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正面临着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养的巨大转变。这也是契合初中生身心特点、学习需求的一大教育趋势,更加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势必激发学生的热情,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与综合素质。随着核心素养成为全球教育关注的焦点,数学教学中同样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数学思维与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然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依赖教材、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以及学生负担过重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本研究分析了培育初中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认为数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关键能力,并进一步分析减负增效必要性与初中数学课堂现状,在做好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创新策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减负增效。希望本文提出的研究结论,能够为一线教育者提供更多借鉴与参考。
一、培育初中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尤为重要,不仅为学生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更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思维训练。数学素养的核心在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在于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空间想象和数据处理等综合能力的形成,是学生理性思考、批判性分析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基础,以及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应对日益复杂的现实问题的重要能力。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演进,社会对具备良好数学素养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经济金融、信息技术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的决策中,都需要运用丰富的数学知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自信以及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适应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此外,在数学学习中,有很多集体性的活动均围绕知识学习展开,能够带给学生反思和成长,还是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团队协作的一大途径。数学学习锻炼学生的耐心、毅力、抗挫折能力、抗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是学生成为合格的未来公民的重要来源。由此可知,培育初中生数学素养是满足个体成长与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更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带来的益处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深入探索与实践。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重要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过重的课业负担会使学生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身心俱疲,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对其身心健康以及长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过去,教师以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方法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很多教学问题的根源。例如,部分学生表示数学知识枯燥、难懂,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厌学情绪。而实施减负增效要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精简教学内容,去除冗余和重复的部分,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高效;也要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知识内容。可以说,减负增效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回归了教育的底层逻辑,重新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多元内容与方法的革新,聚焦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改革创新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在未来的工作中注重减负增效,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确保初中数学课堂与时俱进。
三、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过度依赖教材
我国数学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有明显的教材导向性,突出教材、教学进度等的重要性,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内容,即:学生感受。虽然教材都经过精14c208fba79581bfea0c57d5f1ff486a心设计和编排,能够系统地传授数学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度依赖教材内容,严格遵循教材顺序进行授课,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这种“教教材”而非“用教材”的现象,导致课堂缺乏生动性和创新性,无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能力,束缚了初中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针对这一问题作出优化调整与反思改进。
(二)教学模式单一、固化
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模式化、单一化的问题。许多课堂依然沿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单向传递知识信息,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缺乏深度参与和实践操作机会。此外,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并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也使得数学课堂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无法真正实现与时俱进。所以,有必要结合这些问题革新观念,强调开放性、包容性的教育理念,驱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切实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数学教育水平,以此推动数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不足
初中数学教育中,评价体系建设同样不受重视,存在各类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导,如期末考试,往往给学生带去负面影响和过重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评价指标过于单一,基本上以试卷为载体,主要评价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容易让学生对学习产生认知错误,以及认定自己在数学方面没有天赋,进而起到反作用效果。这种片面追求分数、忽视全面素质培养的评价方式,也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功利心态,不利于长远发展。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须重视对个体的关注、鼓励和激励,尽可能采取柔性化的引导与评价方法,让学生重新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四、核心素养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有效性策略
(一)注重核心素养与减负增效
