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大概念引领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

2024-08-28 00:00:00左进芳
家长·中 2024年7期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美术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在小学美术学科中,大概念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载体,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知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实施基于大概念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至关重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跨文化理解能力。通过项目式学习、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以及个性化、合作化教学,可以更有效地落实这一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艺术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艺术大概念的理解统摄

艺术大概念是理解艺术学科知识的核心,它统摄形式语言的理解、艺术技法的表现、多元文化的感悟与心灵感受的表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艺术史概念作为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桥梁,有助于学生深入掌握美术知识本质。形式语言的理解涉及线条、色彩、构图等美术元素的内在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艺术技法的表现,涵盖多种美术创作所需的方法与技能,如剪贴、刻画、捏塑、对印与编织等。多元文化的感悟通过视觉图像,传达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文化观念与价值体系。心灵感受的表达则体现艺术创作的内在灵魂,源自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悟。这些概念不仅关联着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态度,还是他们在特定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础。艺术大概念的相对性和不断分解性,使其能与不同主题的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基于大概念的小学艺术素养教育,需进一步推衍单元大概念,以完整语句深入阐释艺术大概念的知识本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

二、大概念引领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通过大概念引导的美术教学,可以弥补核心素养表述宏观性的缺陷,使其更具实践意义。美术大概念涉及形式语言、美术技法、多元文化感悟和心灵感受等多个维度,这些维度交融共生,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旦学生理解了大概念,其美术核心素养也就得到了有效培养。此外,要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还需探索大概念的美术基本问题群。这些问题的设计旨在解决零散和碎片化的教学问题,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欣赏美术作品。如在“中国画与油画欣赏”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通过欣赏方法、形式语言、文化背景感悟和文创产品设计等角度设计问题链,能够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美术作品,进而培养他们的美术核心素养。美术基本问题链设计的内在逻辑是层层递进的,每个问题都为下一个问题的深入探索提供了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美术知识,还能促进其形成可迁移性思维,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三、基于大概念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优势

基于大概念的小学美术教学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诸多弊端,这些弊端阻碍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第一,教学目标经常割裂性地分述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无法准确指向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若以美术大概念作为理论支架,可以更清晰地设计教学目标,从而弥补这一理论的缺陷。第二,很多教学设计往往只触发学生的浅表性问答,如询问作品内容、感受等,这些设问更多涉及事实性知识,而非深层次的美术思维和方法。大概念教学模式则通过基本问题群,促使学生深入探究美术知识本质,进而达到培养美术核心素养的目的。第三,传统的教学评价多以结果性评价为主,如给作品打分或完成测验,这种方式虽简便,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分析和评估。基于大概念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则强调表现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重视他们“能做什么”,以及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深入地反映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四、核心素养导向大概念引领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一)构建以大概念为核心的教学目标理论框架

构建以大概念为核心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目标理论框架,首先要确立核心素养的导向性。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体现为学生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创意实践和艺术表现四个方面。以大概念为核心,在每个大单元教学中,确定一个统领性的美术大概念,如“色彩的情感表达”或“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这个大概念要贯穿整个单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探索。然后,将这个大概念细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色彩的情感表达”的大概念下,可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能够理解色彩在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作用,能够运用色彩表达特定的情感,并能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创新表达。为实现这些目标,教师要设计一系列与核心概念紧密相连的学习活动和任务。比如,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色彩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通过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讨论和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提升对色彩情感的理解。

以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的教学为例,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的认识与应用”“现代绘画技术的运用”三个大的主题展开。其中第1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第13和14课《花鸟画》、第15课《山水画》可以整合为“中国传统绘画”大单元。在教学实践中,要以“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核心特质与表现手法”作为统领性的大概念。然后,将这个大概念分解为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精神、构图法则以及色彩运用等核心特质;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笔墨技巧和色彩搭配方法,以便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与魅力。为了达成这些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设计与其紧密相连的学习任务。例如,在《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中,可以通过欣赏齐白石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精神,建立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认知。在《花鸟画》和《山水画》教学时,则可以通过讨论和评价中国花鸟画、山水画作品,如赵佶的《芙蓉锦鸡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帮助他们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法则。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核心特质与表现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

