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孩子们平均身高越来越高,但一些学校的课桌椅却没有跟着“长”。由于课桌椅国家标准滞后等原因,不少地方存在课桌椅与学生身高不大匹配的情况;课桌椅“低配”现象,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烦恼”,无形中增加了近视、驼背等健康隐患。
大个子“窝”小桌子
高二学生家长张先生不久前参加家长会时发现,教室的课桌椅坐得不舒服。“我身高不到一米八,就得弯腰屈腿,很难受。班上很多男生个头比我高,每天还要坐七八个小时。”张先生说。
记者采访发现,中小学课桌椅与学生身高不匹配的现象具有普遍性。广东一所中学高中部梁老师告诉记者,学校高中部三个年级使用的课桌椅型号是一样的,课桌高度在80厘米左右,且都是固定的。高二的肖同学说,自己身高一米九,课桌椅高度不太合适,“坐着比较难受,腿伸不直,会驼背。”
近年来,不少地区的学校为学生更换了可调节课桌椅,但调节不及时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东部某省一小学老师表示,该校六个年级使用同一型号的可调节课桌椅,学校每学期统一进行调整;“一个班的课桌椅高低都是统一的,不会单独为某个学生调整。”
除了桌面和椅面的高度,桌斗的设计也给一些学生带来困扰。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陈忠玲说,由于桌斗太小,很多学生只能将书包立置在座椅靠背前,导致学生的腰背部缺乏支撑,无法长时间保持健康坐姿;桌斗下方空间不够,一些学生只好侧身坐或将腿伸到桌外,引发不良坐姿。
一项2021年针对中部某省660所中小学校的抽样调查显示,课桌椅符合国标要求的不到20%。专家指出,课桌椅过高或过矮都会引发不良坐姿,可能增加近视、脊柱侧弯、驼背等方面风险。
课桌椅为何会成为“成长的烦恼”?
据了解,课桌椅国家标准历经数次修改,最新版本是2014年发布的,距今已有10年,存在一定滞后性。
教育部2021年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与2014年相比,2019年全国7—9岁、10—12岁、13—15岁、16—18岁、19—22岁男生身高分别增加0.52、1.26、1.69、0.95、0.81厘米,女生身高分别增加0.72、1.24、0.97、0.80、0.62厘米。
深圳市2019年组织的一项调研显示,当地部分中学生身高超过190厘米,国家标准最大号0号课桌椅已不能较好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因此当地在最新采购标准中新增了0+号课桌椅。
教育界人士表示,虽然国家有相关的课桌椅配备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学校经费有限,短期内全部置换成符合要求的课桌椅有难度。
多位受访者指出,课桌椅匹配不上学生身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管理跟不上。一位教育部门人士坦言,很多学校虽然换了可调节桌椅,但后期维护管理跟不上,没有及时调节高度。
让课桌椅更“合身”还需多方发力
课桌椅看似小事,却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让课桌椅更“合身”,为孩子们创造更舒适的学习环境,还需要多方发力。
记者了解到,为使学生课桌椅更“合身”,不少地方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主任戴秀文表示,广州市把课桌椅配备中的卫生要求融入校医培训课程,规范指导各班级课桌椅调整。“学生课桌椅配备符合率要达到80%以上;当一名学生有两个适用课桌椅型号时,优先选择尺寸较大的,为身高增长留有余地;对于身高、体重等体征明显超常的学生,应尽可能通过定制特殊型号课桌椅等方式解决。”
多地教育部门人士建议,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健康使用课桌椅重要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地区应加大财政投入,尽快为中小学校配备可调节课桌椅。同时,课桌椅相关标准应当及时更新,跟上学生身高增长步伐。
多位受访人士指出,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课桌椅采购和配套管理的指导,将课桌椅配备情况列入考核;卫生部门要做好日常监测和随机抽检,压实责任,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据新华社报道)