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命题提出明确的要求:“试题既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又要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学科思想方法和所学历史知识简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初步解决比较复杂的历史问题的能力。”还提出要减少简单考查机械记忆能力的题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创新性题型的比例。当前的中考命题就是遵从课程标准要求,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练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作业形式的选择比较单一,以中考题型为主;在内容上更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主要安排课后作业,忽视对课堂作业的设计与处理;在作业质量上,主要是“拿来主义”,没有经过精选,导致比较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在教学中普遍存在。这不仅降低了课堂效率,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针对之前相对低效的作业现状,“双减”政策及课程标准的高要求为提质减负、改变教师的作业观,促使教师探究作业设计的多样性与科学性提供了指引方向。作为延伸课堂教学的作业,其不仅是检测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立足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形成新的迁移,获得新的认识和新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要树立效率意识,在注重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增强作业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创新性,体现作业的层次性,以有效的作业提高教学效率。
二、作业设计要彰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生”,了解学生成长的总体特性和个体差异。学生的成长具有阶段性与持续性的特点,学生之间又存在个体差异,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长期目标,不仅要尊重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特性,面向全体,还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为了更直接地了解学情,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先摸排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历史时期或历史事件的了解情况,再根据学生的反馈、学生的兴趣点、纪律表现、知识掌握等情况设计不同类型和难易程度的作业,并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己相应的作业。
例如,在设计课堂作业时,教师通常选择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设计作业,这能有效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同学生完成的效果是不同的。为此,教师可以分阶段进行教学。对于刚进入初中的新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补充史料,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一个问题,然后让同桌之间交流意见,让学生初步掌握合作探究的方法与规则。到七年级下学期,教师可以扩大小组规模,分为6人一组,制定小组合作制。每组由小组长负责分配人员与任务。到了八年级,这个阶段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但表现欲下降,为了更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教师可以增加积分奖罚制。到九年级时,学生的思维更趋成熟、知识体系更趋完整,自主合作探究的水平也更高,这时教师可以加大问题难度。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预设三个层次,即基础层、提高层和拔尖层。后进生完成基础层的作业;中等生做基础层和提高层的作业;优生可以不做基础层的作业,但要完成提高层和拔尖层的作业。教师把作业进行层次划分,对学生还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有些后进生不甘心只做基础层的作业,会挑战提高层的作业。同样的道理,这种效果对于中等生的刺激最明显。对于优等生,如果他们的成绩有所下滑时,也会通过基础层的作业来夯实基础。
分层次设计作业不能一成不变,学生的学习是动态的过程,教师要适时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变化,广泛收集各种题型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
三、作业设计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历史课程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会思考历史问题,锻炼他们的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等,并不断增强其爱国意识、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时,教师经常设计“根据情境,分析取得建设成就的原因”的作业。这个作业设计是提升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良好途径,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授这一课时,笔者主要引导学生从制度、人力、社会风尚这几个方面来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成就正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才取得的。王进喜、焦裕禄、雷锋这些英雄模范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中的杰出代表,他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愿意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这些建设成就不仅有这些劳模代表的努力,还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是良好社会风尚的体现。在分析完原因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提炼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创造者;正确的制度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
四、作业设计要形成阶段特征的脉络
人类历史是按照一般规律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学科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探究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认清历史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学生在分析历史事实的时候保持时序性,不能出现时序的混乱,以清晰地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进程,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是由若干个单元组成,单元的主题是围绕某个历史时期的核心内容或关键问题确定的。在指导学生学习单元内容时,教师要在明确其所涉及的范围及重要史事的基础上,将单元中的相关专题内容连为一条教学线索,并明确这一单元主题下各课时的侧重和关联,最后整合单元内容。在教授新的一个单元时,教师会先从目录进行解读,帮助学生宏观上建构这个时期的知识框架,厘清时代线索和阶段特征,培养学生以历史事件发展的内在联系来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在复习课的作业设计上,教师要注重对历史上各时期的阶段性特征的梳理。如中国古代史中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近代史中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现代史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古代史中的“多元文明”,世界近代史中的“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世界现代史中的“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将上述内容分成几个专题来梳理历史发展概况,指导学生在整理归纳这些历史史实的过程中掌握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把握历史发展的特征,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框架。
五、作业设计要创设适合的历史情境
近年来的中考命题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每一题都有一定的历史情境。无情境不命题,2022年版的课程标准里明确题目命制时要创设新情境。历史是过去的事情,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创设适合的历史情境,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感受、体会当时的真实境况,从而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从学习、生活、社会等方面选取素材,创设历史情境,展示历史文献的节选,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或作者的意图;让学生通过参观历史遗址、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欣赏文物、解读文物;让学生通过国内外发生的事件回溯历史的源头,从现实情境中探寻历史问题;让学生通过衣、食、住、行、娱等日常生活情境,分析影响历史发展的因素。
教师创设情境所选的素材要与学生所学内容、学生的能力基础相符,设置的问题、任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挖掘其学习潜力和创造力。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寻生活中反映的历史。在设计七年级的寒假作业时,笔者布置了“福文化”社会调查作业。学生完成的情况出乎意料,他们上网查找、翻阅书籍、参观历史古迹、参观博物馆、访问剪纸艺人,呈现调查结果的形式有板报、小论文、模拟新闻演播、自己动手写福字、动手剪纸、拍摄带有“福”字的建筑照片等。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学生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增强了文化自信、涵养了家国情怀。
六、作业设计要呈现跨学科的多元形式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况,运用跨学科教学理念进行学科联动,作业设计也遵循这样的要求,连接其他学科设计多元化作业。教师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还有利于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更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设计的形式不仅有大家熟知的中考四种题型:选择题、材料辨析题、材料解析题、材料论述题,也有开放式的作业,如辩论会、故事会、制作思维导图、编演历史剧、采访历史见证人、参观各种博物馆或教育基地或历史遗迹、观看历史影视作品、绘制旅游路线图、设计文创、编排舞蹈等。这些作业设计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
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时,笔者设计了两项作业。
必做题:通过秦朝、唐朝、北宋、元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特点并提炼一个观点。
选做题:根据提供的三幅图和示例进行看图写史:图片中的 属于 史料,是研究 的第 手史料。通过这个文物或书籍或遗迹,我们可以了解到 的史实,得出这样的结论: 。
第一项作业,学生完成的情况不错,通过对中央集权制度演变历程的分析,大部分学生的答案如下: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提炼的观点是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提升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第二项作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使学生通过看图写史的训练,对史料的分类更明确,提升学生对文物的赏析能力。
七、作业设计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历史课程特征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历史课程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笔者设计作业:从中国近代史中选择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完成表格,让学生在表格里填写人物的主要成就,以及“你想对他(她)说什么”。同时,笔者让学生从智慧指数、爱国指数、坚毅指数、贡献指数等方面给这个人物打分。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多角度考量历史人物,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其自主探究能力,涵养其家国情怀。
八、反思作业,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要不停地反思作业设计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果没有达到,是什么原因,或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如果达到了,有什么经验值得推广,以丰富教学经验、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反思作业设计的过程就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获得相关经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增强研究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反思不仅包括教师的反思,还包括学生在完成作业后的反思。学生要将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反思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在一些专项题型的训练中,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反思中总结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总而言之,作业的量不在多而在精。无论设计哪种形式的作业,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巧妙而恰到好处地设计作业,使作业达到趣味性和有效性的完美结合,使作业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达到运用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情趣的目的,实现提质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