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2024-08-28 00:00:00章金珠
家长·中 2024年7期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课程理念”指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双减”背景下,教师要以课程标准理念为引领,以强化学生道德素养为目的,立足单元整体,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整合,探寻单元整体教学的路径,推动“教”与“学”方式的革新,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一、单元整体教学概述

单元整体教学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双减”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指的是在实际教学中,将单元作为单位,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更为系统、完整的单元,助力学生全面、持续和深入学习。单元整体教学通常有多个课型,它们各有侧重点,但都紧扣单元主题意义,彰显单元大主题、子主题的内涵。为了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学校和教师应当积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探究。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单元整体教学价值

与传统的单课时教学相比,单元整体教学的整合性更强,教师和学生能够围绕单元整体目标,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投入到“教”与“学”中,助推课堂教学稳步实施。教师发挥自身引路人的作用,有效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学生“学后即忘”的问题,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并且,在这种环境下,教师能够围绕单元主题来补充和延伸学习资料,或者组织学生开展拓展活动,与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教学相比,这样的教学显然更具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极为有益。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划分,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实践活动。这与以往的孤立学习状态不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与教学改革要求极为契合,能够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逐步习得丰富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一)剖析知识内涵,预设单元目标

教学目标是达成预期教学效果的基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应当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单元整体教学中,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要对自身的教育观念进行更新,在正式教学前就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梳理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准定位,确定单元主题,然后紧扣单元要素设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作用是引领师生的“教”与“学”,有序完成相关活动,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以“我们是一家人”这部分内容为例。本单元一共有三课,紧扣“加强沟通,和父母互相理解”“共同担当家庭责任,共同构建美好家庭”“探寻和传承家风”三个逻辑主线展开。在正式教学前,教师细致阅读教材内容,并对各个课时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把握学习内容的呈现趋势,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懂得用心感受家人的爱,学会理性面对问题,使其能够主动和家人交流、沟通;引导学生明白家庭中的责任分担和民主协商,使其树立家庭主人公意识;引导学生挖掘家风背后的中华美德、民族精神,使其明确家风对个人、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弘扬优秀家风。

教师要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梳理,设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为接下来的教学定下基调,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助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提炼单元主题,制定教学计划

教材是师生“教”和“学”的重要依据,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有力载体。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入手,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剖析,提炼单元主题,将其作为参考依据对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进行拓展,由此完成单元整体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师按照计划开展教学,彰显其结构化,推动课堂教学的稳步开展。

以“安全护我成长”这部分内容为例。本单元一共有三课,以“体会生命珍贵”“学会自护自救”以及“警惕人际交往安全”为单元逻辑主线。教师立足单元教学主题,发现本单元的内容和安全知识密切联系,目标是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形成爱护健康、珍惜生命的意识,掌握寻求帮助的办法,如拨打事故报警电话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紧扣“安全教育”这一主题拓展相应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并就此完成教学计划的制定。

首先,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其安全常识认知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抛出一些与安全相关的问题,在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同时优化课堂互动。其次,在后续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渗透一些有关安全常识的内容,彰显生命的价值,让学生思考、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基于单元整体,将各课程内容进行有机联系,并就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课时。最后,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中的关键一环,教师要予以高度重视,紧扣单元整体教学计划,重点点评学生的安全常识认知,判断学生是否对安全常识类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是否形成了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等,如此就能够形成一套由导学到评价的教学计划,将单元整体教学的特征凸显出来。

(三)优化课堂导入,揭开课程面纱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整个教学中,导入是课堂建设的前奏。精彩的导入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融入课堂,为其后续学习和探索做好充分准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如果教师以丰富有趣的内容来完成导入,就能够迅速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关注,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所以,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对导入的内容、形式进行革新,将各种工具、材料利用起来,以更加丰富多样的方式诠释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感知教材内容,深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带动学生的脚步,共同揭开课程的面纱,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全身心投入其中,为品质课堂的构建创造良好前提。

