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减”政策落地后,中小学掀起了一轮教育改革热潮,这给英语课堂带来了猛烈冲击,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门高标准、内容精的语言课程,小学英语尤其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与课堂教学质效形成依赖关系。面对新的挑战,小学英语教学该如何开展,怎样在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高站位出发开发多类型模块,以活动嵌素养,为减负增效提供更大的执行空间,为英语课堂“加油添气”。
“双减”背景下,质量为重成了小学英语教学的生命线,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教与学质量的提升,让小学生英语发展迟迟不能前进。因而,教师要紧扣“松”和“紧”字眼,以核心素养为主线,制定指向性的教学计划闭环,让学生一步步走,扎实英语知识与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划好“双减”和新课标双桨,为学生的英语学习保驾护航。本文以“双减”为背景,以核心素养为导引,探究小学英语如何做到提质增效。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
“双减”是对中小学教育减负、提质、增效的又一次“刮骨疗毒”改革。在这一背景下,怎样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成为中心议题。同时,这引申出一些新要求:适当削减课业量,向45分钟要质量;聚焦核心素养,改进教学方案;调整作业结构,力求少、精、全;依学情、重剖析、精研判、多探究。只有做好以上几点,教学质量才能增长、课堂品质才能乘势而上,才能让每个学生上好学、快乐学。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提质增效的要点
英语是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使其形成综合应用能力。“双减”政策给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注入了源头活水,指明了教学改革的航向,即“提质增效”。因此,在重构英语课堂时,教师要恪守以下原则。
首先,心中有人。教师不仅要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还要把握“为什么教”,从而扎实落实素养导向的育人要求。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黄金期,教师要从培养具有英语核心素养的学生出发设计和实施每节课,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增长技能的同时实现心智、情感和思维的成长。
其次,脑中有图。“双减”背景下,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确立课时目标、路径,将起点和终点牢牢刻在脑中。一节课45分钟,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抓住关键点,设计课程活动,引领学生循序渐进,使其不断地迈向核心素养区。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阶段性的参与获得,使其在体验、实践和运用中将知识转化为素养。
再次,眼里有光。教师要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提高课堂的生气和温度;注意活化英语课本,创设英语情境、设计真实任务,以燃起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最后,手中有法。用好教学方法非常重要,面对一连串的“双减”挑战,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要学会灵活变化,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教法与评价法,坚持反思,通过实践来检验实效,并据此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难题
要想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落实“双减”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现状做出剖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LQ6fd4Dc6KaQ8ZmXb+TvFw==,探究其与“双减”的冲突点,从而有步骤地调整教学方案,使“双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效能。通过调查与研究,笔者认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思想观念有偏差,对减负提质认识不深刻。在“双减”和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不断向多元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现实是,部分英语教师难以落实“双减”政策提出的要求,无法建构出与之契合的教学模块。究其根本,是教师对“双减”的研究不够深刻、理解不够全面,无法做到提质增效。
其次,重形式轻内容。基于“双减”要求和新课标导向,部分教师秉着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目标,过于注重某一教学形式的开展,常常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没有真正契合实际学情。这种一味迎合新潮的做法只会让英语变成“空架子”,没有精髓。
再次,重传授轻应用。小学英语是一门语言运用类学科,但部分教师只抓考试重点,用分数量化评价,对口语和听力却一遍过,最终造就了“哑巴式”英语学习局面,学生只会做题不会说。
最后,作业以量取胜。据调查统计,在小学高年级学生每天的作业量中,英语作业占42%,超过了语文和数学,并且多是一些抄写、背诵单词和句子,机械重复,毫无新意可言。约75%的学生认为英语作业量太多。
在“双减”政策下,如何提升教师认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这一连串的问题被摆到英语课的“台面上”。
四、“双减”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一)巧妙导入问题,锤炼学生的英语思维
提质增效是“双减”政策的核心目标,指引着学生高效学习。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从小处切入,以“思维力”为突破口推动课堂优化,给予学生更强的英语学习体验。问题是启动思维活动的药引,传统的英语课堂提问简单化、随意化,只是做好教学监督。整个提问缺乏深度,既难以助力学生的思维运动,也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结合课本话题设计出连贯性的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想,找到线索点,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疑问最能激起认知冲突,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巧”击要点。以五年级下册的Module 3Unit 1“She had eggs and sausage.”教学为例。教师要抓住本节课的话题点“Lingling在英国生活中的一日三餐”,让学生在开篇之际谈一谈自己的早餐食物,再联想Lingling的吃食类型,引出“An English breakfast”。然后,教师导入前驱问题:“What did she have for lunch?What did she have for dinner?”指引学生概括Lingling的餐食信息。最后,教师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对比分析“Chinese food(中式)”和“English food(英式)”有哪些不同,两者在就餐上有何差异,以此层层推动,不断锤炼学生的思维。
再以Module 9Unit 1“Are you feeling bored?”教学为例,教师以“Lingling遮面图”为起点,导入前置性问题“What’s she feeling?”让学生回顾相关描述性词汇,如sad、bored、angry...然后,教师呈现全图,让学生猜想并思考缘由“Why does she feel sad?”接着,教师揭露原因“奶奶生病住院”,继续追问:“How did she know it?”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圈出相关语段。下课前,教师设置自由畅想环节“假如你是她的好朋友,会怎样去安慰?”以问题为牵引,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更上一个台阶,为其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多局限于单词识记和简单语法的应用,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情感态度难以提升,教学效率也因此不尽如人意。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审视教学行为,猛抓“语用能力”,创建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其自主表达,实现从“学英语”到“用英语”的转变,让学生真正享受英语学习的全过程。
