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代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体验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知,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对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探讨。
教育部基于对当前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考量,对课程开展形式进行变革,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各年级段设计教学方式和方法提供支持。在此背景下,素质教育逐渐深入至日常教学中,其中,音乐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是素质教育的一大组成部分,此方面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审美情趣的形成,因此要重视音乐教学。但受到传统教育中对高中应试科目过度重视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对高中音乐科目的关注度较低,由此需要就如何组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基本方法展开研究。下文将提出体验式教学法,探究此种方法应用于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价值,并给出此种方法的实践应用路径,以期为推进国家教改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一、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音乐教学应用中的价值
(一)突出审美教育核心
高中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体系下为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所设计的科目,其中,美育是审美教育的核心。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较为重要。为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欣赏课为切入点,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能够创造学生与教师平等的课堂环境。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力,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感受音乐内涵和情感。借助直观情境可化无形于有形,将抽象情感具象化。例如,在欣赏《澧水船夫号子》时,引导学生从音乐本体出发,想象置身于湘北地区中,感受湘北的地理环境特点,并观察劳动人民如何劳作,深切感受船夫这一群体,伴随着船运事业的产生而形成,伴随船运事业的发展而兴盛,亦随船运事业的消失而濒危。在为学生奠定感情基础并组织学生进行组队表演的过程,将衡量每名学生对作品中所包含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转变审美教育,引导学生直抒胸臆,为学生带来直接的情感体验。可见,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凸显审美教育的核心。
(二)培养创造想象力
传统音乐教学由教师单向讲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而学生被动接受,无需思考。在此种模式下,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遏制,难以在欣赏音乐中感受流淌的情感,自然无法联想到创作者创作的背景和过程。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将大部分课堂时间作为引导学生感知音乐情感的想象时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和想象环境。体验的本质是学生依靠自身的理解,将音乐内涵和情感表现出来。这对于学生而言,是掌握音乐情绪的关键过程,并能够将自主创造和想象的部分具象化。不同学生的生长环境和接受的基础教育有所差异,其在音乐中融合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感悟也存在差别,如此将会在班级范围内呈现出多样化的音乐理解。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相互感受其他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将他人情感和感悟迁移至自身,为乐理学习和情感解读润色添彩。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应用体验式教学法能够达到学科贯通以及拉近与生活距离的效果,对培养学生的感性与理性认知有积极的作用。
(三)激活自主学习意识
体验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体验”。学生主动走进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体会艺术作品流露的情绪,体现此种教学方式的亲历特征。学生亲自从场景、环境和与他人的交流中主动建立起音乐与情感间的联系。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关注每位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情况,以此深入了解全部学生的音乐素养,以便于在后续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与方向,精准契合教学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生成离不开兴趣刺激,直观的体验情境和多元的体验方式,将为学生营造出新奇且趣味性十足的课堂氛围,提升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课堂所欣赏的音乐延伸至其他音乐理论当中,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框架,更好地提高音乐的水平,促使学生深度探究音乐知识。
(四)有机融合现实生活
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高中音乐课程中,将突破学科间以及维度上的局限,建构多类事物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中,加强音乐感知力和理解力,触及文化内涵,延伸和发散知识点,便于学生构建全方位的音乐审美体系。融会贯通课内外知识,体现生活中的音乐之美。
例如,在欣赏《辽阔的草原》《牡丹汗》《宗巴朗松》这三首各具特色的民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以此感受这些民歌中凝注的深厚民族热情与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体验式教学,不仅让学生通过听觉领略了音乐的魅力,更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全面感受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大屏幕上播放了与这些民歌相匹配的舞蹈视频。学生们在欢快的舞蹈中活动了身体,不仅放松了心情,更在舞蹈的韵律中感受到了少数民族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通过观察少数民族服饰的绚丽色彩和独特款式,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而且,在欣赏舞蹈和观察服饰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民歌所体现的风格和风土人情。新颖且具有探究性的内容,促使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学生认为《辽阔的草原》展现了草原人民的豪迈与奔放,《牡丹汗》则表达了新疆地区的浪漫与热情,而《宗巴朗松》则体现了藏族文化的神秘与深邃。通过这种讨论与交流,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民歌的理解,更建立了与现实生活间的联系,认识到音乐与文化、生活与艺术的紧密关系。
