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把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归纳为: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发展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创新意识,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注重数学学科特点,发展数学建模、应用意识、数据分析素养,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读思达”教学模式与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不谋而合,读即观察,思即分析,达即表达,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思考和表达,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同时,“读思达”也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聚焦数学课堂,凸显学生主体,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还掌握了数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综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幸参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中“读思达”策略运用的实践和研究》课题研究,通过课题实践认识到,要想推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应该关注“读思达”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一、小学数学教学应用“读思达”教学的意义
(一)读思达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集中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在这一类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负责输送学科知识,而学生则表现出较高的思考能力、解题水平,但依赖性强,习惯跟着老师走,离开教师的指导后,面对数学问题,许多学生就会举步维艰。究其原ubhN9SdQMIQab3F6C6iJXCGjuV+X5uctxbntfzAMC9c=因主要是教师一味进行理论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由此造成学生学习期间无法将知识与实际应用进行联系,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培养核心素养。“读思达”教学模式则契合新课程理念,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观察、探究思考和分享表达,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更加注重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实际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时,采用“读思达”教学法,融合启发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算图形、分图形、画图形教学活动中主动分享、积极思考、认真实践,以多样化且接地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数学学习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有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读思达”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信息加工理论指的是: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三个过程。在“读思达”教学法中具体表现为:文本的阅读、对信息的提取、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课堂上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使学生正确地把握学习过程,通过精准、科学、有效的方式获取数学知识。
例如,在“方向与位置”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结合地域特色——上吉山抗战文化中的羊枣纪念馆、音专旧址、复兴堡、东方月等著名建筑物,设计趣味性的参观研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变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合作交流、分享汇报,以游客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借助在小组中的倾听交流,思想碰撞,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习惯。在生生互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思考数学位置知识点,流畅表达,顺利解决问题,并发展数学核心素养。“读思达”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数学知识探究。
二、小学数学教学应用“读思达”教学的内容
(一)以读促思——精阅读
2023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发文,开展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每位数学教师要认真整合课程内容,梳理并精心选择数学阅读资料,用多种方式刺激学生主动阅读。为此,将“读思达”教学法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阅读提取信息、借助思考分析策略、借助表达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达到在阅读中快速获取信息、在阅读中学会思考,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以思促达——深思辨
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教师要搭建平台供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爱上数学阅读、思考和表达。在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辨,通过思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强化效果运用。换而言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深入分析学情,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最终达到活学活用的目标。深思辨需要教师合理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保证学生在思考数学知识点时,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例如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汇报展示,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追问等,让学生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顿悟,借助深思辨让学生真正回归课堂。
(三)以达促能——准表达
在“读思达”教学法中,表达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指的是学生能够将自身想法用数学语言进行清晰的阐述,在懂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这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更是思维和认知能力的飞跃式提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思想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落实表达要求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因此,在应用“读思达”教学法时,教师应当充分运用激励机制,以积分兑换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习活动中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主题式项目化实践体验,注重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在课内、课外,把生活与数学紧密结合,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展开互助学习,并主动参与学习,在小组合作、实践探究中感悟、发现、理解、运用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应用“读思达”教学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工作应当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时刻聚焦“读思达”,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聚焦“读思达”教学法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在传统教育基础上,展开教育模式的创新,有利于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为学好数学做好铺垫。数学课堂教学应以教材资源为重点,结合多种途径拓宽学习途径,结合学段、融合学科研究教材,研读新课程标准,认真备课,多渠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愉悦感。本文从三个方向尝试实施“读思达”教学策略。
(一)“阅读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普遍认为阅读教学只用于语文、英语等学科中,并且认为数学与阅读并没有较多的关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阅读的认识更加清晰,在众多繁琐的资料当中,更需要运用图片与表格的方式了解题目的具体含义,数学阅读能力也变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读思达”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种方法强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阅读,关注思考,关注问题解决,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对不同数学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情况,同时通过设置适当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意义;也要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运用。为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明确“读思达”的教学目标,设计适合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发现并运用有效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一)》的内容时,教材已经对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开展阅读活动,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直观了解生活中的图形的运动,再通过设计动手操作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使学生充分感知这些概念的内涵,最后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辨别图形运动特征的内容,如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方向,就是让物体保持同一中心点而转动;而平移则可以让物体在空间中直线移动,平移的要素是方向、距离。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实例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在阅读活动中直观感知,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用数学眼光学会观察、用数学思维学会思考,最终用数学语言清晰表达。再如,画出一个旋转的螺旋线,可以让学生通过在纸上旋转一个固定半径的圆圈,然后沿直线连接这些点,来形成一条螺旋线,测量旋转的角度和每圈的角度,在操作活动环节明晰特征,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识别不同的图形运动的要领。同样,对于平移,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画出一个矩形的活动,然后在纸上沿水平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接受并理解相关概念。所以说,以文本教材为基础做好数学阅读活动,可以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的难点与重点,进而在实例的练习与讲解中,指导学生描述图形具体旋转方式,由此让他们进一步理解与运用数学概念,提升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二)“思辨活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读思达”的教学实践是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载体,“读思达”教学法中,“读”为基础,“思”为核心,“达”为目标。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再生的过程。教师要全面掌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内容,用好已有的教育资源,做好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思考与解决问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阅读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探究任务进行深度学习,帮助他们系统地梳理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沟通,在合作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时,可以设计三次活动:一是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从思辨性任务出发,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和性质。二是通过操作,教师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相互交流,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共同点?正方形是否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为什么长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不是直角?借助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使学生在交流分享中充分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知识。三是以主题式、跨学科融合为学生布置自主探究任务,如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等,能够让学生继续观察、思考、表达,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综合能力。
(三)“探究活动”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随着课改的深入,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教师习惯将学生成绩看作重点,社会也习惯以成绩衡量学校的整体实力,控制数学课堂忽视了学生数学能力表达,使中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由此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为此,“读思达”教学模式,倡导教师为学生创建适宜交流的愉快、轻松的环境,在日常活动中做好对学生语言表达的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使用数学术语和表达方式,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学习效果。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中,设计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用有趣的故事引出问题:如何计算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学生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例如“把所有的边长加起来”,或者“用底乘高除以2再加底”。对此,数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举例验证自己的答案,然后引导他们进行深入讨论,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二次是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提供一些提示和帮助,指导学生通过图示或实例,说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计算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说出想法,和小组同伴分享自己的思考,通过验证体验获得新知的愉悦,借助探究活动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熟悉小组合作,并进行清晰、准确的交流。这样,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分享,直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倾听,吸收其他学生的不同观点,让交流中思维碰撞。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就能落地。
四、结语
总而言之,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小学数学教育向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读思达”教学模式,通过多层次、全方位促进学生阅读观察、分析思考和梳理表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数学能力,实现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注: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中‘读思达’策略运用的实践和研究”(课题编号:KCA202306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