在新时期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实现减负增效的双重任务。为了应对挑战,教师们需要转化观念,将传统的知识传授课堂转化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型课堂。首先,数学教师要深挖数学素养内涵,深刻掌握其包含的数学思维、数学应用、数学能力等,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活化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实践、调研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基本的几何图形一单元教学为例,围绕核心素养、减负增效两大主题组织教学活动,就应该在传统的互动教学基础上,聚焦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空间思维能力等的培养,进行更深层次、更高阶的能力培养。具体可以结合建筑设计、艺术创作等实例,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美学价值,拓宽其对数学的认知边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将数学课堂迁移到生活中、课外活动中,设计实地体验类项目,引导学生感知数学几何背后蕴藏的智慧与深刻哲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此外,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精准教学、分层教学,也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具体来说,可以先对班里的学生进行分层:明显有数学兴趣且能够完成挑战任务者,为A层次,特别设计课前、课后的挑战性任务供学生挑战;数学能力一般,但能够按时按量完成任务者,分到B层次,专门设置提高性任务作业,让他们“按部就班”地前进,在想要突破自我、挑战自我时可以发挥应有水平;明显对数学不感兴趣,且成绩、作业等较差的学生,分到C层次,也称为“学困生”。应特别针对学困生设置既定任务,逐渐改善他们与数学的关系,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进步。相信实施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推进素养教育与减负增效,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水平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库
在核心素养引领下,创新技术手段应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以及提高学生认知与能力,是值得我们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库是大趋势,也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方式,能够将枯燥的数学原理、公式等转化为直观的图片、视频,甚至是知识框架,带给学生更多启发。此外,为资源库提供支撑的信息化平台、大数据工具等,对于教与学均有着积极意义。基于此,初中学校应当积极投入建设资金,确保每位教师和学生都能熟练使用信息化工具;不断完善相应设施、设备,确保线上资源库、网站等顺利落实;提供相对应的培训课程,给广大老教师提供突破自我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对于教师而言,要汇总以往的课件、视频、导学案、教案、习题试卷等,再结合网络上的优质数学资源,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持续推进资源库建设。这样,不论是备课、授课还是评课,都可以进行对比分析,优中取优,不断进步。此外,我们还要持续优化资源库内容,保持优质资源供给,为广大教师下载使用提供保障,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进而提高数学教育的整体水平。以平行线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围绕信息资源库建设开展工作,先汇总网络上的优质课件、微课视频、成套材料等资源,再结合过往的教学材料,整合出一套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的教学素材,供教师参考应用。此外,与平行线相关的知识繁多且题型复杂,如角的判定、验证,还有平行线的画法、性质与判定等,可以建设思维导图、方法整理一类的信息资源,打包发送给学生,也让学生在探索中改进,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库是可行且有效的策略之一,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当作出努力,共同建设一个丰富、实用的数学教学资源库,落实核心素养与减负增效,提升数学教育实效性。
(三)创新生活化、合作式、混合式教学方法
在课前预习环节,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以反比例函数教学为例,布置“寻找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任务,引导学生带着数学知识挖掘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挖掘人口密度与居住空间的关系、水龙头的流量和水压的关系、燃油消耗和汽车速度的关系等等,以数学的视角走进生活并进行数学反思、数学积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有效贯彻减负增效。合作任务可以是绘画反比例函数图像、归纳总结反比例函数规律等,使得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象的图形,更好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也可以围绕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探究跨学科内容,如以小组合作探究物理学中的功率问题、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模型等,深化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跨学科应用能力。此外,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将数学课堂迁移到课外、线上,带给学生更多反思,同样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以完成线上作业为例,既可以面向学生直观呈现学习任务,又可以帮助学生规划学习,培养学生按时完成数学作业、积极与同伴交流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以上新型教学方法对发展核心素养教育和减负增效都是极其有益的,既提高了实际教育水平,也提升了学生的能力素养,更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了高效、高质量数学教育的发展。
(四)构建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不容忽视,要想切实提高减负增效的有效性,必须逐渐完善相应的评价体系。具体来说,数学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发现新内容、探究新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与习惯。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评价的目的和标准,紧密结合学生情况,体现数学学科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框架。此外,数学教师还要活用多种评价方法,以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记录、讨论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终结性评价,采取考试、作业、项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此外,推广应用自评、互评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调整能力。最后,数学教师还需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如,在了解学生的情况后,及时提供恰当的点拨、引导;在看到学生成绩、项目成果时,及时给予夸奖、奖励,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在此过程中,保持耐心、细心与爱心,用评价包容每一位学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其综合能力。总之,构建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是初中数学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与减负增效的关键环节。数学教师需要明确评价目标和标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五、结语
总体而言,核心素养是新时代下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未来,数学教育趋于素养培育、素质拓展,以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需要教师确保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合适的位置,不断进步与提高。结合本研究可知,依托初中数学课堂,实施有效的减负增效策略,可以从优化教学过程入手,以减轻学生学业压力为核心,重点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水平。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初中数学教师应不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并通过创新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