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几何教学开展路径

2024-08-28 00:00:00蓝翠香
家长·中 2024年7期

几何内容在小学数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多变的几何图形,教师需要注入更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元素。这不仅关系到学生当前学习几何的积极性,更对他们未来的数学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同时,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以满足新的教学要求。因此,探究新课标背景下几何教学方法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分析这种优化的必要性,揭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几何教学方法优化的必要性

(一)落实新课标中学科素养培养的要求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几何作为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教学方法的优化对于落实这一要求至关重要。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因此,几何教学方法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和发现,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丰富的教学手段的推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日益丰富多样。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学工具为几何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些教学手段能够将抽象的几何概念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有效地提高几何知识的教学质量。因此,优化几何教学方法需要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几何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有效。

(三)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几何作为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教学方法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优化几何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新的教育理念的推动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推动其依靠内在的学习自驱力去探索更多几何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优化几何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优化几何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探索和发现几何知识的奥秘。同时,教师也可以有效的延展数学课堂,使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当前小学数学几何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对于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面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也限制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能力,一些教师难以熟练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先进教学手段,导致几何知识的呈现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吸引力和趣味性。这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制约了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二)教师跨学科融合能力不足

数学几何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物理、建筑、艺术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缺乏跨学科融合的能力,难以将几何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有效的整合。这种局限性不仅限制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影响了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应用。缺乏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几何教学变得孤立和抽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缺乏教学实践活动

几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学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们把学到的知识点运用起来,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实践活动的缺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教学资源和时间的限制,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知几何知识的魅力。

(四)作业设计类型单一

作业是巩固和拓展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作业设计类型单一的问题较为突出。许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只采用传统的计算题、填空题等,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这种单一的作业设计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限制了他们对几何知识应用领域的认知。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如问题解决、实践探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几何教学开展策略

新课标是数学课堂构建的核心参照,对于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以及实践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至关重要。在教学优化与改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紧密围绕新课标进行实践,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推动教学方法的更新。这不仅要求教师深入理解新课标的内涵,还要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结合学科素养设计教学目标

几何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觉、推理能力和创造力等。这些能力不仅在数学学科中有所体现,也与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结合学科素养设计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确保教学内容不仅符合数学学科的要求,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结合学科素养设计教学目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单一的知识教学目标为: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结合新课标的内容,落实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应该如下,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和发展的能力提供指导。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想象和实际操作,建立多边形的空间形态,理解多边形在平面上的呈现形式,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多边形的形状,并理解不同多边形之间的关系和转化;几何直觉:通过观察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和属性,能够通过直觉快速识别出多边形的隐形条件,进而解决与多边形面积相关的问题;推理能力:可以运用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方法,从已知条件出发,推导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参与证明过程,强化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有条理地解释和论证几何问题;应用能力:可以将所学的多边形面积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与面积相关的问题,如计算房间面积、土地面积等。以此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结合班级学情开展设计实践活动

统一化的教学活动往往难以满足班级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出于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教学有效性的追求,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与班级学情相契合。如对于学习基础较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可能会因为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而感到挫败,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违背了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还可能导致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的停滞不前。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特点,然后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有趣的几何游戏、实际测量任务、模型制作等,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探索几何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及时调整实践活动的难度和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活动中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和成长。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取得成功后,他们会更加愿意主动探索和解决难度更大的数学几何问题,从而推动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更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以六年级上册“圆”的教学为例,当教学“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程度精心设计实践活动,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提升。如对于只是简单掌握基本公式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础的实践活动。如给定一个具体的圆的半径或直径,让学生使用卡纸或其他材料剪出相应的圆形,并鼓励他们进行装饰,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对圆周长公式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对于已经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公式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圆与其他图形的结合(圆在长方形中,且与长方形的三边刚好相切),给定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长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长方形的边长,进而进一步推导出圆的直径和半径。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对于已经对圆的周长知识非常熟练的学生,教师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实践活动,以推动他们几何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圆的周长这一知识巧妙地融合到文本信息中,要求学生通过文本分析,将文本内容转化为数学问题,并使用数学语言将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

(三)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使教学方式更加生动、形象、有趣。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展示几何图形的动态变化,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同时,信息技术还能提供丰富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如白板和投影的使用,不仅可以简化教师画图的步骤,保证图形的正确性,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互动环节中,而有效的互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因此,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法,是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几何教学开展策略的重要一环。

以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为例,本单元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图形,如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与方法。随着课程难度的逐步提升,学生需要面对更复杂的问题,如在复杂图形中识别并计算具体图形的面积,或处理多个拼接、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而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图形种类多,变化多,组合和拼接类型丰富。这些复杂的图形组合和变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需要通过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不畏惧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赋予几何教学更多的趣味性提供了可能。

例如,在计算图形面积时,常常需要通过作辅助线来补充条件。在不规则图形中,这通常意味着延长不同边或增加虚拟边,然后作出图形的“高”。然而,这些虚拟辅助线可能会使图形显得立体,导致学生难以识别出具体的规则平面图形。例如,教材第100页练习1中的图形就是一个不规则图形,其虚拟辅助线增加了立体感,使学生难以想象出实际的平面图形。

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除这些虚拟辅助线,展示图形原本的模样。这样,单一的线条圈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就会更加清晰,有助于学生联想到实际的面积图形。随后,教师可以借助作图软件逐步添加辅助线,引导学生理解其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图形投影到白板上,让学生亲自作辅助线,加深他们的理解。

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将图形的变化和组成进行拆分演示,让学生获取更直观的感受,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通过在白板上投影图形,教师可以节省画图时间,与学生进行更多互动。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几何直观素养。

(四)结合生活实际创新作业设计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以及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作业的优化设计,不仅是“双减”政策的要求,更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通过设计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几何知识,避免机械化的练习和重复性的作业,从而真正达到减负的目的。

以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圆柱”的教学为例,圆柱是一种常见的几何体,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作业。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圆柱体的特征。例如,在课前预习环节,为学生布置这样的预习任务:观察身边的圆柱体物体,如水杯、水桶、罐子等,并通过测量和计算,了解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度等基本特征。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在课后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作业。例如,让学生计算一个圆柱形水桶的容积,或者设计一个圆柱形物体的包装方案。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几何知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双减政策和新课标中提倡的注重实践和应用的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要积极结合新的教育要求进行改革,这不仅是教育优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几何内容教学方法的优化不可避免。对于当代教师而言,如何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多元能力的共同发展,无疑是一项重要挑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理论上深刻认识新课标,更要将其理念切实贯彻到教学实践中。面对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师需要灵活应变,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推动教育的持续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