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着重锻炼学生“说”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说、敢说,与同学、教师互动,打造火热课堂,助力学生的语言建构。以五年级上册的Module 2 Unit 1“What did you buy?”教学为例。教师以商店为场地设置一节真实对话:“What do you need?-I want to buy some fruits.-What fruits do you want to buy?-I want bananas,strawberries,and oranges.-How much are these?-It’s 15 yuan.-Can you make it a little cheaper?-Sure/All right...”这样的对话练习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课后,教师继续改进,让学生自由组队搭成一个大型超市,有婴儿区、蔬菜区、服饰区等,学生轮流扮演店主、收银员、导购员和顾客角色,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买卖,让学生正确运用句型句式,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再以三年级上册Module 6 Unit 1“Happy birthday!”教学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将课堂装饰成“生日宴会”,播放生日歌,活跃气氛,让学生用“Happy birthday!”送祝福,然后用“Here’s your+可数名词单数/不可数名词”表达送对方礼物,以此增进友谊。在沉浸式的交往情境中,学生的语言交流更加开阔,语言能力能够得到质的提升。
(三)深挖中外资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英语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是育人的关键一环。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促进学生对文化的感知与理解、内化与迁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态度和文化意识至关重要。小学英语教材包括大量与文化相关的话题,但这些内容较为分散,因此教师要进行深度挖掘,及时扩展和补充文化知识,确保学生能够领悟中西方文化的内涵。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容分离。以六年级上册的Module 4 Unit 1“Thanksgiving is my favourite festival.”教学为例。这节课以“感恩节”为主题背景,教师可以凝聚中心议题“My favorite festivals”,从中西方两个视角介入,设定两个团体,一个是中式节日,一个是西式节日,让学生了解节日背景及习俗并设计一段对话,然后上台表演。
Which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你最喜欢什么节日?)I like Spring Festival.(贴春联,放鞭炮)I like Christmas.圣诞树(a Christmas tree)、长筒袜(stockings)、礼品盒(presents)。在双重文化背景下,学生能够认识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特点。
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应被局限在课上,还应当延伸到课外,教师可以创办“英语角”,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英文歌比赛、中英故事演讲等,内容要新颖有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认识、形成跨文化意识。
(四)增添课堂乐趣,驱动学生自主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句简单的话道出了学习的真谛,若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就会不遗余力地去探索、学习和掌握它。这种内在的动力比教师的话更有力。传统教学中,英语教学总是满堂灌,效率低,而在新课改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下,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设计“游戏屋”,构建趣味课堂,让每一名学生都动起来。这种课堂模式不仅让学生享受到游戏的乐趣,还让学生轻松学习英语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可谓一举多得。
三年级下册的Module 3 Unit 1“I like football.”这个小节以“Sports”为基础,围绕“I like.../ I don’t like...”两个句型谈论个人的运动喜好。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一场“传话游戏”,制作运动卡片(football、volleyball、table tennis、badminton、basketball)。开场前,播放背景音乐“Do-Re-Mi”,做好游戏预热,接着发放运动卡片,一名学生指着说“What is this?”,手持运动卡片的学生一边回答“It is a...”一边做出运动动作(拍球、踢球等),从前往后,依次进行。如果整排都回答正确,则给每个人一颗★,看看最后哪一排★数量多,以此建立榜单。
以三年级上册的Module 1 Unit 1“I’m Sam.”教学为例,笔者先集合本单元的主词汇和词组:hello、hi、goodbye、bye-bye、how、are、you、I am、Thank you,然后开展竞技赛,让学生在限定时间记住这些内容,再让学生自由报名上台,将所记的单词、词组写出来并标上中文。最后,看看哪一位同学用时少且中英文均正确,以此评选“记忆大师”。教师将英语知识与游戏元素有机融合,能够在保证教学实效性的同时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充满乐趣、高效且和谐的新课堂。
(五)优化作业结构,力促学生多元发展
“双减”政策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指向标,但部分教师对其减负提质增效的核心要求的认识不深,没有重构作业体系,量减不下去,质量又提不上来,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效率变得越来越低。对此,作为英语课堂的“指挥者”,教师要了解学情,认真思考与探究作业设计新方法,让学生轻松学、高效学,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相比传统作业(抄抄写写),学生更倾向多元化的家庭作业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丰富作业形式,增强学生写作业的主动性。以三年级下册的Module 3 Unit 1“I like football.”为例。笔者设计了校园调查作业:同学们,大家化身小记者,用英文采访其他同学,受采访的同学则用英文描述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说一说为什么喜欢。最后,大家根据调查结果写一篇小作文。
六年级上册的Module 5 Unit 1“Can you be my Chinese pen friend?”单元为讲述自己的能力,介绍自己的情况并结识笔友或网友。根据这一点,笔者设计了多套作业:介绍自己并邀请别人成为自己的笔友,录制视频上传至班级群;制作我的能力手册,用“I can...”句式描述自己的能力,写一写、画一画,可以是海报、漫画、思维导图等形式;思考如何应对病毒,选择“I can...”句式造句子。当学生完成上述的作业之后,笔者先让学生自评,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完成作业的,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评价。最后,笔者图文并茂地评价学生的作业,如画笑脸、五角星,或者做出手势语进行鼓励性评价,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五、结语
本次教学实践以课堂为抓手,不断提质增效,力促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全体师生受益匪浅。真正有质量的教育应该循循善诱,让学生乐在其中,教师要优化作业设计、组织趣味游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其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学会英语、用好英语、爱上英语,为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打好根基。“双减”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师生要携手合作,打造智慧课堂,让英语课变得更有趣、有料、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