学习条件与机会,为幼儿积极学习和接触各种艺术形式搭建平台,让幼儿在主动感知和参与互动的体验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发现美、感受美的同时,逐步学会创造美,以此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惠安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雕艺文化,该地区更是有“石雕之乡”的美誉。从惠安县雕刻艺术的呈现形式来看,惠安雕艺堪称典型的“南派”雕艺代表。在雕刻手法以及艺术表现形式方面,惠安雕艺更加注重艺术线条的加工处理,在整体形态以及雕刻内容的神韵上具有一系列的地方文化特点。将传统雕艺融入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辅助作用,以家园共育的形式,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幼儿雕艺学习的活动之中,为雕艺文化的渗透和融合奠定基础。
例如,在识雕艺主题下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可以设计《走进雕艺城》的亲子活动。根据美术课堂的教学目标,以亲子活动的方式,组织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进本地雕艺城进行探究学习,以任务清单的方式,鼓励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探寻雕艺文化的学习活动,了解惠安县的雕艺文化历史,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初步了解和认识本地雕艺文化,激活幼儿参与雕艺文化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了以上学习基础和铺垫之后,在课堂学习活动环节,教师需要根据进一步的教学设计,投放一些黑色超轻黏土、泥工板、排笔、丙烯颜料等材料,由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参与泥塑手工活动,并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在雕艺城观察到的作品造型进行自主创作。另外,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开展一系列影雕活动、石雕活动等主题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将生活中的收获融入区域活动中,在实践、参与和互动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幼儿对雕艺文化的了解,为幼儿进行深入学习和有效互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环境创设,营造雕艺课程活动氛围
对于幼儿园教育工作而言,良好教学环境的创建是保障各类幼儿园教学活动顺利实施和开展的重要基础。在构建幼儿园环境时,必须从课程教育理念以及具体教学活动入手,设计与幼儿学习兴趣相匹配的园区环境,同时投放相应的游戏材料,确保幼儿在学习互动中能够保持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强化学习体验。为此,在雕艺融入幼儿园美术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创建雕艺特色的班级活动环境,以此做好幼儿积极参与学习和互动的前期准备工作。
例如,在中班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幼儿实际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在班级内投放各种建构材料,以建构活动的方式带领幼儿参与“雕艺城堡”的建构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和实践。另外,在科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幼儿自己制作的木偶作品设计相应的木偶剧表演活动,为幼儿提供相应的绘本故事,鼓励幼儿通过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参与木偶表演,加深幼儿对木雕的了解。除了班级环境的创建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梳理阶段性的教学成果,在幼儿园园区环境中增加雕艺元素的投放量,构建幼儿园雕艺文化教育的氛围环境。如在以“幼儿雕艺乐园”为主题的雕艺作品展中,教师可以将幼儿的雕艺作品、教师的雕艺作品以及师幼合作的作品等,以主题墙的形式进行呈现,创建雕艺主题学习环境,让幼儿在园区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感受雕艺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使幼儿在日常区域活动、手工活动等环节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发现。另外,在幼儿园的宣传橱窗和通知栏中,也可以定期向家长和外界展示幼儿园开展的各项雕艺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图文结合等多种形式介绍幼儿园雕艺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以此搭建幼儿园雕艺课程教学和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在传统雕艺文化学习中的表现情况,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和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为传统雕艺融入幼儿园教学创建良好的家园教育环境。
(三)开展多元活动,拓展幼儿雕艺学习途径
从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不难看出,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游戏活动的辅助,可以说,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为此,教师在融入传统雕艺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也要积极创新各种学习活动,将幼儿美术教学和游戏活动进行巧妙融合,在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中,拓宽幼儿雕艺学习的途径,助力幼儿学习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开展特色雕艺区域活动。在美术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雕艺文化的呈现方式以及教学特点,在班级内为幼儿设置一个特色的雕艺区,并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投放相应的雕艺材料和工具。在这一互动区域内,教师可以根据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幼儿积极参与互动和体验,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大胆创造雕艺作品。例如,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版画材料,组织幼儿一起制作版画石狮子,在趣味性的绘画学习和版画制作过程中,促进幼儿对雕艺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语言活动区,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将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雕艺作品分享给小伙伴们,并简单介绍自己的观察成果;在建构区活动中,教师则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搭建崇武古城、雕艺城等建筑。通过特色雕艺区域活动的开展,为不同学习兴趣的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助力幼儿更好地参与雕艺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活动。