二、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路径
(一)借助听觉体验,加深理解
声音是组成音乐的基础物质材料,依靠听觉产生审美体验是高中音乐教学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形式,从感知声音材料开始,理解材料意义和构成,加强学生的理解力。音乐欣赏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力和感知力,借助听觉体验,在分析多个音乐材料要素的基础上,综合所分析的各个要素,将其转变为对旋律、速度、力度、音区、节拍、节奏的欣赏,进一步鉴赏音乐形象、情绪情感和音乐气氛,以此形成对乐曲的综合性解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将课程开展重点落于学习如何聆听音乐,而引入体验式教学法后,则转变为为了学习音乐而聆听。
例如,在学会《一杯美酒》时,教师播放音乐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在聆听《鼓舞》片段中,有意识的提问:在整首乐曲中,你认为最为震撼的是什么?通过提问引出节奏和音乐基本要素理论,降低学生区别人声与乐器的难度;在聆听《长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一同感知强弱、速度变化对乐曲情感和音乐形象的影响。聆听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代表音乐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认为音乐间差异性的体验来源于哪些要素?引导学生自行从一首首音乐的感性认识中,归纳节奏、旋律、速度和力度四要素与音乐风格以及特点间的关系。
(二)借助视觉体验,深化情感
感觉的80%来源于视觉,此种感觉将直接获得外界事物信息,因此应用体验式教学法需结合视觉画面,将声音与画面完美结合,引导学生产生直观理解。感情由情绪和情感组成,说明感情升华要经历短暂情绪变化到持久稳定情感感知的过渡,从音乐欣赏课程开展的角度来讲,学生生成短暂的情绪较为容易,只需聆听声音即可准确判断音乐情绪,但深刻的情感感知却无法通过简单聆听达到。因此,教师要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呈现动态、具象的影像,从视觉角度带给学生深层情感体验。
例如,在欣赏《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时,播放与新疆吐鲁番收获葡萄相关的影像,加深学生对新疆的了解,适当设置:“通过观看视频你有何感受?”“结合视频,你认为此首乐曲有何特点?”等问题。在聆听《黄河》时,同样播放与西北、黄河等相关的影像资料,提出问题:通过观看视频,你认为西北民歌与当地风土人情有何联系?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句话是否正确?要求每组学生用与音乐知识相关的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利用此种方式,延展音乐种类的覆盖范围,体会音乐这一文化艺术形式对深植爱国情怀的作用和价值,并认识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机融合,是将东方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必经之路。
(三)引进多媒体教学,提升高中生音乐素养
在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步地被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所采用。因此,在开展音乐欣赏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有相应的教学手段作为支持,而音乐老师也要把体验式的教育方式和《音乐欣赏》课程融合起来,并且在音乐教育中,要主动地引入多媒体的教育资源。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师不仅注重对音乐本身的欣赏,还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其中,结合教学内容播放曲目音频的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影片,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以鉴赏《婚礼场面》这一曲目为例,音乐教师在播放完曲目后,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之相关联的舞剧《鱼美人》片段。这一做法不仅让高中生通过听觉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还通过视觉直观地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创作环境以及人物形象。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抽象的音乐变得生动而具体,而高中生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内涵。通过观看舞剧片段,高中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婚礼场面》这首曲目在舞剧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与其他元素相互融合,共同构建出完整的艺术作品。这种跨界的艺术体验不仅拓展了高中生的艺术视野,也让他们对音乐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四)借助创作体验,凝聚创造力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下,培育学生创造力,满足社会建设中对人才创新意识的需求。为此,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借助创作体验,凝聚创造力,发挥复合与发散思维的综合作用。在课前,教师结合本节课欣赏乐曲的节奏创作内容,布置与之相关的资料查找任务,要求学生查找与乐曲节奏相似的其他音乐,直接上传至学习平台,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体验应用此种节奏所带来的情绪感受。
例如,在欣赏《非洲音乐》前,教师布置查找与布隆迪圣鼓、非洲祈祷、偶数小节换节奏型节奏相关的资料,并鼓励学生与其他人完成课前分享。分享完毕后,播放此乐曲的MTV,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并提出问题:你对此乐曲有何印象,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鼓舞基调,使他们对强烈节奏感所突出的情感特点有基本认识。教师可以继续发问:在聆听此首乐曲时,你是否体会到“仪式感”?在设置的问题链中,逐步带领学生感受非洲鼓舞的魅力,体会非洲赞歌的震撼力。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共同总结偶数小节换节奏型节奏的特点,要求学生自行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四个小节,使用非洲鼓展示创作成果。学生展示完毕后,全班共同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节奏,展示在多媒体上,带领学生以大腿为鼓,演奏四小节节奏。
(五)借助多元体验,激发想象力
音乐创作受其他艺术形式的启发与影响,同属于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说明教师应用体验式教学法不得单独以音乐为体验对象,要融汇其他艺术形式,参照对其他艺术形式的鉴赏方法,激发学生想象力。抽象的音乐可将表演、绘画、书法、雕刻等作品中包含的情感具象化,教师要借助多元体验,组织学生对歌词、曲调进行解读。
例如,在欣赏《费加罗的婚礼》时,提前熟悉歌词,要求各个小组组内挑选人物角色,在了解作曲家背景和生平的基础上,分角色扮演。在整首乐曲中,涵盖多个截然不同的形象,其所体现的性格也有所差异,但乐曲将是三种性格的交织融合。学生通过表演,想象在创作背景下所扮演角色的内心,最终建立起与其他角色的联系,达到情绪和情感的高度统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音乐教学要改变过去教师简单播放乐曲并抽象讲解知识点的模式,引入体验式教学法,借助对学生听觉、视觉等感官的刺激,打造与音乐感情基调和乐曲基本要素契合的欣赏环境,激发学生主动感受和倾听乐曲情感的兴趣,直观呈现人物特征与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