以“公共生活靠大家”这部分内容为例。本单元一共有三课,以先认知再行为的原则,按照“共享共维护”“共建”“共参与”的思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公共生活,使其学会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能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了更加顺利地达成预期的目的,教师可以事先从互联网等渠道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在课堂上加以展示,辅助学生的学习。比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展示了一组图片,呈现了“人们排队打饭,井然有序”“人们不排队,争先恐后地拿食物”的画面。随后,教师抛出引导性问题:“同学们,如果你要去吃饭,你更愿意去哪个场景?为什么?”学生的回答基本是“第一个场景”,教师趁热打铁地继续引导:“这两个场景有何不同?”片刻后,有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一个场景中,大家都排着队,整个环境都更加和谐。”此时,教师就可以把握契机,顺势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完成课程导入。如此,学生的兴趣得以有效激发,产生了高涨的学习热情,单元整体教学主题也得以有效彰显,为后续的深度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构建教学情境,加强实践教学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要采取热点分析、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模拟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让学生认识社会。”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越来越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情境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深受广大教师青睐。“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和单元整体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基于情境,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元素,同时,紧扣单元整体教学主题,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思考、探究,增强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的有效性。这样,学生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知识、强化能力。

以“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部分内容为例。本单元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父母之爱,试着理解与接纳父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本单元的内容有着较强的情境性,并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是基于生活角度的单元教学内容。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围绕家庭生活为学生构建情境,引领学生回忆家庭生活,说一说自己印象深刻的家庭趣事,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具体来说,教师应当紧扣家庭生活的主题设计分享家庭生活的任务,既可以是讲述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书写一段文字,还可以是表演节目……能突出家庭生活的趣味性、父母之爱以及家庭生活记忆即可。随后,教师站在生活的角度,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回忆和感受父母的爱,将其上升至家庭关系的层面,从生活化角度理解爱的奉献和坚守,帮助学生体会其中的温存,让学生深受感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直抒己见、畅所欲言,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另外,技术还要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适当、适时地引导学生,优化课堂氛围,助推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五)注重教学拓展,开阔文化视野

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既需要紧扣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也需要围绕单元主题,从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延伸,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近年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中,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乃至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更加丰富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科的价值,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提高其认知水平。

以“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这部分内容为例。本单元有两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才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了解人类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在介绍多元文化知识时,教师适当延伸,给学生介绍人类居住的地球和各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使学生对不同的地势及其特征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在对当地生活形成一定了解的同时,学生能够明确生活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感受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后续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安排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有关文化差异的资料、素材,探究各个民族、国家的文化差异,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让其学会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来看待不同的文化。

这样,教师通过教学拓展,在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使其接触教材以外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识,为其未来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六)加强教学评价,突破学习难点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将其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中,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助力学生深化理解、记忆课程知识。

首先,教师要进行评价标准的设置。评价标准要凸显学生的整体表现,如知识掌握情况、思维发展情况、行为品质等,如此才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实际情况,第一时间优化学习策略。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保证其合理性、有效性,以更好地评价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教师要对评价方式进行更新,综合运用,做到知行合一,如此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特征形成更加清晰的了解,有针对性地点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笔试、实践演示等方式评价学生。除教师评价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机会,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师应当及时反馈学生的评价结果,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教师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教学方案,完善教学内容与方式,让后续教学更具实效性。可见及时性的反馈能够使学生认清自我,有针对性、自主性地学习,为学生的学习突破、成长进步提供助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单元整体教学强调整体,与传统单课时教学存在差异,它有着更加鲜明的优势。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中的引路人,要心中有数,积极探寻单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进行统一教学策略的设计。在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引领下,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应用等能力,让学生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涵,为其学科核心素养的长远发展助力。当然,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离不开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教师要不懈探索,深入挖掘单元整体教学内涵,根据道德与法治学科特色精心设计教学,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激发学习动力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FJJKZX22-10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