开展特色领域教学活动。在传统雕艺融入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实践活动中,除了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学习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特色领域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幼儿对雕艺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例如,在开展“石刻石韵——石雕”主题活动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我知道的石雕”“家乡的石雕文化”“石雕的类型”以及“家乡的石雕大师”等。在这种富有趣味性的特色领域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参与探寻石雕文化,如探究石雕的类型、雕刻所用到的工具以及本地有名的石雕大师,加强幼儿对世界文化的喜爱之情。在进一步的拓展活动中,教师还可以从可行性、适应性的角度入手,为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石雕材料供幼儿进行实践活动。为了保障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安全性,在石雕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类似的物品进行代替,如用超轻泥代替坚硬的石头、用塑料板代替刻刀等,组织幼儿一起体验石雕的创作过程,让幼儿对雕艺这一传统文化形成产生更为具象的认知。通过这种具有明确教育指向的实践学习活动,为幼儿更好地了解传统雕艺、参与雕艺创作等搭建平台,循序渐进地培育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关注教师指导,提高幼儿美术学习质量
在传统雕艺融入幼儿园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为了保障各类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地推进和高效地落实,在幼儿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当进一步加强教学指导和管理工作,为幼儿更好地认识雕艺、学习雕艺和实践操作提供系统的指导。在具体落实环节,教师可以从区域活动的游戏材料投放、幼儿学习兴趣的引导以及幼儿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等方面入手,进行系统规划,保障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提供有效指导,最大化发挥幼儿在雕艺创作环节的想象力,科学提高幼儿实践学习的综合效果。
一方面,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在幼儿园的美术课堂中,渗透雕艺的教学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活动类型要求幼儿参与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为了切实保障幼儿积极参与实践学习活动,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提供差异化的指导策略,最大化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识雕艺的学习活动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认识雕艺的类型、探究雕艺的工具以及欣赏雕艺作品等,重在引导幼儿在互动学习的体验中,逐步感受雕艺文化的艺术之美,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环节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指导策略应当以引导性的指导为主,减少直接告知幼儿答案的情况。通过教师逐步引导的学习活动,让幼儿在参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雕艺文化的丰富内涵,增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雕刻工具的认识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借助趣味性的动画或者示范等方式,充分展示传统雕艺文化的工具和雕刻技巧,让幼儿自主发现和总结各种雕刻工具的应用场景,提高幼儿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表现情况为其提供鼓励性的指导建议。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的成长中,来自教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能够充分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类学习活动,助力幼儿学习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雕艺文化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时,需要根据幼儿实际学习表现情况,积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和肯定,指导幼儿更好地参与传统雕艺文化的区域活动。例如,在幼儿参与美工区的泥塑活动时,教师可以从幼儿的泥塑作品成果、参与泥塑制作的过程等角度入手,对幼儿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表扬幼儿泥塑作品的造型、设计以及制作手法等,让幼儿直观感受来自教师的认可,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互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师指导幼儿参与互动体验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引导幼儿进行合作互动,共同完成雕艺作品的制作,以此锻炼和强化幼儿的学习能力以及交往能力,提升幼儿美术课堂学习质量的同时,有效发挥传统雕艺学习活动的育人价值。
三、结语
传统雕艺凝聚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和高超的技艺。将传统雕艺和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进行巧妙地融合,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有序提高幼儿学习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赋予传统文化更多创新教育的方式,在主题社会调查活动、区域游戏活动等多种形式下落实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工作。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要深入剖析传统雕艺中可用的教学元素,并将其与幼儿园教学工作进行巧妙融合,以趣味性的学习活动为载体,逐步培养幼儿对雕艺文化的学习兴趣,为传统雕艺的传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注:本文系福建省惠安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本土雕艺文化资源促进幼儿美术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A1452-14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