(二)确立以表现性任务为重点的评估量规

确立以表现性任务为核心的评估证据集,是评估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关键。这类任务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展示他们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理解和应用大概念的能力。这种评估方式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在基于大概念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性任务,这些任务要体现美术基本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实践和体验。在此基础上,创建表现性评价体系,以评估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表现情况。评估指标和评估量规是评估证据集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指标应关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关键思维和技能。评估规则是一个详细的评分指南,它描述了不同质量等级的特征,并为每个等级提供了详细的描述。

以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的教学为例,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艺术技能与理论”“中国艺术文化与历史”“色彩与视觉艺术”等大概念展开。其中第14课《中国龙》、第19课《采莲船》、第21课《家乡茶》可以整合为“中国艺术文化与历史”大单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主题为“家乡文化展示”的表现性大单元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任务中融合这三课的知识与技能,展现对中国艺术文化与历史的理解和创新应用。在实施任务过程中,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在研究、创作和展示等多个阶段都能得到及时反馈,有效调整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手法。例如,在研究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中国艺术文化历史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量,加深他们对中国艺术文化的理解深度;在创作阶段,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在展示阶段,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整合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鼓励他们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文化理解。通过这种表现性评估方式,不仅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综合素质。

(三)开发以跨学科融合为特色的教学内容

开发以跨学科融合为特色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内容,是提升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这种融合式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也接触其他学科的知识,探索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开发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内容中,美术与文学的融合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画面美,如诗歌中的意境、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用画笔描绘他们心中的文学世界。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美术大单元教学还可以与科学结合。科学实验中的现象、生物的形态结构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结构特点,然后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的魅力,让作品更具活力。美术与社会学的融合也不容忽视。可以让学生调查家乡的风土人情、建筑特色等,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然后用美术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开发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内容时,要注意选取与小学生生活经验相符的主题,让学生有话说、有感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人美版四年级下册教学为例,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基础绘画技巧与观察”“自然与艺术”“生活中的艺术与设计”“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等主题展开。其中第1课《植物写生》、第7课《生命之源——水》、第9课《用彩墨画鱼》、第10课《动物的脸》可以整合为大单元,主题为“自然与艺术”。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可以将美术与科学相结合,科学中所强调的细致观察与美术学科不谋而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结构,然后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在教学《用彩墨画鱼》和《动物的脸》这两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鱼和其他动物的脸部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和演化历程。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彩墨画的方式表现鱼和其他动物的脸部特征,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彩墨画的魅力和表现力。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文学作品和社会学知识,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描写,了解当地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自然和艺术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还能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让他们成为综合素养较高的人才。

(四)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这与核心素养导向大概念引领的美术教学理念不谋而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探索美术大概念。利用多媒体和数字化工具,也是现代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数字绘画、虚拟现实等技术,学生可以在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中发挥想象力,同时提高技术应用的能力。个性化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而合作学习则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以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的教学为例,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色彩的基本知识”“创意与设计”“传统文化与艺术”“工业美术”等主题展开。其中第1课《四季的色彩》、第2课《生活中的暖色》、第3课《生活中的冷色》,可以整合为“色彩的基本知识”大单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主题为“色彩的魔法世界”的项目式学习任务。这个任务将贯穿整个“色彩的基本知识”单元,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和理解色彩。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四季的色彩》这节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收集生活中的色彩样本,如四季的树叶、花朵、衣物等,使学生感受和理解色彩的变化和魅力。接下来,可以围绕“色彩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创作。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研究不同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学生可以创作一系列能够表达特定情感的色彩作品。在教学的末尾,为了巩固单元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色彩主题的展览或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五、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美术课堂积极推行大单元教学,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还能为构建高效、系统化的美术课堂提供坚实的支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深入钻研教材内容,紧密围绕核心素养培养这一目标,精心设计单元主题。同时,合理规划单元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确保每一步教学都紧扣主题,增强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总之,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美术课堂的完整性和深度,让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中逐步发展美术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